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306|回复: 1

梦里依稀慈母泪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185

3291

主题

4383

帖子

8747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8747

IP属地:广东省佛山市

发表于 广东省佛山市 2019-8-3 1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眼就是母亲的五七,“五七三十五,儿女来诉苦。”头天夜晚,母亲悄然走进我的梦中,正要诉说,忽然一阵狂风骤起,母亲倏然不见,我猛然醒来,再也无法入睡,在床上坐到天亮。一清早,就和妹妹们赶回老家,中午时分到母亲的坟前,给母亲烧纸,妹妹们边烧边哭,想起母亲的贤德、想起母亲的慈爱,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母亲生于公历1938年7月22日,农历戊寅年6月25日,2018年8月9日,农历戊戌年6月28日下午2.40告别了她挚爱的亲人、永别她热爱的生活,驾鹤西去!

作为母亲,她一生含辛茹苦的抚养我们六兄妹成人,居功至伟!

作为妻子,她在父亲厄运缠身时真情相伴不离不弃,德行纯良!

作为教师,她一生呕心沥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赢得尊敬!

作为公民,她一生奉公守法,勤勉自律、爱党爱国,堪为楷模!

可以说,没有母亲的坚韧、贤德就没有我们这个家庭的存在;没有母亲的深沉付出就没有我们兄妹的今天!对于世人来说,我的母亲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但对于我们兄妹来说,母亲则是我们头上的天、是我们宽广的地,是我们温暖的家!

母亲本姓吴,出生的年代,是一个国破山河在、战乱百姓惊的年代,日本鬼子的铁蹄已经在中华大地上肆意地蹂躏着,中国的百姓背井离乡到处逃亡。我的外公在四川一警察局就职,遭逢国难,又遇官场倾轧,精神突然失常。从此外婆既要照顾四个年幼的孩子,又要照顾精神失常的外公,过着饱一餐、饿一顿的生活。破屋偏遇连阴雨,由于无钱诊治,又是乱世,外公最后客死异乡。一个家庭的支柱倒下了,母亲兄妹心中的天塌了,孤儿寡母何处是晴天?外婆带着母亲兄妹四人在四川、重庆等地漂泊着、流浪着、期盼着。但身居异地举目无亲,人在他乡无法安身,故乡才是最好的家园,故乡才是心中的憧憬。我外婆作为一个旧时代的知识女性,既有知书达礼的禀性,也有宁折不弯的特质。外婆擦掉了眼泪,埋葬了外公,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开始了回归故乡之旅。船破偏遇顶帆风,第一次坐船归家时突然遭遇了滔天的恶浪,将一家人回家的盘缠一洗而空,幸有老天的眷顾,一家人才幸免遇难。恶浪吞噬了回家的盘缠,但吞没不掉回家的憧憬。社会处处充满险恶,但也从来不缺少爱心。重庆黄安同乡会的爱心人士再次伸出了援手,凑足了盘缠,让外婆一家再一次踏上了回乡之旅,个中的艰辛说来心酸、难以尽述,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受尽了千磨万难,颠沛辗转一年多,一家人才回到了梦中的故乡。

然而梦中的故乡等待外婆一家的并不是温暖的房子,更不是安居的生活,而是被日本鬼子飞机扔下的炸弹炸成一片废墟的家,是一个破碎的梦。刚刚结束了流浪生活的一家人,又过上借屋躲雨的日子,四个正在成长的生命需要阳光雨露、需要稳定生活;四个正在发育的儿女急需裹腹的食物,御寒的衣物。外婆一个小脚寡妇挑不动这个生活的重担,无奈之下,只好将我母亲和她弟弟分别送人抚养,母亲也从此就改名换姓,得名耿德纯。耿德纯这个名字就伴随着母亲走过了她的一生。母亲的品格也正如这个名字一样,耿直有爱、德行高洁、纯粹晶莹,温柔敦厚。

凡与母亲共过事的人无不赞颂她的纯朴、无不仰慕她的宽厚、无不钦佩她的忠贞!无论是稳定安逸,也无论是寒流逆境,她从不改对生活的信心、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再大的厄运,都是坦然面对,默默承受。她还总教育我们兄妹,任何时候都不要自甘堕落、都不要绝望沉沦,任何情况下都要正直做人、老实做事,要受得住顺风,也经得起逆流!

   也许是苍天有眼,也许是命运垂青,也许是天性使然,母亲的养父母也是两个非常善良,非常纯朴的人,其养母还是一个识文断字的女先生。他们对母亲非常疼爱,知道知识对于命运的重要,他们节衣缩食供母亲读书。1957年,母亲从黄冈中学毕业,在那个女性受歧视、没地位的年代,母亲有幸成了红安那一年仅有的十几名高中生中的一员。并在那一年和父亲组建了家庭。而母亲的弟弟从此就如断线风筝,杳无音信,如今身在何方,姓什名谁都无人知道。让人思之落泪,念之断肠。

在时代的大潮中,一个家庭的命运就象汪洋中的一叶扁舟,每个个人的命运更象是急流中的一片树叶,只能随风漂荡,任凭吹打。

50年代初期,政治空气还不是很严酷,经济发展也比较正常,母亲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圆满,但还比较稳定,说不上浪漫,但还比较安逸,母亲也很满足,她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开心生活。



随着我们兄妹的出世、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母亲满足的这种稳定、安逸的生活也被彻底打破,汹涌澎湃的政治浊浪一次又一次地无情地击打着我们的家庭之舟。从1966年下半年开始,父亲就因为家庭出身和个人原因被揪斗,母亲多次被强迫要和父亲划清界线,我也多次被强迫参加斗争父亲的批斗会。但是,无论多么重的高压,无论多么严厉的逼迫,母亲都是以沉默相对,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学生的身上,把对生活的热爱都化作了工作的激情,站好她的三尺讲台。她坚信乌云不会永远遮住太阳,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教育可以改变社会,努力可以改变人生,学习可以改变性格。对她的每一个学生她都尽心尽力地教,教给他们知识,也教会他们做人。她还对那些渴望知识,但又无法进入学校读书的孩子尽可能给予关爱,帮他们购买课本,给他们讲授知识,用关爱温暖他们渐冷的心,用知识照亮他们的人生路。当年,我母亲每学期都帮小东买一套课本。母亲就是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就是知识河中的摆渡人,她用她的大爱,用她的善良,用她的奉献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她也成了许多人心怀敬意、念念不忘的“耿老师”。

她还把憋屈化为浓荫,尽力为自己的孩子遮风挡雨,使我们尽量少受到寒风暴雪的袭击。当我因为在批斗父亲的大会上没有叫打倒父亲的口号而被班主任、班干部痛打向母亲哭诉时,她告诉我:叫你喊你就喊,不要硬撑着挨打。我虽然不理解,但在之后批斗父亲时,我也违心地喊口号,避免了现场遭受皮肉之苦。那个时候,母亲常常是上学期在袁岗、下学期到高峰,这学期在董家岗,那学期调宝印山,是教无定处,居无定所,真的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好东西搬垮了,旧东西搬没了,到哪个学校都是有学生时热热闹闹,而一放假整个学校就只剩下我们一家,孤独、恐惧、压抑缠绕着我们,侵袭着我们。

    1967年,父亲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母亲也被调到红安与新洲交界的宝印山小学,这是一个位于山洼中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学校。那时我还不到八岁,大妹妹才五岁,二妹妹才一岁,每到假期学校就是我们一家。母亲经常是趁放假的机会到大路边买生活用品,到马井买米买油,我们三个年幼的孩子就留在那个见不到人,听不到声的空校,在担惊受怕中煎熬着,既害怕社会上传得非常玄乎的河南侉子的伤害,又担心野兽坏人的突然侵害。常常是兄妹三人一起一次次地到学校后面山路上踮起脚眺望,每当太阳西沉,天色变暗,还不见母亲的身影时,我们心中的恐惧就如春日的荒草一般疯长。当看到母亲疲惫的身影慢慢出现在山路的远处时,我们顿时感到安全,就慢慢地释放恐惧。因为在我们眼中,母亲就是我们的安全保障,就是我们的心理安慰,就是我们的温暖之家。

而母亲除了孤独、恐惧、压抑之外,还要承受政治的歧视和经济的压力,还要努力照顾我们的生活,抚慰我们的心灵,牵挂挨整的父亲。多少个风雨如晦的夜晚,在我们睡熟之后,母亲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违心地写揭发父亲的材料,常常是边写边暗暗地啜泣,那些材料上都沾满了母亲痛苦的泪水。多少个风雪交加的周末,为了赶回家中照顾我们的生活,母亲抱着弟弟、牵着妹妹摸着黑在孤山野洼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坚毅地跋涉着!多次进家门时是浑身湿透,满身疲惫,一脸惊惧。有几次还差点遭遇凶险,幸有老天照应,总算逢凶化吉,但一进家门,还来不及调整情绪就开始为我们的生活忙碌起来。

记得在新生小学的那年冬天,大雪封门,水塘都被冰封,吃、喝、洗都非常困难,父亲已经被隔离不知身在何处?为了我们不被冻饿所伤,母亲想尽一切办法找水、找柴,用锄头磕冰,用菜刀剁冰,看到一根枯枝都欣喜若狂,好不容易熬过了严冬,迎来了春天,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母亲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深挚热烈的母爱,让我们在严酷的现实中,看到了生活的亮色!在我们兄妹成长的道路上,母亲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给我们带来温暖,一次又一次的拨亮我们的人生之灯。

我成长的年代,正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横行的年代,上初中读高中,不看成绩看成份,不看表现看背景,不要考试要推荐。升初中自然就没有我的份,是母亲和我的两个姑姑放下尊严,到处求人托保,最后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名义把我送进了初中。但初一还没读完,就因多种原因辍学回家,在家荒芜一年半后,1974年,政策开始松动,母亲敏锐意识到可能机会来了,她马上找教育组、找学校,好话说尽,终于又让我坐进了初二的教室。一年后当我升高中时,有位戴着有色眼镜的教育组负责人竟然说:如果张剑虹也能读高中,那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有问题。听到这个话,一向温婉贤淑的母亲勃然大怒,质问那位负责人:党的政策是有成份不唯成份,重在现实表现,我孩子有什么错,凭什么不让他读高中?问得那位领导哑口无言。在母亲的力争下,我总算成了一名高中生,这给我能够立足社会铺上了一块垫脚石,让我充满坎坷的人生少了许多曲折!

我的几个妹妹弟弟也是得母亲的荫庇才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得母亲的挚爱才有了安定的生活。从母亲的身上,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忍辱负重、什么叫自我牺牲。她总是以牺牲自己最起码的生活需求来保全家庭的基本生活;以忍受父亲无理的粗暴来呵护父亲可怜的尊严;以放弃自己最向往的梦想来维护儿女刚刚升起的梦想!应该说,没有母亲的坚韧,就没有我们这个家庭的完整!没有母亲的宽厚,就没有父亲完整的人生!没有母亲的挚爱,就没有我们兄妹的健康成长!每当想起这些事,我们的心中都深深地生出温馨,生出感激,生出景仰。就感念母爱伟大、母爱无敌!也让我们兄妹相信,即使在最严酷的冬天,也有明媚的阳光,在最残酷的时代,也有人性的光芒!而这些正是我们全家能够向往光明、坚持下来的动力;是让我们不能堕落、不能沉沦的理由。那个年代,无论在哪里,我们一家总会遭受一些人当面的羞辱、背后的冷箭,但母亲的善良、母亲的真诚也总是赢得许多有同情心、有善良感的人的呵护。很多人在精神上支持我们,在物质上接济我家,他们在精神上的鼓励就象冬天的太阳,让我们感到严冬的温暖;在物质上的接济就如饥渴时的甘露,让我们倍感人性的甘甜,使母亲和我们一家能够坦然面对一切的厄运,始终坚信春天终会到来!他们的恩德也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没齿不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185

3291

主题

4383

帖子

8747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8747

IP属地:广东省佛山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佛山市 2019-8-3 12: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9月,父亲在被批斗几年之后开除公职、清洗回家。因为生活经历养成的性格,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感不强,对妻子和孩子少了点关爱之心。而母亲一方面要从事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另一方面要面对严酷的现实和贫困的生活。但她从不把这些压力传递给心理压抑的父亲和年幼的儿女,她尽可能地呵护着孩子,维系着家庭。那些年间,我们家经济困难到难以吃上一顿饱饭,一年难得添置一件新衣,作为教师的母亲竟也没有一件体面的衣裳出门,在学校是三个人只吃两份饭,几个月难闻一次肉香。我们一天三顿,是早晚两顿全喝,中餐半喝。一次挑水经过我家门前的恒均哥看到我碗中的稀粥照得人过,感叹说:一吹三条浪,一拊九道沟。但就是这样照得人过的米汤每天早餐我们都只能喝两个大半碗。直到我高中毕业,都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没买过一双新鞋子。裤子常常是前一片后一片,鞋子常常是前露脚趾后露跟。有次培坤三伯看到我在打霜的早晨仍然赤脚走路,边走边擦脚掌时说:鸡提脚,狗伸舌。那时我还不明白这些话的确切含义,我只知道寒地冰脚、生活严酷,期盼有一天能够在打霜的日子穿上一双鞋,既让我冻得发裂的脚有层防护,也让我那点可怜的自尊心有所呵护。

但是,哪怕经济再困难,生活再艰难,毎有客人上门,母亲都是倾其所有甚至不惜借债也要让客人吃好,也要保证父亲的烟钱、酒钱、让父亲吃饱、穿好,尽可能地维护着父亲的尊严,维持着家庭的运转。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77年,我高中毕业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并还有点节余补贴家庭才有点好转。1979年4月父亲平反复职后,全家才开始过上饱食暖衣的生活,压在我母亲心上,也压在我全家心上的冰冷的大石头才被掀掉。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一个个大了,母亲一年年老去。孩子一个个地成家立业了,母亲一年年地寂寞孤独了。有时我们真不知是母亲老了,还是岁月老了;是母亲孤独了,还是日子寂寞了;是社会进步了,还是情感退化了?而更让人感到天理不公的是:刚刚过了几年安逸的生活,新的折磨又袭扰而来。高血压、脑梗塞、心脏病等一直缠扰着母亲。雪上加霜的是,从09年或是更早的时候,父亲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思维更加紊乱、性格更加古怪、行为更加异常,母亲除了要与自己身上的疾病作斗争外,还要照顾脾气暴躁,性情多变的父亲,这让她的身体状况日渐差了。心理上的压力、身体上的疾病,让母亲也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头脑指挥不了身体,思想控制不了行为,常常是身不由己,病不由人。

尽管我们兄妹也尽可能地多陪陪母亲,多慰藉母亲、多给母亲分忧担愁,但是因为我们都要面对现实的严峻,生活的严酷,都要当子奴、当房奴,无法挤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母亲,只能隔三差五地看看母亲,在母亲病重时尽力照顾母亲,并且努力满足母亲的愿望,在内心深处祈祷母亲尽快地好起来。但是,自然法则无人可违,生老病死人之必然。病魔的侵袭让母亲每过一天都十分艰难,每过一刻都非常痛苦,是一天更比一天差,一刻更比一刻痛,每年都要住院几次,17年后更是每况愈下,18年开始竟无法站立,18年5月起又卧床不起,看到母亲的痛苦,我们兄妹心在滴血,恨不能代替母亲。我们只能祈望苍天照应、祈求大地降恩。但是,苍天不应,大地无声。就这样在被病痛折磨得虚弱不堪的母亲于带着痛苦、也带着骄傲上了天堂!

    让我们更为伤心的是:从17年开始到临终母亲一直不言不语,没说一句有关病情、有关心情、有关家庭、有关生活、有关命运的话,没有我们所期盼的临终遗言。她把一切都埋藏在心中带到另一个世界!她把一切的重荷都自己扛下不给子女留包袱!

现在,我们六兄妹中最小的也已经40多了,都做了父母,都尝遍了人生的滋味,都感受了世态炎凉,都知道逆境中的人生是怎样的艰难,都懂得了贫困者的生活是怎样的艰苦,都体会到遭人白眼、受人歧视是何等的屈辱。而这一切母亲都经历了、都忍受了,但母亲从来都没低下她高贵的头颅,从来都没丢掉她做人的底线。因为她的心中有浓浓的爱、有深深的情,那就是对家庭、对孩子的浓浓的爱,对学生、对国家深深的情!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用行动,用她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用她的行为润物细无声地感召着我们!让我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宽厚,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大爱!在她的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中,除了用全部身心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外,也更多地是用行为给学生树起如何做人的标杆!

母亲的这些品质也遗传到我们兄妹,我们兄妹中虽然没有一个出人头地,没有一个大富大贵,但我们都是奉公守法的善良人,都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母亲教过的学生中,也鲜有高官巨富,但他们都是用劳动创造生活、用真诚对待人生的普通人,而正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善良人构成了我们社会的主体,坚实了我们国家的基础!这也正是母亲的骄傲所在!

母亲离去了,一棵大树倒下了,大树倒下才知道她的高度,母亲离去才知道母爱的厚度。有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因为,母亲在就有家,母亲在就有爱,母亲在就有温暖!母亲不在,何处是家?母亲离去,何处有爱?母亲上天堂,何处有温暖?从此以后,我们再也见不到妈妈的笑脸,再也听不到妈妈的呼唤,再也感受不到母爱的温暖!妈妈叫得再响,再也无人应声!我们兄妹都成了灵魂漂泊无依的人,都成了没有母爱的人,都成了只剩归途的人!我们都将去母亲那里,但母亲却不再回来!我们只能在的梦境里与母亲想会、只能在思念中与母亲相依!我们将在没有母亲的注视、没有母爱的温暖中走完人生之路。

如今母亲去了天堂,那里应该是四季春常在,遍地百花开、那里应该没有残酷的政治,没有饥寒的日子,没有人世的不公,没有病痛的折磨!那里应该是人人平等、个个开心!我们真诚的祈祷、衷心的祝福母亲在天堂有新的开始、有健康的身体、有快乐的生活!

培桃育李,四十年赤诚无悔,学子万千传德行;相夫教子,八十载初心不改,子孙十几秉纯正!

母亲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永远生活在母亲的怀抱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