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203|回复: 0

重新许下约定,只因遇到他们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4

主题

14

帖子

27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27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9-8-4 21:47: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运员 郭程贵)依稀记得几个月之前的硒行志愿服务队的面试上,我面对学长学姐,说出了我想去支教的原因:我想把我会的尽我所能地去教给那里的孩子。后来学长学姐说,去了之后,你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我说的那个原因也算是我许的一个约定,为此我努力准备,几个月的时间,我终于理清了我应该教他们什么,如何去教。但当我真正面对他们,与他们相处了几天后,我发现之前的约定已太过单纯,我不得不重新许下约定,我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他们知识,更多的是应该去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多去陪伴他们。
      我是教二年级数学的,顺便也帮忙教过几节语文课。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的时候,我发现了他们共同的问题——缺乏对常识性问题的思考。在语文课上,他们在字词的掌握上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但一些小问题是存在的,若是效仿其他小学生那样通过查阅书籍、老师教导便可很快解决。但对于一些其他的问题,他们便觉得棘手起来。比如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礼貌用语,他们不知道打电话应该说什么,他们不知道感谢信该写什么,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写请假条。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但是他们却不懂。数学课上问题更加突出,他们近乎成为了一台计算机器,计算题他们做得很棒,但是应用题他们却不懂如何思考。在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们似乎是被定向思维给困住了,我刚刚在课堂上讲过除法,如何用除法来解题,但在做到像甲比乙多几个这样的简单问题时,依旧有人在用除法解题,问及原因,是因为今天讲的是除法。他们这种不经思考便做题的态度让我觉得很是痛心,对于考试,对于学习的态度他们已变得如此冷漠。这种常识性问题的欠缺更是让我觉得难受。
      孩子们的父母不在身边,而由爷爷奶奶来照顾他们。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和父母大相径庭。正所谓隔代亲,他们对于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甚至不需要他们在家中做一件事,即使是洗碗、扫地、洗衣服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在外打工的父母都会定期往家里寄送生活费,再加上亲子双方山海相隔所形成的情感隔阂,故使得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处于一个极端微妙的境况之中。为了能够减少这种情感隔阂所带来的关系疏离,外出务工的父母尽量会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这样一来二去就使得留守儿童群体衣食无忧,生活比较优裕,在看似没有烦恼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然而,正因如此,他们缺少动手实践的经历。我曾经在班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布置了作业,让孩子每天回去为家里做一件事。在此之前,我曾问过他们为家里做过什么事,得到的反馈是班上仅仅只有一个孩子为家里扫过地,在我之后了解得知她是单亲家庭,母亲在她身边一直陪着她,教育她。我希望能通过这样一个作业来增加他们对生活的经验,促使他们走出舒适圈,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然后真正地接受生活。
       他们还需要一种感恩教育。他们不懂感恩,他们一直没有为家里做过一点事,也没有和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说过感谢。其实他们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家里人没有义务一直照顾自己,他们需要自己动手来为家里做一点事。
       在我看来,他们缺少的是一种教育式的陪伴,他们需要一些人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来教育他们,这些人不是老师,这些事不是在学校能够学到的。这些人,最好是父母,但父母很多不在他们身边,所以,我希望我可以在这有限的时间中,尽量多陪他们,尽可能多的去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帮助他们成长得更为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