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鲁钰悦 姚奇君 曹渝洁 路鑫雯)7月14日,由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妇女联合会组织开展,恩施市毕兹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具体实施的“2019年恩施州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彩虹行动’”正式启动。 为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的认识,提高留守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7月17日下午,湖北大学方俊明志愿服务队“虫儿飞”支教队三支分队分别在宣恩县二虎寨村小学、来凤县枫香村小学、利川市旗杆小学开展了以“扬中华国粹,承中华文化”为旨的主题活动。
阐非遗文化,明传统经典 “大家知道什么叫做非遗文化吗?”主讲志愿者教师的发问引起了学生的广泛讨论。借此,志愿者从地址、用途、来历等方面介绍了扎染、雕版印刷、景泰蓝、剪纸等传统非遗产品。随后,志愿者重点围绕皮影戏展开了当日的非遗教学——包括皮影戏的“原产地”及其表演形式,志愿者一一为学生解答疑惑,拓展认知。学生从志愿者的讲解中了解到了皮影制作工艺之复杂,手工雕刻之精细。
“孩子们可以感受手中材料从零散到完整,慢慢组装完成的过程。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感受皮影的魅力。”志愿者高欣欣谈到。同时,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各组成员以皮影为表演工具,编排了从名著中截取的情景片段,并上台展示团队成果。课程结束,学生们感叹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之大,也体会到了传统工艺制作的不易。
匠心独具——流淌在指尖上的艺术 景泰蓝,又名掐丝珐琅,作为中国的著名特种工艺品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制作景泰蓝有利于提高儿童动手能力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和传承。
下午2点,赴旗杆村开展“彩虹行动”的志愿者们带领这里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之旅。首先主讲志愿者为大家介绍了景泰蓝工艺及其制作原理,为使孩子们更好的感受非遗之美,志愿者将准备好的景泰蓝工艺画半成品进行现场点蓝教学。接下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通过进行分组体验教学,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非遗、认识非遗、宣传非遗、珍爱非遗,小班化教学模式与景泰蓝工艺画之细致可谓相得益彰。
孩子们在感叹景泰蓝的非遗之美的同时,也惊呼非遗文化中鲁班锁的神奇与精妙。 鲁班锁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课堂上,志愿者向大家隆重介绍了鲁班锁和木匠鼻祖鲁班,着重介绍了集聚中华民族智慧的榫卯结构。讲解结束之后,志愿者带领大家解密鲁班锁收手艺,体验非遗“活起来”,现场的小朋友都玩得不亦乐乎。“鲁班锁其实是打开你脑筋的锁,”志愿者路鑫雯说道,“孔明锁考验的是抽象立体思维,虽然看上去简单,其实奥妙无穷,如果不得其要领,很难完成拼合。
学校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沃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是我们新时代共同的责任。“虫儿飞”支教队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生生活,通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