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吕云洲 于 2019-8-23 10:16 编辑
田君明家 吕云洲
作者简介:吕云洲,号退思斋主,生于1957年;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楹联协会会员、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枝江市政协《枝江文史》期刊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黄柏之恋》、散文集《耕读横溪》等;编有昌明大师纪念文集《甘露》《为引源头活水来》《枝江文史》等;《玛瑙河赋》载《中华辞赋》杂志2017年第6期,《枝江赋》载《中华辞赋》杂志2017年第12期,《宜昌赋》载《速读》杂志2019年第2期,又于2019年2月16日载《三峡日报》。《金湖赋》于2019年7月3日载《三峡晚报》。
去冬赴他乡访友,傍红泥小火炉,与同趣小斟。有刘居士问余:“识田君明家乎?”余酒半酣,佯装醉态,而不置可否,意欲闻其后语。刘居士以为余不识,遂向在座诸位道田君其人其事。 田君明家者,别号名家,古邑枝江人也,生于乡下,祖辈种地为生。幼勤读,一目数行,过目则不忘,为时人所称。稍长,性好游,常年建坝筑陂,奔波四方。及至而立,适有新政出,回乡经商,旋又承建工程。田君生性豪爽,每有所得,疏财于众人,年终盘赀,所剩无几,然以此为乐,且乐此不疲。其后家道一度中落,然好义仍不倦也。 某日,田君乘火车赴外,购得硬座。时车厢人满为患,站票远超座票,走道水泄不通。田君座旁一仙风道骨老者紧抓靠背,倚椅而立,时有前倾后仰,而不仆不偃,若异士然。田君见状甚奇,为老者让座。老者衿持不就,经田君邀请再三,老者终为善举所感,方落座。抵达目的地,行将离别之时,老者端详田君曰:“观汝面相,见汝举动,汝真善良之人也。今日之事,无以报答,兹有随身携带祖传治疗烧伤医书一本,相送与汝,略表寸心,但期他日有活人之大用。”乃出其书予田君,就此话别。 田君回乡之后,因与医药无缘,故将医书束之高阁,而忙碌平常之事,几忘老者之言矣。忽一日,邻居不慎烫伤,久治不愈。田君忆起医书,沐手焚香而后阅,按秘方配制药膏,赠予邻居。经多日治疗,邻居病情好转,月余痊愈。田君由此得知,该书确有大用,于是潜心研究,并广纳当地民间配方,取长补短,配制新单方,应用于乡邻,有药到病除之奇效。田君行中医“君臣佐使”之道,精心调和,研制烧伤粉备制医方,获国家专利。经临床实践,该药抗感染、无疼痛、速恢复,实乃患者救命之良方。为广济苍生,田君与两家医院合作,开设烧伤专科,远近闻名。 仙女镇艾女士因用酒精炉不当,烧伤右臂右胸。该女时值孕期,若就诊一般医院,须打针服药,有流产之风险。彼择田君医院,仅敷药泥,旬日即毕,未留疤痕。艾女士当年产子,母子均报平安,人称田君乃药师佛转世。此例一出,田君名声大振,合作之医院亦多有病友投诊。截止今日,受益者逾千人矣。 缘起师承之恩,田君常守良知,循“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古训,为杏林添无数佳话。本邑一少女为后母所虐,泼酒精烧伤,烧伤面达九成之广,在某大医院费赀四万有余,仍未治愈。后经人引,转诊田君。田君悉心诊视,辨证施治,俾该女转危为安,全活其命。为挽救破碎之家,田君代付药费八千,所在医院亦免去余赀。长阳县田科鄞为液化气烧伤,烧伤面达八成以上,经年余住院治疗,花费二十余万,仍未康复。幸甚,经由亲戚求助田君。田君知情后,几度驱车百里,送药上门,方得治。田君见其家几近赤贫,顿生怜悯之心,悉免赀费。此后,田君情久系焉,屡问其况,嘱其饮食、运动,情同家人。田科鄞感激不尽,奉“跨县救助,情深谊长”锦旗上门致谢。邑内有因病致贫者,田君多有解囊相助,且不令人知,里党称颂。 田君以古贤达为范,不仅以医术救人于水火,且侠肝义胆,遇事以公心断曲直,抑强扶弱,靡不深得人心,故推举为政协委员。自此,田君愈发勤勉,视公事为己事,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感人事迹颇多,口碑甚好,上级为此行文嘉其事,尽人皆知。譬犹为农村因公致伤残者呼吁,为重症病患者募款等,田君皆率先垂范,且自费舟车,自理膳食。乐善好施,自古不乏其人,然今转型之际,拜金盛行,却显难能可贵,得众拥戴当属必然。 田君广种善因,均得善果。田君殚精竭力其术,已有五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烧伤、痒疹、褥疮、糖尿病足、顽固性皮肤病等治疗药物己然广用,疗效甚佳。因田君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患者一传十,十传百,络绎而来,寻医问药者遍及安徽、河南、内蒙古、深圳、荆州、松滋、宜都、当阳、长阳诸地,美谈如春风远播。田君善念常在,心性极佳,虽朝夕奔忙,然年过六旬,貌有壮容,身轻似燕,巡诊于荆楚山水间。 听罢刘居士之言,余慨然良久,亦作居士之样,述田君之另一面,令满座皆惊。 而今,知田君为良医、善人者多矣,庶几莫识其为文、为画、为书、为趣之事。田君手不释卷,不限于医书,天文地理,靡不洞悉。田君文章超凡脱俗,既有铁血,亦有柔情,《当青春遇见黄柏河》编入政协文集,视若乡土教材;尤娴工艺美术,早年有数百件作品问世,现其居所仍有存;临摹楷魏行草,兼而有之,而自成风格,多次参赛获奖,并任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田君幽默风趣,出口成章,乡间真实故事张口即来。田君与其子之对话,童真童趣,天性之笃,由此可见一斑。 田常(田君之次子)发蒙之年, 田君问其“成人之后何求?”常答:“父量吾何求?”父曰:“吾安知尔之所欲?”常曰:“吾欲为官。”“何官?”“父量何官?”“吾见尔能,当量力而行,不低于村民小组长。”“太小。”“村长何如?”“亦小。”“镇长、县长何如?”“小官,小官,吾不为。”“嘿嘿!人小志大!尔能为省长、‘国长’乎?”“彼等皆小人,吾欲为校长!”“哈哈哈哈!”父笑如花,前仰后合,“校长何殊?”常得意曰:“大人有所不知,校长为大,可督吾师耶!” 余与刘居士均话毕,满桌咸疑,异口同声:“二位何许人也? 与田君何其相知!” 余告曰:“吾乃田君同乡,虽非世交,而稔之有年,况年相若,道相似,习相近,言相通,知田君之事多焉。今之所言,九牛一毛耳!” 刘居士自指其鼻曰:“古人云:‘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吾与田君既非同乡,亦非世交,乃田医生之烧伤病人,昔年尝往其家就诊,久而久之,即成密友,略知其救死扶伤、助人为乐故事,尚不知其他。今听君一席话,增广益多欤。” 居数日,回邑告知田君前情,田君潸然泪下曰:“吾之医路由师父所引,每睹故物,如见其人。然凡历卅载,物是人非,师父应作古多年,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欤!” 其情其景若是者再,想必诸君亦泪眼婆娑。朱子曰:“凡阅义理,必穷其原,如为人父何故止于慈,为人子何故止于孝,其他可类推也。”事师如父,理所当然。呜呼!天不佑人,田君屡有寻师之举,然因当年分别匆忙,住址不详,终弗遇也,乃作罢,已成憾事。 挚友胡君听闻其事,赞曰:“寻师虽未果,施师之惠于危难之人,师之愿也,功莫大焉。积德如是者,其后必昌,其报必长,其子聪慧即为印证。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及也。”大道至简,诚哉斯言。胡君绝非溢美之词,而为恰如其分之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