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479|回复: 5

[今日老河口] 老河口酂县阴县历史还原春秋时期的楚国与阴国 图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8-26 15: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8-26 16:00 编辑

老河口酂县阴县历史还原春秋时期的楚国与阴国 图
--找回自秦改名为酂县的2239年楚国丹阳历史记载空缺 原来都被秦始皇忽悠了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楚国的丹阳,为什么会从中国历史上消失的如此干净,两千多年来一直困扰历代的史学专家和考古专家?自2014研究楚文化和楚国史以来,一直没有停止关于揭开“楚国丹阳”消失之谜问题?至今史学界除以秦始皇“焚书坑儒”缺乏史料为借口外,没有其它更合理的说法和解释?据近年来楚文化研究,综合分析造成楚国丹阳的迷失,无外乎四大因素,一、大兴水利建设江河干涸断流,难寻古代丹水证据;二、误把楚国丹阳地做丹阳城进行错位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三、把五十里楚国丹阳和拓疆纵横五千里的楚国附庸国混为一谈;四、因为区域变迁,地方归属变化和地名更迭改变,造成楚国丹阳在历史演变中渐渐被淡忘而迷失等。
       一个具有八百年漫长历史进程,曾经是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诸侯大国,不可能不在历史上留下印迹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和无迹可寻?随着老河口北境荆阮冥阨连堤等楚方城遗址的准确发现,位于楚国北方边境具有城池防御功能的楚方城的城池,决定楚国丹阳只能在楚方城以南的老河口。既然发现老河口为楚方城拱卫的楚国丹阳地,那么老河口的历史上应该能够找到符合楚国历史演变的历史地名和符合楚国灭亡后关于丹阳的历史记载?
       2018年1月20日,《荆楚网》网友“呆板厂”很尖锐的问我说:《楚居》只字不提“丹阳”,先秦《左传》诸史也没提及楚先邑“丹阳”。难不成“先灭其史”? “丹阳”是太史公司马迁设的一个局?看后感觉很是好笑?疑惑中认真回复后仍觉意犹未尽,再次静下心来全面系统的审视老河口的历史沿革,梳理理还乱的楚国丹阳三千年演变的历史脉络。
       关于楚国丹阳为什么从历史上迷失问题,是最近在研究历史上的老河口秦汉以后为“酂县”和“阴县”,以山水地理为界和《光化县志》记载划分出酂县和阴县的县域范围后才找到的答案。研究楚厉王“服陉隰”后,发现符合“楚厉王始启濮,开濮地而有之,向濮人之地拓土,征服陉隰”等与楚国收复阴国相符的历史线索。汉字的陉是山脉中断的地方。老河口二劈山以东的古阴国都城区域,明确有朱连山杏山中断的陉山缺口,及低湿之地的隰和濮、窊之地,正好在以二劈山为分水岭的老河口以东的濮人之地,完全符合古阴国的疆域范围。
楚国与阴国疆域地理分布示意图
       根据楚厉王服陉隰及明正德清光绪《光化县志》疆域四至范围及境内的山水地理特征,依照位于老河口之中的二劈山分水岭为界,以山水地理为界的疆域分界线,正好划分出两个五十里丹阳大小的区域。阴国都城古城遗址恰在荆山二劈山以东以北。厘清了阴县和酂县的区域范围,能合理解释为什么说“老河口的阴国,因位于荆山之北而得名”的原因所在。所以说楚国丹阳问题,应该不存在“呆板厂”所说的“先灭其史”和“丹阳”是太史公设一个局的问题?
       老河口的历史上只有古为“阴国”及“阴入于楚”、“楚收阴”的模糊历史记载和秦汉以后为“酂县”和“阴县”的简单记载。至今包括老河口的史学专家在内,没有人知道秦以前“酂县”的历史来历?没人知道酂县和阴县加起来,远比相临的邓国邓县(今邓州市)小,比相临的谷国谷城县、绞国丹江口市都小的老河口光化县历史上的“酂县”与“阴县”县域是如何划分的?没人知道设一个“阴县”即可的秦始皇郡县制,为什么会将老河口一分为二设成“酂阴两个县”的真正原因所在?在读到老河口秦为“酂县阴县”历史线索后终有所悟,综合发现的横亘在老河口北方楚方城及丹水丹阳系列证据,查实老河口山水地理上居中的分水岭二劈山后,才找到可以划分“酂县”和“阴县”界线的山水依据,发现可以还原“阴国”与“楚国”毗邻关系的重大历史线索,发现捋清“楚国丹阳”非“楚国丹阳城”的合理认知。关于“丹阳城”和“丹阳地”,看是一字之差的小问题,其实直接关系是否寻找楚国丹阳的关键,确定“丹阳地说”的正确性,可以避免所有以“丹阳城”寻找楚国丹阳的错误。
       司马迁《史记》中的丹阳,当是指早期五十里楚国“丹阳地”。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不管是丹阳之战还是其它记载并没有“城邑”。史记“楚熊绎居丹阳”的“丹阳”,在西周早期不可能为五十里之广的丹阳城邑。楚国最早的疆郢楚都城,最早出现在楚武王楚文王时期,这时的郢都也不可能有五十里。研究认为楚国的丹阳,当与洛水之阳的洛阳,襄水之阳的襄阳、筑水之阳的筑阳一样,是指“丹水之阳地”,才真正符合五十里的楚国丹阳的史实。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时之所以将老河口设“酂县”和“阴县”,疑是根据历史上“楚国”和“阴国”历史沿革和地望而设的两个县邑?关于秦始皇为什么将老河口设为酂阴二县,历史上并没有秦始皇将“楚国”命名为“酂县”的相关记载?要想真正弄清“酂县”和“阴县”的历史,必须追根溯源先捋清楚国和阴国之间的历史渊源,和酂县与阴县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的阴国是楚临国,至于阴国有多大,没有明确记载。公元前223年在秦国灭楚国的518年以前,楚国已收复了阴国,左传有相关记载。之后三百多年间阴国被楚国取代,所以阴国早期的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因为缺乏历史记载,所有研究楚国历史的史学专家在找不到“阴国”历史记载的情况下,几乎都忽视了决定早期楚国命运的重要邻邦“阴国”。
从屈居汉东三百多年的楚国历史看,楚国和平收复阴国,是楚国扩张壮大的开始。所以,阴国并入楚国的“阴楚”历史,是寻找论定楚国丹阳地望的关键,找到阴国意味就找到了楚国。
      老河口市明正德《光化县志》封建沿革表载:春秋,楚阴。左传、迁阴于下阴。清(光绪)卷一《光化县志》沿革载“光化县即古阴国。周阴仍为国,后入于楚”。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秦行郡县制,设阴县、酂县,隶属南阳郡。“(秦)割阴地,置酂县,属南阳郡”、“光化秦为阴酂二县”。(光绪县志:《明一统志》)。老河口关于楚收阴的历史,虽然只有“楚阴”和“周阴仍为国,后入于楚”的十一个字记载,却把春秋时期阴国入于楚和阴楚合并的历史时间记载的很清楚。关于楚国收阴的记载,与《左传》记载的公元前758-741年先君蚡冒在位时“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楚厉王服陉隰收复阴国的历史是相吻合的。春秋时期老河口阴国与楚国之间的阴楚合并史,与先秦前后汉唐宋多代均以酂县阴县、酂城县和阴城县,明正德年以前光化县境四至东西南北正好在纵横五十里之内,符合古人划江而治的传统,证明楚方城内外西至汉江北至丹江属光化县辖,老河口以纵贯南北的分水岭二劈山为界,东为阴国阴县西侧为酂县的二县区位,为寻找楚国丹阳地提供区域划分的山水地理和史证。细心研究过老河口历史的专家会发现,上是春秋战国时为“楚阴”的记载,下是秦汉时为“酂阴”,为邻邦的楚阴,虽然不知道楚国在哪儿?而阴国故都古城遗址地的阴县是固定没变的,隐约中发现楚国突然消失于秦时?仔细对比老河口《光化县志》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收复阴国的楚国阴国,与秦汉时期的酂县阴县一前一后成双成对同时出现,楚国阴国和酂县阴县呈规律性的对应关系。楚国从春秋战国以后的老河口历史上消失,而酂县是突然从秦时出现?这一突兀的历史现象,应该不是偶然和巧合,一定有需要挖掘和破解的奥秘?更蹊跷的是,老河口的酂县,又似乎是无源之水,在没有西周东周春秋战国任何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像是从天而降一样的突然降临于秦时,朦胧之中感觉老河口的酂县,似历史上的楚国?因为历史上没有楚改酂县的确切记载,史家不敢贸然断言,楚国从此稀里糊涂的从老河口人的历史和记忆中莫名的消失了?
    老河口春秋战国时期为楚阴的历史,与秦汉时期的酂阴历史,构成符合历史顺序的证据链,已经形成了事实证据,名称的变化符合历史的演变规律。像法官断案一样,只要有确凿的事实证据,案犯不承认也具有法律效益可以定案的。虽然是这个理,感觉就这样说秦汉时期的老河口酂县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丹阳”有草率臆测之嫌?要论证一个消失了两千多年的楚国丹阳,需要有更多更合理证据和依据?为此专门彻查“酂”和“割”字以寻找线索。
       “酂”字,从邑,赞声。本义:周代郊外地方组织单位之一。“百家为酂。酂,聚也”的酂字《说文》本意。研究认为,秦始皇以“酂”为县名所设的“酂县”,有意在指县域地小之意。中国自西周东周到春秋战国的万千诸侯群雄割据的历史上,并没有“酂国”的历史记载。原来在其它楚文化相关研究中讲过多次,早期的“五十里楚国丹阳”淹没在纵横五千里楚国疆域,秦始皇灭楚设县时的楚国疆域面积和体量太过广大,黄河长江两岸,吴越江浙、河南安徽湖南大部都是楚国之地,莫说县域,就是秦始皇的一个“郡辖”和后来的一个“省辖”,已经不能以郡以省涵盖当时的楚国疆域。所以地在阴国之侧的老河口如是丹阳楚地,已经不符合以楚为名设“楚县”的条件了,如命名为“丹阳县”多一个字,而有小邑之意的酂字,倒很符合只有区区五十里的楚国丹阳,阴国之外的老河口,具有命名设置“酂县”地域条件。“酂县”之酂,有“五百酂之一的小小一酂”之意。“酂”字符合早期楚国的历史演变和司马迁《史记》记载的“五十里楚国丹阳”诸侯小国之意。从“楚”到“酂”的变化,当是不同时期同地异名的不同叫法,符合地名演变规律。
       割字(1)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2)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割,断也。《广雅·释诂一》之外有(5)分割;割取之意。历史上的“割地”是割让土地,古时也指割取别国的领土。老河口关于楚阴关系的“楚收阴”和“阴入楚”阴楚合并的历史,及后来“(秦)割阴地,置酂县”的记载,文字精简到“入”与“割”这样少得可怜的记载。
       至于历史上的楚国在哪儿、阴国在哪、楚国如何收复的阴国、如何割的阴国?及“(秦)割阴地,置酂县”的酂县割阴地,到底是割下阴国的一部分之地而置的酂县,还是将阴国之地重新分割出去而置的酂县无从知晓?仅从关于楚和阴的简单记载是难以还原的,至今也没史家去真正思考过它?从历史史实的角度上分析,“楚国收阴”和“阴国入楚”的阴楚合并,是增量的加法,收阴后的楚国等于是“楚国+阴国”,这时的楚国实际是“阴楚”之和。像楚国从五十里丹阳扩疆到纵横五千里,是楚国+所灭的五十多个诸侯国才形成的泱泱大国道理是一样的。综合老河口春秋早期楚收阴的历史和秦始皇郡县制“秦割阴置酂县”,一个“割”字道破天机。从“割”的字意及历史先后顺序上,老河口春秋时期为“楚阴”合并,具备秦时为实行郡县制又将阴国从合并的阴楚中分割出去的条件,分割出“阴国阴地”后所剩之地,理当是楚国之地。不然秦始皇不可能无端从完整的阴国地块中割出并不大的一块另设一个毫无来历的“酂县”。另外,秦始皇所推行的郡县制,并不是秦始皇所创。而是沿袭楚武王最早将所灭的诸侯国设为县,悬于楚国国门之外的县制。所以秦始皇不可能凭空另设一个没有任何历史渊源的“酂县”?从郡县制的源起可见,“酂县”当源于历史上的诸侯国而设。按郡县制老河口市阴县以西为“酂县”符合收阴的“楚国”疆域。当然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时,毅然把楚国丹阳故地改名为“酂县”,也存在秦始皇旨在故意打压曾经纵横五千里称雄于天下的楚国傲气特意更名为“酂”之嫌。
       老河口既然有楚方城、汉水、丹水、丹水之阳的山水地理文物证据,按理应该也会有关于楚国和丹阳的历史记载?捋清了酂县之名,加上楚国改名酂县之后的汉代萧何封为食邑八千户的酂阳候后、萧延又封为筑阳候,至邓禹增至万户侯,酂阳候辖地一度包括酂县、阴县、筑阳三县,酂阳候的酂阳之名盛千年,加上酂阳封地也远超五十里楚国丹阳,所以,阴差阳错之间楚国丹阳就湮灭在历史演变的滚滚烟尘之中了。因为老河口的楚国阴国、酂县阴县、酂阳筑阳外,《左传》春秋晚期的公元前523年记载有“十九年春,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令尹子瑕城郏。叔孙昭子曰:「楚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左传》记载的楚平王六年楚下阴,在今湖北光化西北。阴国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下阴”当是按阴国地望的叫法,当已迁出阴国疆域。后来筑阳的今谷城县一度也是酂阳候封地,谷城县曾经管辖今老河口的区域变迁等历史原因,使得阴地酂县与筑阳左右摇摆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阴国所踪了?
       其实,熟悉谷城县老河口山水地理的都清楚,武当山脉及三尖山、朱连山脉、汉水、筑水的走向,决定了“筑阳县”,只能在汉江以西,筑水之北地区,不管汉江如何改道都与汉东的老河口酂县、阴县形成明确的地理分割。捋清了筑阳地望、阴国地望,自然就能够分出酂县的酂阳了。老河口市历经阴国阴县、酂县南乡县、顺阳县阴城镇、阴城县、酂州光化县、乾德县等十几个县治更替和地名变换,频繁改变名称的老河口历史上,写满了历史演变的沧桑印迹。司马迁作《史记》时应到过或听说过楚国丹阳,不然楚国丹阳一词,不可能会写进史记。比司马迁早百年的司马相如对楚国云梦了如指掌,不然其《子虚赋》中不可能把楚王田猎的云梦和阴林描述的诗情画意淋漓尽致。
       秦分割阴县设酂县的老河口“酂县”与“阴县”的历史建制证明,历史上的老河口“阴国”之外,无疑当是楚国的大本营丹阳之地。老河口市“酂县”与“阴县”即能够还原“楚国”与“阴国”的历史,同时也找回自秦灭楚以来楚改称酂县的2239年楚国历史,补上楚国灭亡后消失两千多年的“楚国丹阳”历史空缺。厘清出来酂县与阴县的楚国与阴国历史脉络,历史上地在汉东、汉江丹江之间、秦隔鄀临楚(朝秦暮楚),申邓临楚(楚伐申过邓)、楚国收阴楚阴为临(玢冒服陉隰)、西征庸、南伐鄂、灭权国设权县、灭夔设夔子国、灭古彭国今保康房陵与谷国谷城县隔汉江相望、秦在今湖北谷城县置筑阳县即因在此水之北得名。国《春秋公羊传》作圈国,春秋时代的小国。麇国与楚国相邻终为楚国所灭等。老河口楚方城内外二劈山以西的楚国秦酂县,从山川地理上与西临谷国西北临麇国绞国、北临鄀国、东临阴国邓国的临国历史地理关系完全相符。综合楚国阴国谷国、麇国绞国鄀国、邓国及酂县阴县筑阳县演变的历史脉络,均能与楚国的历史无缝衔接和高度吻合。随老河口酂县阴县的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丹阳阴国等所有与楚国丹阳相关的千古历史之谜都能一一解开。
       老河口酂县酂阳的历史印证,有八百年悠久历史的楚国自秦国灭楚之后,并没有在历史中湮灭和消失,而是以“酂县酂阳”之名延续2239年至今。关于“楚国丹阳”的消失与其说是被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忽悠了,不如说是历代史学家没有参透和发现阴与楚的历史渊源和楚国灭亡后秦改楚为“酂县”的玄机。                                                                2018年2月12日 与 湖北省襄阳老河口 卧马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6

主题

428

帖子

459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9
QQ

IP属地:广东省

发表于 广东省 2019-8-27 13: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此文,受益匪浅,等于上了一堂历史普及课,卧马先生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8-27 17: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8-27 18:20 编辑
孙金福 发表于 2019-8-27 13:12
拜读此文,受益匪浅,等于上了一堂历史普及课,卧马先生辛苦了!


孙秘书长过奖了!

  不过楚国阴国酂县阴县的历史的确值得老河口深入挖掘研究论定着实-------?











联合酂县阴县与楚国阴国谷国绞国鄀国邓国解读楚国丹阳历史,与《光化县志》记载的“楚国收阴”和“阴入于楚”就都相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6

主题

428

帖子

459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9
QQ

IP属地:广东省

发表于 广东省 2019-8-27 20: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卧马先生的杰作,一股气看完,你对楚国历史的了解,已经深入心扉,我不是那么了解,说了我也是一知半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6

主题

428

帖子

459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9
QQ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发表于 广东省东莞市 2019-9-25 23: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河口市应改名为酂阳市,因为西汉的萧何封地-酂,无形中将老河口的建城历史延长2200多年,老河口也是千年古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5-28 10: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金福 发表于 2019-9-25 23:41
老河口市应改名为酂阳市,因为西汉的萧何封地-酂,无形中将老河口的建城历史延长2200多年,老河 ...

会长言之有理 但“酂阳”比起“楚国丹阳”、“楚国市”又小了千岁---------------?






      参看:《今日头条》大手笔 卧马先生要湖北设立“楚国市”申遗保护楚方城传承楚文化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590875686276170253/
            《荆楚网》 建议:湖北省设立“楚国市”传承辉煌灿烂的楚文化 图
            链接:http://bbs.cnhubei.com/thread-4309814-1-1.html
            《今日头条》崔永元在直播间小崔怒评楚国市卧马先生设立楚国市建议遭河南抵制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617667952441295368/
            《今日头条》湖北欲建楚国市 河南南阳淅川人慌了 开抢屈原故里楚国丹阳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61798795393735117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