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790|回复: 7

[今日老河口] 勘误破译随州枣树林曾国墓青铜编钟铭文发现129号为曾候导之墓非曾候得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9-1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9-1 19:56 编辑


勘误破译随州枣树林曾国墓青铜编钟铭文发现129号为曾候导之墓非曾候得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2019年8月30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间隔三个月播完一至五集电视专题片“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 近日连续收看20190521 2019考古进行时 第二季“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一)”中介绍129号墓出土了一套组合完整的青铜编钟,铭文显示墓的主人是“曾候得”,认定129号墓为曾候墓葬,发现墓葬人铭文释译问题?

    反复查看青铜编钟上被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释读为“曾候得”的铭文,发现这个“彳+止+王+目+寸”的得字,笔画虽然似得而并非得字?
前边的曾候二字是“曾候无疑,第三个被释为“得”的字,“彳+止+王+目+寸”的铭文,上下左右笔画结构清晰,详查“得”字从甲骨文金文汉隶演变,找不到一定是“得”字的确切文字依据。特别是“止+王”笔画无演变出处?
    得,甲骨文(手,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加“彳”,同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的“贝”写成“见”。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説文解字》:得,行有所得也。从彳,聲,古文省彳。
    反复认真研究这个似曾相识看到很眼熟的字,发现这个被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释读的“得”字有误,查实发现被释为得字的笔画与“导师”之导上部的笔画除把王字笔画横写之别外其它笔画完全一致,当是导师之“导”无疑,勘误发现129“曾候得”墓实为“曾候导”之墓的确凿文字依据。
    “道”是“導”的本字。的。道,金文(行,四通的大路)(首,借代人体)(又,抓持),表示在路口拉人引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抓住对方的手引路。有的金文字形将“页”简化成“眉”。篆文辵,行进)(首,头)(寸,抓持),强调带路行进。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俗体楷书另造会义字,(巳,“人”的变形)(寸,抓持),表示抓住对方的手为之领路。《説文解字》:導,導,引也。从寸,道聲。
    “导得”与“得导”之差的勘误发现,再次给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字考古研究专家敲响了警钟,文字考古无小事,一点一画、一笔之误关系到是否能够真实还原历史?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129号墓葬人“曾候导”张冠李戴的错释为“曾候得”,再次把墓葬人曾候名字都弄错的重大考古失误,再次真实上演了一字之差谬之千里的荒唐考古闹剧。
    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读到此文后,迅速组织文字考古专家认真核实充分论证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129号墓出土青铜编钟铭文到底是“曾候得”还是“曾候导”?如果发现铭文确为“曾候导”后,请及时修改纠正释读错误,并予以更正,真实还原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129号墓为“曾候导”之墓,及时消除考古错误造成的不良不实社会影响。
                                              2019年9月1日 于 湖北省老河口市 卧马居
   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任何媒体单位转载请注明出处,任何单位媒体未得原作者同意,不得发表以“曾候导”为主的相关内容,否则释为侵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3131

帖子

4061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61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9-9-1 23: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卧马果然又来打秋风了,不放过任何一个穿凿附会的机会!
这套编钟是曾公得的,没有什么曾候得。曾公得应该是曾候宝的兄弟,曾候宝早死太子年幼,曾国朝政由其夫人随仲嬭加和兄弟曾公得共同执掌,夫人主内、曾公主外,就像西周初年的周公旦,是个摄政的角色,只到归政于曾候舆,死后按君候的礼仪下葬。曾公不是曾候的谥称。
随仲嬭加是楚文王的重孙女,楚穆王的大女儿,楚庄王的长姐。她爷爷就是随候出兵诛杀堵敖后又代立的楚成王熊恽,后来她爹商臣同样杀了她爷爷篡位。所以随仲嬭加在编钟铭文里未提及楚成王,因为忌讳。不过随仲嬭加到是个贤惠媳妇,对曾国也是忠心耿耿,年轻守寡奉子听政,死后葬在夫君曾候宝旁侧,享受了君候的礼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9-2 09: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侯蜘蛛 发表于 2019-9-1 23:05
老卧马果然又来打秋风了,不放过任何一个穿凿附会的机会!
这套编钟是曾公得的,没有什么曾候得。曾公得应 ...

小蜘蛛别跑题儿:本文只说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129号墓出土的青铜编钟铭文到底是导还是得?暂补论这个曾候的生事传承,你硬说是得的话,请拿出与“得”字相符的文字依据?




参看:细说“得”字字源演变





    得,甲骨文(手,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加“彳”,同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的“贝”写成“见”。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説文解字》:得,行有所得也。从彳,聲,古文省彳。
    “得”字从甲骨文的字源演变到金文汉隶楷宋的字形笔画结构,除贝字写法变化外,其它笔画几乎没有大的变化。
    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129号墓出土的青铜编钟铭文的左下右上明确“止、王”笔画,得字没有“止、王”演变出处的的确切文字依据,所以从得字演变上分析,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129号墓出土的青铜编钟铭文上带“止、王”笔画的字,肯定不是“得”字。

    金文篆书导字的笔画吻合,文字演变证据确凿充分,你跟任何文字考古专家,如果一定说是“得”,请拿出与铭文笔画一致的文字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3131

帖子

4061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61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9-9-2 14: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以为是德,现在看肯定是得!那么多专家隶定,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反正铭文又不是一处,编钟也不是一个。水落石出,自会澄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9-3 09: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侯蜘蛛 发表于 2019-9-2 14:08
原以为是德,现在看肯定是得!那么多专家隶定,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反正铭文又不是一处,编钟也不是一个。 ...







哈哈 小蜘蛛:别得不得了,再看个“猥不猥”的?”曾公无求 勘误破译随州枣树林曾国墓M190号墓为曾公猬之墓”有请小蜘蛛多多批评雅正?

链接:http://bbs.cnhubei.com/thread-4669889-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3131

帖子

4061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61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9-9-5 2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砖家在扯淡,老卧马更是扯的旦疼!

这个字就是个“和”字,古代写作“咊”,一个初出的禾苗,再加一个口字,曾国喜欢对简笔的部首添笔作为修饰。曾公和,他墓中的文物年代显得比曾侯宝墓略早,应该是曾侯宝的叔伯,摄政的曾国公族之一!这也是古汉字摆脱用“龢”字通假“和”字的首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