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3
上尉
  
- 积分
-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9-12 09: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译和解读古文字讲文字之理的过程,看起来即老套又枯燥,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乐趣。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後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按,依类象形,即独体,为文;形声相益,即合体,为字。《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仅仅靠猜、蒙、啃住半咋子的幼儿园小学生识字法来释读古文字,是不可能准确无误的释对古文字的?只有依照文物的字迹笔画造型,讲出符合文字演变传承的文字之理,才能追根溯源译出符合历史本源的古文古字,原汁原味的真实还原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