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9141|回复: 0

[今日武穴] 老广济县城的考棚是梅川历史序珍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

1211

主题

1878

帖子

299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991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9-9-23 11: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广济县城的考棚是梅川历史序珍
       我国科举制度始于隋朝而终于清朝末年。旧时科举县试考场均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清朝,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再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士子们应试的考场,就统称作“试院”,俗称“考棚”。为应科考之需,史上各县十分重视试院的建设。
广济考棚,座落在县治梅川的南山北麓与梅河东岸之间。据坊间传说始建于隋末、唐初,由于水患,多次被大水冲毁又多次重建。后,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知县丁鹿寿劝捐倡建。有史料可证:
      知县丁鹿寿。在治东南倡建试院。前有辕门,左额曰:云程发轫;右曰:风教扶轮。仪门内唯正堂,左为龙门,后为川堂、燕堂,两厢皆有书室。龙门内,号舍四间,上为衡文堂。
                        (录自《广济同治志》• 壬申版)

老广济县城的考棚是梅川历史序珍

老广济县城的考棚是梅川历史序珍

      同治元年( 1862知县 方大湜,重修试院,为纪念道光十七年知县丁鹿寿,以字号“鹿寿”和讳号“苹野”中间二字来命名。命曰:鹿苹文社。重修的考院规模,单房间有多达百号,可见当时济邑文风之盛,应试的士生之多。
      

老广济县城的考棚是梅川历史序珍

老广济县城的考棚是梅川历史序珍
     考棚设司令台于中,便于考官目视考生的状态。两侧列号舍,整齐排列,相邻号舍以墙为隔,敞口对台,无门,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类似棚屋。里有两块活动木板专供考生用,白天可以移为案桌和凳子用作考试,夜晚拼板作床休息。县试每年二月在考棚举行,分五场,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等。毎逢考试,各地考生聚首梅川,进入试院,住进考棚,参加应试。广济县历史名人金德嘉、徐天球、陶延喜、刘映丹、张仁熙、肖光际、饶笙舫、刘烽、何焕典、居正、饶汉祥等,均在这里参加过县试,国家为选贤任能,打破了门第、地域和民族的界限,让各方弟子通过比试,晋升入仕,实现梦寐以求的人生宏愿,广济考棚相继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名流精英及贤臣。
      公元1903年,湖北举行最后一次乡试。1904年,清廷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1905年,清廷发布上谕:“从丙午年(1906)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延续一千三百余年的中国科举制度,在辛亥革命潮流中宣告废除。
   

老广济县城的考棚是梅川历史序珍

老广济县城的考棚是梅川历史序珍
  如今“考棚”虽不复存,但其历史是不会磨灭。“广济考棚”,是梅川历史名片,广济考棚是梅川历史序珍。2014年,有热心人士牵头,社区成功人士捐资,在原考棚南侧建成一座牌楼,楼门之上由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郭锡章中将亲笔题字,以兹纪念。
有诗赞曰         
东毗南山欹福地,文昌街左屋幢幢。                     
粉墙曾列名千册,木桌犹遗憾一腔。                     
跳过龙门堪掌印,胸怀经纬可安邦。                     
当年胜迹今何在?司令台残月满窗。
——  七律   广济考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