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5日 来源:仙桃日报
汉江航拍图
千里汉江静静流淌,排湖岸边秋色正浓,水乡田园一派丰收祥和景象。
全面对接大武汉,高铁、货运铁路、港口、高速公路、通航机场,构筑起大开放、大繁荣的格局。仙桃百业兴盛,物阜民丰。
一批大项目落户,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总收入增幅等重要经济指标列全省前茅,综合实力连续3年跻身“全国百强”。仙桃生机勃发,阔步向前。
仙桃精神植根优秀传统文化,放大视野,提升品行,成为仙桃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开放开明、尚德尚进”焕发昂扬竞进、激情奋进的澎湃动能。仙桃只争朝夕,百舸争流。
又是一度秋风劲。仙桃拥抱新时代,奋力新作为,推进水乡田园城市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了撼人心魄、荡气回肠的历史壮歌。
五湖风光
绿色颜值——水乡田园呈现新风景
锚定绿色崛起,仙桃人笃信:发展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完善水规划。以人水和谐理念主导“185”城市水系规划,科学布局防洪排涝、治污截污、生态景观;
打造水景观。统筹推进城市水系景观式改造和湿地湖区保护性开发,重点实施排湖生态景区、沙湖湿地公园、汉江生态整治等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水景精致的生态地标;
呵护水生态。实施“千河保护计划”,有序实施退渔退垸还湖工程,加快建设“海绵城市”,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让仙桃的水动起来、清起来、唱起来;
传承水文化。深度挖掘、保护传承仙桃江河码头文化、湖区农耕文化、水乡民俗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成功打造“梦里水乡”、“沔阳小镇”等一批经典代表作。
水润仙桃“润”出了大手笔、大格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则厚植了绿色自然本底。
城区风光
经济特质——重返百强提质增效
今天,当我们盘点仙桃这座低调务实的城市时,会发现其异样的特质:
“冠军”的摇篮——
仙桃拥有全省细分行业领域隐性冠军28家,数量居同类城市之首。
产业的集群——
仙桃初步形成了以食品、非织造布、汽车零部件、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
食品产业集聚旺旺、真巧、中粮等全国知名品牌企业35家,有唯一的“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之称;
非织造布产业高端制品超过60%,出口份额占全国40%,享有唯一的“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之誉;
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对接武汉车都中高位扩张,集聚富士和、六和等80多家先进制造企业,成功入选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服装产业形成了以毛嘴为核心的服装产业带,年产女裤6000多万条,成为全国最大女裤之都。
台企的宝地——
63家台企落户仙桃,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超过20%。仙桃也成为全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台商台企聚集区,被国台办授予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创新服务示范基地”。
企业练内功,政府做实功——
仙桃“铁公机”一应俱全。全国首家标准化通用航空机场仙桃机场投入使用,仙桃海关开关,千里汉江第一港仙桃港建成运营,江汉平原货运铁路仙桃支线投入运营,汉宜线大福至仙桃城区城际铁路加快建设。
仙桃坚持“放管服”改革,全市“一次办好事项”达506项,企业登记压缩到两个工作日以内 ,清单之外无事项。
仙桃坚持多渠道招商、全方位服务。全市上下以“蜜蜂”的勤劳、“蚂蝗”的执着、“蜘蛛”的智慧招大引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5个,计划总投资337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9个。
仙桃人聪明智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一条鱼”“一粒米”“一块布”的故事讲到了中南海。
沔州大道一瞥
人文气质——提振精神汇聚力量
“我们将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努力工作,锻炼自己、服务基层,做乡村振兴先锋,当服务群众表率,让群众满意,请组织放心!”
2018年6月6日,全市实施“红色头雁”工程正式启动,62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44名下派支部书记向党和人民许下诺言,开拔赴任。
“头雁工程”让仙桃村庄悄然变脸,基层组织脱胎换骨。看得见的工作措施,摸得着的实践成果,让基层党建有党味、有温度、有吸引力。
直播没有剧本,问政不搞彩排。
职能部门“一把手”上台,接受民声质询,回应民生“考问”。
两年三场全媒体问政,曝光干部职工在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担当精神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自揭疮疤,立行立改。
“全媒体问政,彰显了仙桃人敢于斗争的精神,体现了仙桃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创新创优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勇气。”多次担任点评嘉宾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鹤如是说。
“走,到体育广场看演出去!”8月20日起,偌大的体育广场成了没有围墙的剧场、永不落幕的舞台。
由全市各地志愿者带来的歌舞、戏曲、相声、小品、皮影等文艺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
越来越多市民在文艺节目的共鸣共识中,接过文明的火种,将志愿服务付诸实践。
“希望我的孙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为仙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市民彭保仙说。
13年替好友尽孝的民警张志阔、倾尽家业建公益图书馆的教师黄敏、多次救人于危难的汉江水上巡逻队……
一个个凡人义举,温暖了这座城市的你我他。
民生品质——做大“蛋糕”惠及百姓
社保持续提标扩面,企业养老金“十五连涨”,2019年,仙桃离退休人员月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35.40元。城乡低保、“五保”全面提标,每年多领800到900元。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改善。仙桃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与32个省市近5万家定点医院实现联网结算。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开创分级诊疗新格局。全市2家三甲医院、23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66个村卫生室结成“医共体”,人们看病更方便、更省钱。
扶贫政策靶向精准、力度增大。聚焦基业、就业、学业、产业,整合财政投入、撬动金融投入,鼓励民企投入,定向发力、常态推进,贫困群众脱贫质量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全市95个重点贫困村、79433个贫困人口中已有83个贫困村、61806人脱贫出列。
保障性住房紧锣密鼓,住有所居不是梦。2018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848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509户,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66个。
继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2013年至今,全市共新建中小学20所,有效满足了片区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需求。未来两年,还将规划新建城区中小学9所,缓解上学难。
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城乡半小时交通圈加快构建,江汉平原中心城市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凸显。
走进伟大的新时代
仙桃大地正奋力谱写水乡田园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个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渐渐呈现在世人眼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