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1805|回复: 6

[今日老河口] 拓译“重修昭圣祠碑记” 老河口发现光绪榜眼余联沅遗踪古迹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0-5 18: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拓译“重修昭圣祠碑记” 老河口发现光绪榜眼余联沅遗踪古迹
/卧马先生(李敦彦)
    2019年10月2日,趁国庆节假日之隙,与老河口博物馆徐昌寅副馆长、秦喜辉老师一起抢救性的到老河口广播电视局道子里的“烈士祠”旧址拓制了两块碑刻。刮去残存在石碑上厚厚的石灰泥浆,才知道老人们口中的烈士祠叫“昭圣祠”,才知道要拓的碑叫“重修昭圣祠碑记”和捐建“昭圣祠”的功德碑。
立与光绪十年是1884年的“昭圣祠”功德碑拓片 图
    因风雨侵蚀字迹雕刻浅小等原因,很遗憾拓出来的“昭圣祠”功德碑,仅能看见普宁街之前、周东有、捐、百文、千文及上半头光字和十年拾月等模糊字样。只能据“上半头光字十年拾月”残存的字样推测“昭圣祠”功德碑立于光绪十年十月的1884年,距今132年。
    好在“重修昭圣祠碑记”字迹稍大,雕刻较深,拓片虽然模糊不清,经放大处理能够勉强看出字迹。反复甄别辨认三四天后才捋出“重修昭圣祠碑记”碑文大概,知悉始建昭圣祠之年、重修昭圣祠之期和书碑撰文之人。
重修昭圣祠碑记
    此舍南数十武有祠焉,?祠皆圃园予?当朝久未之能詣 谒也。甲申秋予奉??里建户摄疴几?载??夏五月比邻灾,仓?走避,予春每天夫人止祠中祷于神风?转而火锁弥,谋非神之职焉不可也。是年秋季?晋臣等来告曰予与祠邻,予亦知夫神之为神,以督尔耕以丰尔园母有螟媵以绥康于斯民惟其一椽不蔽风雨桷??摧豆萧六鼠逡巡弗治势沦棒茶于既世神之休曷其奈何弗举予曰?唯前人之所创者予弗敢弗逾也神之所??者予弗敢弗为之节也乃?径而?堂剔苏而石见焉施址佐缗姓氏?列先予与乡先辈之名咸在予敢辞其瘁哉佥商聚腋练日鸠工廓后予闢前楹左殿右室缭以周垣攻?攻?来三月而功蒇中祀社崇其?也祠仍曰昭圣从其朔也?呼神之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无往而不在也其陟降之所慿舍予斯歆乎斯奠?生于斯吾侪小人嵗时伏??冠卉服乎于焉吹豳饮蜡以祈康年以谷我士女雖操?蹄以?祝又岂敢?其所自与?予也幸与祠邻奉吾母以获安于斯土者茀禄尔康矣纯嘏尔常矣则予之籲于神者其奢颢正未可量矣或曰神故有姓名鄉贯者?鸞示人休咎藥人疾疢此亦神之?教之意也人之豔稱之予不复赘云光绪丁亥三月朔日余聯沅撰记聯潢書
                                                                监修魏汝瀛  
    据《重修昭圣祠碑记》记载,老河口市“昭圣祠”:始建于道光甲申年的1824年,碑文有记载,(或道光十三年1833年当是立功德碑的年限) 重建于光绪丁亥三月1887年左右。之间相隔67年。碑文:余聯沅撰记 碑文:余聯潢書。
    译出《重修昭圣祠碑记》,看到碑文中撰写碑记的“余聯沅”很是兴奋,这个“余聯沅”可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清末榜眼,是光化县老河口人熟知的“余榜眼”。余榜眼余联沅祖籍孝感,移居老河口市陈家道子,人称余榜眼。余联湟乃联沅亲胞弟,曾在光化县簧学任学监。
    《光绪年间光化(老河口)大事记》载(来自余修啸博客):1877年(光绪三年),知县秦士容。县设支关(税务机构),征收落地税、通过税、船税、房税、车驮税等。 光化人余联源殿试钦点一甲第二名(榜眼),知县拨款为东启街“榜眼府”修门楼、立旗杆(此旗杆圆形石座,抗战时移至中山公园,至今犹存)。余联源后授编修、吏科給事中,因弹劾权贵、为民请命被称为“铁面御史”,历任福建盐法道、按察使、布政使及上海道台、浙江巡抚等职。 邑绅丁锡谓乐善好施,“凡无力婚葬者辄解囊相助,於茕独尤加矜恤”。时遇邻省饥荒,流民载道。丁锡谓“饥与食,寒与衣,死亡者收其尸,勿使暴露”。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新镇砖城及沿江石堤经多年施工,终于告竣。设川盐、淮盐两局和盐务缉私队,成立邮局、烟草专卖公司。 日本商人套购生漆,价格抬高数倍,并深入保康等地抢购,致本地漆商遭受打击。光化人余联沅病逝上海,生前曾为殿试钦点一甲第二名榜眼,历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吏部给事、浙江巡抚等职。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bd50fb0102v771.html
    撰写《重修昭圣祠碑记》的余榜眼余联沅,榜眼之外,还是为国尽职,为民分忧,获得“铁面御史”称号的清末著名政治家。拓《重修昭圣祠碑记》发现清末榜眼余联沅之外填补老河口关于“昭圣祠”的历史空白,更令人欣慰的是,遭遇抗日战争日本鬼子焦土战的老河口如今高楼林立繁华的都市中心居然意外的保留下了一座规模不小的“昭圣祠”。至今沦为民居的“昭圣祠”青砖、灰瓦、马头墙的老屋老院依然整体性的保持原貌,成为继老河口太平街、胡家营(老河口博物馆)之外仅存的历史古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文物保护价值,亟待老河口市历史、文化、文物相关部门予以抢救性的保护和开发。
                                                     2019年10月5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参看:孝感历史事件典故之七:榜眼余联沅耿耿老臣心  作者:慕清词 2018年05月23日 http://www.xg9961.com/xdwh/50670.html
    孝感除了产生过安州四状元,清朝末年还产生过历史上唯一的“榜眼”,他就是余联沅。在清末的风风雨雨中,他为国尽职,为民分忧,获得“铁面御史”的称号。
    余联沅,(1844——1901年),湖北孝感县孝南祝站人。18岁就中了举人,光绪三年(1877)中式丁丑科王仁堪榜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他是清末著名政治家。
    余联沅少年时,父亲在光化县(今天的老河口)经商,为了他的成长,爱子心切的父亲就把他从孝感带到光化,一边严加管教,一边送他入学堂读书。余联源的父亲经商讲究和气生财,并经常资助当地贫苦人,因此得了个“余善人”的美名。后来,父亲因生重病无法再经商,母亲张氏只好接过养家糊口的重担并担负起养育儿子的重任。幼小的余联沅看到父母的辛劳,十分懂事,读书非常用功。老师也很喜欢这个聪明而且用功的孩子。为了帮助余联源,老师常常周济他的笔墨纸张,还免除了他的许多学费,“联沅”这个名字,还是老师特意给他起的,是希望他日后成大器的意思。余联源读书用功是出了名的。一次已是腊月三十,学堂早已放假,余联源还在学堂里苦学。夜深了,老师催促他回家过年,他嘴里答应,身子却不动。等老师离去,他又坐在烛光下读书。过年的鞭炮响了,师娘出来看到小联沅还在认真学习,就拿些糕点让他吃了快些回家。余联沅谢过师娘,仍然坐下来边吃边看书。天快亮了,余联沅猛然想起要早一点给老师拜年。当老师、师娘发现他满嘴都是黑色,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也说不清楚。后来发现他桌子上的一锭墨不见了,老师才知道余联源学习时错把墨锭当糕点吃了,他学习的痴迷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余联沅忘我学习,因为他知识面广,底子打得牢,刚十八岁时,由乡试中举,当时家里因为欠债,催债人正准备上门查封时,突然接到余联沅中举的报喜,按清朝的规定,中举人家对欠债一事有优待的政策,经上报批准,先借库银垫还,尔后由家里分期还清,因此他家免遭封门之灾。
    余联沅中举后,马上到京城参加会试,第一次没有考中,于是他留在北京等待再次会试,清朝会试每三年一次,当时交通不便,外省的举子为了等到下一次,大多在京城一面找工作解决生活费用问题,一面学习备考。余联沅也到处找工作谋生,凭着他的能力,他在兵部谋得一份差事,任小军机 (类似现在国防部机要秘书)。到光绪丁丑科(1877年)时,余联沅按规定辞职参加会试。这一年的状元姓王,系福建人,擅书法,会试前在一位大臣家任家庭教师。有一天光绪取出扇面一幅,要这位大臣书写,大臣说他家里家庭教师写扉面的书法水平更高。等到光绪皇帝看了大臣带回的扇面,大加赞赏。于是光绪的赞赏传遍京城,人们公认本科状元非王某莫属。余联沅也是书法十分了得,他特别擅长王羲之体,也得到皇帝赏识,最后还是只能屈居榜眼(殿试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余联沅榜眼及第后,从此走上了官场,踏上了他为朝廷忘我工作的艰难路程。
    余联沅进入官场后,先是被授翰林院编修,充任国史馆协修。光绪七年,余联沅在军机处校勘印刷《列圣圣训》,卓有功绩,又经军机大臣保举,赏加五品衔。此后,他任职较多的就是御史一职,为此,他不惧权贵,尤其是对一些大臣的不合规定甚至不合大清律法的行为,他敢于冒犯直谏。光绪十年,余联沅考取御史,任功臣馆纂修。光绪十四年,补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同年,以给事中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光绪十五年,充任会典馆协修。后来,又稽查南新仓事务,奏陈种种时弊。此外,余联沅专门上奏科考场中枪手假冒、试官舞弊等事,请皇帝下旨,令部臣当场申明原有的条例章程,着力检察。不许考生假冒、蒙混入场,进入号舍后立即封闭。指出监考官不要为图宽厚名声而放纵,要认真防范多年积下的种种弊端,真正为国家选拔实用真才,对余联源的谏言,光绪皇帝一一采纳。
    余联沅榜眼及第后,从他在翰林院供职,由御史升巡城御史,再升其他职务,在京三十年,最出名的事是曾以弹劾某旗籍巡抚及李鸿章等显要,不避权贵,为民请命而获“铁面御史”之名。
    在他长期的从政生涯里,最为后人称道和赞许的事件当数他保疆固土的爱国之举和弹赅重臣李鸿章的大义凛然。光绪18年(1892),当余联源巡视西北边陲时,正值沙皇俄国侵占我国新疆帕米尔地区,同时也得知沙皇俄国图谋占领我国东北国土,他即刻上书朝廷,严请巩固西北和东北边防,“联源疏请严固东三省边防,略谓俄人经营西北利亚海参崴铁路,知其发难必在东三省,不独陵寝重地,且屏蔽京师,为全国存亡所系筹饷增兵,保东三省即以存中国,屡疏力争”。
    光绪21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余联源积极主战,密陈光绪皇帝以南洋海军奇袭日军,攻其不备;同时,他上疏《疆吏贻误大局沥陈危急情形折》,向光绪皇帝痛批李鸿章“种种贻误”、“事事荒谬”的误国行为,他在奏折中从六个方面历数李鸿章“贻误大局”的行为,举陈实例,详加剖析,入木三分。针对李鸿章的误国误民,他在奏折中提出防止日军入侵的一系列措施,希望朝廷不要再专任李鸿章、丁汝昌等人,而要“相应请旨迅简知兵之大臣,出统其师。如或万不可易,惟有请于津于京团练劲旅二枝,以资守御……”。
    并大声疾呼:“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当时的朝廷大臣,畏首畏尾的居多,他的这种爱国抗敌精神尤其显得很可贵。
    1901年,余联源于上海道台任上时涉外事务极重,使他终日操劳。加之其他公务缠身,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以至重病卧床,终因救治无效而辞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0-7 1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我的先祖“铁面御史”余联沅

余修啸新浪博客 2012-10-29  


    我祖籍孝感,曾祖父寄居老河口,经营钱庄、粮食等业。清同治年间,老河口旱荒成灾、饥民遍野、曾祖父开仓赈贫,因此获“余善人”之美名。先祖父名联源、字晋珊、行二、上有长兄,下有二弟。十八岁乡试中举,当时曾祖父经营的钱庄,因负公债,无力偿还,正在公差来查封时,报喜者来家说“先祖中举!”,按清例对新举人有所优待,经上报批准,先借库银垫还,尔后分期还清,因而免遭封家之难。
    先祖中举后赴京会试,首试末中,遂留京等待。清朝会试每三年一次,当时交通不便,远省举子到京应试前后,多寻工作谋生,有的在显贵人家任“西席”(家庭教师兼秘书),有的到公私机关临时任事。如光绪丁丑科(1877年)状元王某,系福建人,擅书法,会试前在某大臣家任西席。一天该大臣在朝奏事毕,光绪取出扇面一幅,要此大臣书写,他回府请王某代笔。光绪皇帝看后大加赞许说:“年迈之人竟能写出这笔好字”!大臣回奏“臣年老眼花、久不执笔,此乃家中西席王某代书”。光绪的赞赏随即传遍京城,并公认本科状元非王某莫属。先祖联源公工王(羲之)字,竟屈居榜眼(殿试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后王某由翰林院外放任镇江知府,时当地一豪因遗产涉讼,前任知府未能解决。王在审讯此案时口渴饮茶,掀起杯盖,见杯内有百两银票一纸,乃推杯说“来茶”,后另送上一杯,掀起杯盖,内有五百两的银票一纸,王某提高嗓门说“我要茶”,再上一杯,饮后,当晚王即逝世,此乃先姑父民国初年出差镇江时,当地士绅谈及,对王的正气极为称赞。
    先祖留京待试期间,在兵部任职,会试前已任小军机 (类似现在国防部机要秘书),后按例辞职应试,以光绪丁丑科榜眼及第、在翰林院供职,由御史升巡城御史、在京三十年,曾以弹劾某旗籍巡抚及李鸿章等显要,不避权贵,为民请命而获“铁面御史”之名。
        先祖后来外放福建盐务道(类似现在省盐务局长),约二年,再调淞(吴淞)沪(上海)太(太仓)兵备道,适八国联军入侵,李鸿章派两江总督刘坤一、上海道余联源,在上海与各国驻沪领事交涉,实际上是先祖主其事(类似现在外交部特使,翻译是先祖的洋文文案(即秘书)洪述祖(戏剧家洪深之父),为维护国家利益,先祖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促成八国联军撤出中华,为此,先祖付出不少心血。 (《中国近代外交史》一书中曾有记载)。“交涉”完成后,先祖积劳成疾,请求离职治疗。孰料又发生“衢州教案”,先祖奉命升署浙江巡抚,以调处教案,当时先祖奏明,一俟教案结束,请恩准回沪就医。在浙八个月,先祖力疾折衡外交,顺利结束后,即回沪就医,不幸因迁延过久,救治无效而逝世,先祖母乃携家人到南京定居,后与先祖父合葬于神策门外余家坟。上海乡绅感念先祖父,曾建立余公祠。
    整理附记:余正起先生,现年77岁,1929—1935年留学比利时及法国,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解放前曾在重庆大学任教。解放后曾任南通医学院教授,现任上海市徐汇中心医科骨科主任,(已离休在家从事著述)为国内有名骨外科专家,1982年荣获驰誉世界的比国骨科学会授予“荣誉会员”光荣称号(据悉,亚洲卅余国及地区,仅余先生获此荣誉)。
    笔者与余正起先生早在1944—1945年在重庆即相识(因均系孝感同乡)。本文是笔者今年五月约请其为文史资料提供其先祖余联源先生轶事,此文系余先生与其侨居美国之胞兄通力合作而提供者。
    除极个别字含义稍作更正外,其余未作变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6

主题

428

帖子

459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9
QQ

IP属地:广东省

发表于 广东省 2019-10-25 08: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块碑,老河口博物馆应该上门商量代为保管,这是不可再生的文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7

主题

50

帖子

60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6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2-18 22: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河口市挖掘历史资料迫在眉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7

主题

50

帖子

60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6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2-18 22: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河口市应当重视历史文物的挖掘整理恢复建设成景点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12-20 18: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一公仆 发表于 2019-12-18 22:23
老河口市应当重视历史文物的挖掘整理恢复建设成景点的工作!

的确 老河口市挖掘整理历史遗迹恢复建设成景点的工作迫在眉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7

主题

50

帖子

60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6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15 19: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河南内乡县衙几乎都没有什么房屋和名气,一位在内乡当过兵的老河口朋友说,在那里呆了几年,根本就没有听说什么县衙景点,只是有个遗址和说法,人家县里领导重视开发旅游资源,现在这些房屋院落,都是后来逐步逐步一点一点扩大了规模,成了全国较有名气的‘’县衙”景观了,我们老河口的黉学院,老县衙,以及在县衙毗邻的“禹王庙,等等遗址”抗战文化遗址,有老河口十三昼夜“保卫”,日寇的铁蹄就是从那个地方踏入老河口城区的那一段“老城墙遗址‘现在还明显的保留存在着”,那是老河口抗战文化的重要内涵,电视剧“川军出川”有三集就是表现的老河口“十三昼夜保卫战”的残酷的战斗场面,老河口市“胜利路口、滨江公园、国税局汉江关钟楼”对面的一棵具有纪念抗战胜利的老树,包含“三个”老河口逃老日的“难童”传奇种下这棵树的有趣故事,以及周边群众几十年来把这棵“老树”当作抗战胜利纪念树,当作进行传统教育后代子孙、“勿忘国耻”的教育基地,这棵树成了周边群众心中的“圣物”,“逃老日”这句话是老河口人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的最沉痛记忆,这棵树应当竖一块碑记,故事内容可以塑造一组雕塑,将故事刻录在碑石上边,世代传颂,使之成为老河口抗战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故事资料构思都是现成的,希望这些宝贵资料不会从我们手中流失了,筹建遗址、景点的确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希望市领导及有关部门都能重视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