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又称瑶琴、丝桐和七弦琴,至少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位列“琴棋书画”之首。现存琴曲三千、琴歌三百、琴谱一百多部,主要在中华文化圈流传。 古琴音色丰富,演奏多使用低音区,右手拨弦取音,有散、泛、按三种音色变化。 泛音代表天上的声音,其声轻盈虚飘、清亮如珠,感受对天籁的想象;散音代表大地的声音,其声刚劲浑厚、宏亮如钟,体现大地与个人的关系;按音代表人的吟唱。其声圆润细腻,富于表情,有似歌声。表达人的情感和人与人的沟通。 古琴擅长用“虚”“远”来制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追求含蓄的、内在的神韵和意境。 它有丰富的内涵,又有简约、自由、散漫的外在形式。琴音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大音希声”、“至乐无乐”、“至静之极”的境界。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的精神体验。 孔子说:君子乐不去身,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是人乐合一、平和敦厚的风范。 古琴安静悠远,音量小。所以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心境,适合知己间的倾诉,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
在此,感谢荆楚网·东湖社区组织的这项活动,更要特别感谢合真琴社葛瀚聪、俞秦琴、刘楚云和魏增光等艺术家的精彩演奏!让武汉市民在暑气渐褪,秋意渐浓之时(10月19日晚),在知音文化的发源地、伯牙子期的相识地的武汉琴台欣赏到了一场美妙的古琴演奏会、聆听了一场心灵深处的静谧之音、感受到了别样的身心的愉悦!
古琴演奏会上知音人葛瀚聪、俞秦琴、刘楚云和魏增光等艺术家携琴登台谢知音,给大家奉献了一场优美的静谧之音。他们演奏了猿鹤双清、樵歌、龙朔操、挟仙游、平沙落雁、鸥鹭忘机、乌夜啼、流水、欸乃、渔樵问答、醉渔唱晚等曲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