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14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上世纪60年代,国家投资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来自全国各地十万建设者战天斗地,靠着“煤油马灯”“干打垒精神”“芦席棚精神”,在贫穷落后的小山沟建起了现代化的汽车城,谱写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史。
1969年至1975年,十堰市的发展指导思想是“一切服从二汽需要,一切支持二汽建设”,在生产生活上,按照“三就四为”的原则,就地取材,就地销售,就地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二汽大工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出口创汇服务。
1975年至1982年,二汽的建设初具规模,开始大批量生产,完成了初期艰苦创业阶段。为进一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十堰市提出了“市、厂共建,促进二汽投产上能力,发展地方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思路。
1982年至1994年,十堰市和二汽实行政企分离,面对如何与二汽、与郧阳地区协调发展,地方经济水平如何提高的问题,十堰市提出了“两个依托、三个服务”的发展方向,即依托二汽、依托郧阳地区,服务二汽、服务城乡人民、服务毗邻地区。
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十堰市辖区范围大幅度增加,在综合考虑辖区的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情况后,十堰市提出了发展“一主四大”产业(汽车、旅游、水电、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努力建设“五城”(汽车城、水电城、旅游城、生态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
2002年,在新世纪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十堰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汽车城、旅游城、水电城、生态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
2007年,面对东风公司“两个”总部外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实施等重大挑战与机遇,十堰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巩固汽车城地位、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服务南水北调”三大历史任务。
2011年,十堰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始终牢牢把握跨越式发展这一总体要求,全力推进“一城两带”这一总体战略和新“五城”(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之城)建设这一总体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2016年,为切实抓好生态保护工作,践行“两山”理论,做好北京的“守井人”,十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把十堰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十堰样板”,深入实施“一城两带”“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战略,大力建设“五个十堰”,构建“一核多支点”发展格局。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目标,十堰市提出建设经济强市、农业强市、创新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奋力打造湖北区域性增长极。到2020年成为湖北区域性增长极,到2035年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2019年,在省委“一芯两带三区”的发展战略布局下,十堰市提出构筑“一心两翼三高地”的区域和产业布局,培植“一主四大四新”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