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氏双节牌坊 王氏双节牌坊原位于王家岗通往祠堂湾的巴河官道上。是陈策楼镇境内冈邑王氏家族为表彰族史上两位影响臣大的节妇蒲氏、范氏的节孝牌坊。始由其三世祖王子章建。 王子章嫡母蒲氏在明永乐十三年闻夫王得英战死北疆,痛不欲生,绝食殉夫。此举非常符合明廷提倡的殉节习俗,故明成祖特颁诏书,敕封蒲氏一品诰命夫人,赐龙凤匾,在原籍敕建贞节坊。此坊与宗祠一并毁于明末张献忠部。 清康熙年间,王氏家族又出了一位影响臣大的节妇范氏,史称范太孺人。谱载,范孺人丈夫王材耀,幼聪颖,郡庠生,府县试屡列前矛,学政异常器重,可惜天不假年,廿二岁撒手人寰。时范孺人年仅二旬,膝下一子鸿堂。田仅半垄,屋两间,母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其亲属屡劝其改嫁,但范孺人不为所动,矢志抚孤守节,常常是碗米度日,斤肉度年,长达四十余年。其子鸿堂,幼有大志,见家境困窘,弃文从商,珠积淄累,竟创出一份若大家业。他将儿孙送入学堂,求取功名。以光门庭。其子孙果不负期望,个个成名,泮游庠序。 清咸丰八年,湖北一带战乱平凡,十室九空,率部清剿蕲黄一带太平军的湘军将领胡林冀部的粮饷也无处征集,正束手无策时,范孺人孙媳陈氏,向胡部捐粮500担,解了他燃眉之急。胡林冀问其有何愿望,东氏言道:望将军将其祖母范氏,守节抚孤之事上奏朝庭,准其建坊旌表。胡立即应允。并会同冈邑王氏会试贡士王绪凯一同向朝庭礼部申报冈邑王氏范孺人守节抚孤事实,引起清庭重视。同治四年,清庭下旨令王氏家族建贞节坊。据传始建时,屡建屡塌,主持建坊的王鸿堂之孙王俊民询访族内老人,始知本族在明时有蒲夫人贞节牌坊毁于张献忠部,迄今未复。现只建范孺人节孝坊,置蒲氏夫人殉节故事于不问,其灵不依,故作崇难成。王俊民闻信后即上禀黄州府台,申请建双节坊,以共同表彰蒲,范二节妇。此举得到了黄州府许可。果然,牌坊顺利耸立。牌坊上书“天褒节孝”中书“双节牌坊”右书“冰霜世德”,左书“清节扬徽”,俱为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胡林翼所题。巍峨簇立于巴河官道,黄冈县衙立有下马牌:文武官致此下马驻轿,以示尊敬。当地人传说,节孝坊建后,频频显灵。据传,清光绪年间,有一自浠水赶往黄州接印官员因忙于赶路,至此未下轿,竟被狂风掀翻轿顶。轿夫复盖数次,前盖后掀。无奈,此官员只好出轿,步行过节孝坊。可惜,这一凝结无数王氏族民勤劳智慧的建筑物在扫“四旧”的狂潮中拆除,其石料用作建祠堂湾水闸。 二0 一六年,王氏复修宗祠时,将部分建筑物如龙风匾等掘出复修于新建的王氏宗祠广场入口处。供来往游人瞻仰,以睹王氏节孝文化风彩。
复修后节孝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