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苍芒(笔名) 于 2019-11-27 15:06 编辑
——广水与随州合并为地级市的五大主要优势与好处
广水曾经是一座明星城市,它地处孝感市北部,以前在拥有众多县级市的孝感市的晋升机会中,广水并不占优势。虽然广水并入随州后,因前期“市都”的建设,广水确实做出了很多奉献和牺牲,从而导致发展显得相对缓慢,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广水的这种付出一定是值得的。作为一座城市的融入与发展,岂是一朝一夕能看见长期的定位与趋势,种种变化也表现在广水与随州的关系上。尽管广水与随州山不同脉、水不同系,语言及习俗都不相同。即已合并,就要考虑在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等各方面如何融入才好。相比于留在孝感,广水官员多了向上晋升的机会。如此,大大增进了两地的融合。地级随州市的设立,的确使随州发生了质的变化,相比之下,经过近20年的发展,无论是周边的枣阳、老河口与随州,还是安陆与广水,渐渐会拉开明显的差距。放下昔日的本位思想,智慧的广水人民是谋市还是谋势,这将真真切切关系着我们的发展和未来,如其为一市耿耿入怀,还不如为一势放宽胸襟。下面我就广水与随州合并后的五大主要好处与趋势简要说明一下,仅供大家参考,当然也准备接受各位“大侠”的吐槽。 首先,政治地位得到提升。在县级城市,最大弊病是天花板效应十分突出。作为地级市,随州的党政一把手基本从湖北省省级职能部门产生,这些官员的视野明显高出一筹,“规划先行”使得随州城市骨架跃上一个大的台阶,同时招商引资力度非比以往。而且这些官员可以调动多种资源,促进随州发展。广水虽然还是一座县级市,与在孝感时没有区别,但随州市所辖的县市区相对较少,大大加快了干部的交流与融合、提升,便于干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同时加大了地区的形象力和政治影响力。 第二,文化品位的升华。重要的是,地级随州市的设立,使得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直接与世界接轨。随州的两大文化名片——神农炎帝故里和曾侯乙编钟在对内对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由神农文化节演化而来的炎帝神农寻根节,已经成为湖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和对外交往平台。每逢炎帝神农寻根节,一些政要的莅临,港澳及台湾各界名流的不时到访,随州成为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中心。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文化制高点十分重要。不论一个人一家企业乃至一座城市都是如此。在这两张文化名片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共同考虑如何将广水的美食文化、诗词楹联与书画文化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合力,更好地形成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特色和优势品牌。随州借广水的地域为市,广水现在何不借随州的文化谋势,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呢。 第三,经济上的联合。合并就要融入,融入既是联合,广水与随州的经济不能再单打独斗了。广水作为中国风机名城与随州作为中国特种汽车之都的融合,两地经济区域的融合与资源的互补,将足可以撼动或者争取我们在中国工业上的一席之地,加上政治地位的提升,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就会为我们谋得很多商机和先机。 第四,旅游资源的互补与整合。可以随州的大洪山为龙头,联合曾侯乙墓、徐家河、中华山、三潭、武胜关及两地的文化公园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为一体,形成旅游合力。依托大别山和桐柏山先天的地缘优势,强化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广水和随州的旅游发展才会迎来正真发展的春天。 第五,交通基建的发展才是根本。随着整个随州市域高速、高铁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到2022年,随州将进入一个正真高铁发展的时代。但这还不够,广水郝店、吴店到随县的万店再到随县城区和随州市区的省级以上公路的建设,将大大加快两地北部地区融合发展的步伐,有力的改善山区人民的出行和经济状况。广水、随州通往东部的道路几千年来一直不是很畅通,麻随高铁如能得到建设(是否有规划建设,恕本人不甚了解),对于整个随州人民来说,这将不亚于京广高铁的地位,它对加强与东部的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合肥等大城市的交流和经济往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才真正是随州人民的生财之道。如有可能,地方还可与部队协商,地方出让一定的土地重新规划建设一座军用机场,广水八里岔现有的军用机场改成民用机场,这将使整个鄂北地区(在此还饱含大悟、安陆等地)400多万老区人民告别没有民用机场的历史,这对改善广水和随州市内的交通和城市形象将是革命性的,这对鄂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的促进和带动同样是历史性的。 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背景下看广水与随州的合并,应该是高瞻远瞩和功在当代的。虽然我们现在暂时还没有看出有太大的发展和变化,但这一定仅仅是暂时的。起码我们现在一起站在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夏文明的摇篮”的起点上,这足可以让我们傲视千年。试想仅仅一个西湖就富饶了整个杭州地区数百年,而我们现在拥有一座名城、一个名关、一座名山今后将如何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广水和随州人民今后深思的问题。广水人民是自私的,自私到二十年不能接受“改嫁”一座城市,广水人民又是胸怀厚重和忠诚的,厚重到可以将一个美丽的“中华”永远置放在自己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