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苍芒(笔名) 于 2019-11-29 17:16 编辑
魁星楼阁耸印台,历经风雨几兴衰。 晚生辄思天下忧,广水举兴育万才。 广水魁星楼,又名魁星阁,是广水市唯一一座砖木结构古建筑。位于应山城区理学街,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后被定为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载,魁星楼是明洪武十年在元代(1377年)旧址上重修而成,居城中心,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杨涟率先捐资倡修……最后为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1995年迁建楚北名楼,按魁星楼原貌移建于印台山北端,成为广水名胜游览景点之一。 历史上的魁星,是指唐朝时道教中在陕西西安户县石井镇欢乐谷人“唐,赐福镇宅圣君”的钟馗,据说钟馗是主管人们科考命运的文曲星,所以自古文人们都拜请钟馗,人们说:“拜请钟馗,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人们纷纷到钟馗故里拜请钟馗、并在全国各地建有魁星楼,将钟馗的像供奉其中,以便于人们就近祭拜。以前“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古时候,魁星楼是赶考的秀才为进京赴试而还愿的场所,供的是文曲星,也是上天的十二星宿之一,《封神榜》记载比干被追封为“文曲星君”。“魁星”一直被人们视为主宰文章兴衰的星宿神,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形成一种风气。传说包拯就是文曲星下凡,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 古人说“唯楚有才”,广水自古多俊杰,广水“民秀而文,俗朴而俭”,名人贤士辈出:宋庠、宋祁、连庶、连庠、欧阳修五进士同出名师连舜宾一门;王世则、宋庠、宋祁、郑獬四状元相继出现在北宋应山一县。宋代以来,广水名人“项背相望,后先辉映”,如宋代抗金英雄连南夫、抗元名将李庭芝,明代直谏忠烈杨涟,清代“开国功臣”洪起元、台湾府海防同知洪一栋父子,现代旅美作家聂华玲、高能物理学家聂华桐姊弟等等。魁星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说,是广水人文精神的一种寄托,正因如此,广水市大凡有子女考学的家庭,其父母总喜欢在魁星楼烧香祈祷,虽然这种唯心思想不可取,但它至少说明在百姓心里始终有着很古老的心理安慰,为自己和子女寄予一种美好的希望。 广水优越的地理位置,壮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建设文化名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魁星楼是广水为数不多的极富人文特色的经典建筑,是广水人的骄傲。如今,为传承历史,崇文尚艺,身为 “中国民间书法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及“中国风机名城”的广水,依托厨圣詹王正全力打造中国美食文化之乡,依托中国美丽乡村桃源村正全力打造中国幸福文化之城。以是观之,魁星楼为广水这座鄂北山城增添了更多文化名城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