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325|回复: 1

娘家往事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0

121

主题

215

帖子

34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12-3 11: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娘家往事

妻子的娘家人都在铁路系统工作,于是儿子娘系的亲戚圈基本被铁路人绑定。儿子的舅伯、舅妈、大小舅和舅母以及表哥表妹们都住在外地,逢年过节都是坐着火车来串门,往返车票全免单。行业对圈里人的优惠,让儿子非常羡慕。他跟我们讲,长大想当铁路职工。儿子当时正读高中,是个好幻想的年龄段。铁路四通八达,火车可以开到全国各地。按他的逻辑,当个铁路职工,可以免费周游全国。这么实惠的待遇,岂有让他不动心之理?

其实,铁路运输是个流动性很强的行业。车上的工作人员跟着列车由南到北、由西向东且不说,沿线车站是固定岗位,按常理,稳定是靠得住的事。但是,随着线路的延伸或新增,固定岗位上的人员,随时都有可能象牧民转场一样到达一个新环境。铁路人的生活是被工作牵着鼻子走的,其中的艰难辛苦,局外人难以体会。

儿子的外公,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入职铁路系统的。当时的工业基础差,经济又十分落后。好在铁路一脉有中央政府扶持,在三百六十行里,可谓一枝独秀。于是,在一般老百姓眼里,铁路是当然的龙头老大,进了铁路单位就是捧上了铁饭碗。问题是,社会很复杂,生活忒丰富。好歹的分辨,黑白的区别就不象扒堆那样简单。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也解释不了现实存在的多样性。因此,娘家人的故事变得很微妙,就不足为奇了。

他外公当年是省城的一名社会青年,在“铁老大”的社会共识的感召之下,应征铁路单位的招聘。那是一个文化扫盲的年代,文盲占比十之八九。他外公以初中生的压倒优势,使录取没有悬念。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外公非常郁闷和纠结。他外公被录取之后,分到邻省一个偏僻的小站上。如此这般,他外公的处境就非常尴尬。应聘之前,住的是省城,抬脚就是喧嚣繁华的城市街道;录取之后,落户乡下,睁眼即是荒凉的田垄和不毛的丘壑。背井离乡不说,饮食差别大到难以适应。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外公确实是怀抱向高处走的愿望,但骨感的现实一下击碎了他丰满的理想。当一日三餐的大米白饭,被面食杂粮取代的那一刻。被录取的喜悦、兴奋立马变成了失落和绝望。这种高开低走的趋势给人内心的撞击,只有当事者才能体会其中的份量。

后来,他外公调到了一个叫某某关的车站。这是两省临界的地域,距离他外公的家乡近了许多。对于背井离乡的人而言,这无疑是冲淡乡愁的利好。我和妻子谈婚论嫁的阶段,上门提亲去过那里。那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坳,公路、铁路双交通是那里特有的人文景观,它们在山谷之间并列延伸,布满乱石的山涧溪流也相伴而行。不规则梯田呈现在山脚下,稀疏的松林耸立在山坡上。山腰有急弯、陡坡划出的流线,谷底有贯通山脉的隧道。喷着乳白色蒸气的火车,呼哧呼哧地由洞口驶出,俨然是惊涛拍岸的滚滚洪流。他外公上班的单位,与众多旷野边陲的站驿一样,候车站台搭着预制件的简易凉棚,办公间是由低矮平房构成。职工宿舍紧邻车站,也是两排平房,只是各家各户的建制规格一模一样。房屋的外表均涂以的黄色,这在绿水青山的小山坳里显得分外醒目。

客观地讲,这是一个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住在这里真有一种与世无争的安宁。他外公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从来不把个人的好恶挂在嘴边。新的环境满意与否?很难从他的言语中得到明确的答案。

一次,与妻子拉家常,问她,为什么她的全家人都进了铁路单位,单单留她在原藉老家?妻子告诉我,上山下乡的时候,她原本是要与铁路子弟一起下放,只是外公考虑女孩子将来窝在农村或山沟里没有出息,才让她选择了投亲靠友。妻子讲述了铁路人家的生活,虽然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怀念,但语气中也流露了许多不如意的惋惜。她说,自已的家座落在农业区域内,而铁路人家属于吃商品粮的范畴,铁路沿线的站点星罗棋布,绝大多数被农村包围,铁路职工及家人要享受非农业人口的生活待遇,就只能以基地的形式,点对点地接轨。妻子告诉我,她上学是在几十公里开外的集镇上,购物得去邻省的县城。上学、购物都要坐火车,虽然车费可以全免,但总没有定居一个城市那样生活得方便。

实话讲,之前,我对铁路企业的认识,有点类似于儿子看法,只求外表光彩。总认为铁路企业老板大,实力强,处在竞争食物链的顶端。企业给职工的福利,是其他单位员工望尘莫及的。比如,住房,子女就业这类重量级的生活项目。在一般单位奋斗到老也不会有着落,而在铁路企业只需按部就班,即可水到渠成。因此,了解了妻子家里的就业状况之后,总认为他外公是重男轻女,才将自己的女儿拒之铁路门外。听了妻子的一席话后,我这才明白他外公心里的苦楚和辛酸。作为一个资深的铁路人,长期扎根在荒凉冷清岗位上,那种被主流生活边缘化的冷落和孤寂,估计他外公有切深的体会,才不让女儿重蹈覆辙。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决定,其实包含了一份厚重的父爱!

前年,他外公离开了人世,妻子便经常说起娘家的往事。絮叨之中,又总将话题绕到自责之上。她说,自己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从此与家人两地分居。探亲的次数也不多,每次就象蜻蜓点水,在父母跟前就没有一个象样的尽孝,简直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说着说着就流起了眼泪。我想,这不能怪她,如果人生是另一个走法,也许就没有分离的遗憾。有些事我们不能自行主张,冥冥之中早有“定数”。用唯心的话讲,这叫宿命。于是,劝慰道,你命里没有孝顺父母的“八”字,就不要难为自己了。

妻子听了,非常吃惊。哽咽之后,又很无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5595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4-5-28 17: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故知新。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