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酒,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没一件离得开酒。 爸爸也爱酒,从小最熟悉的场景就是在饭桌上,爸爸喝上一小口酒,咂咂嘴,眼睛一眯,很惬意、陶然的样子。 终于,在我十来岁的时候,有次偷偷把筷子伸到爸爸的酒壶里,舌头刚一碰上,一股呛人的辛辣味让我涕泪齐流。从那时起,我就好奇,酒有什么好?为什么爸爸这么喜欢? 是啊,酒有什么好呢?在当时的我看来,酒只是妈妈用来烧菜时祛腥祛膻的,是做腐乳咸菜时增香提味的。直到18岁,平时滴酒不沾的室友因为一直暗恋的男生有了女朋友,一口气喝下三瓶啤酒,在宿舍里醉哭得稀里哗啦。其实当年的事,对于今天38岁的我们来说,只是云淡风轻一场,只是年轻的心中却执念翻不过的那座山一定是喜马拉雅。酒醉后的痛哭,仿佛化解了她心中所有的委屈、憋闷和愤怒,虽然之前郁郁寡欢了很久,可在那之后,她却很快地恢复了元气。 工作后有段时间很浮燥,为了静心练起了书法。某次读到徐本一老师谈书法与喝酒时曾这样说道,“初时杯盏相迎,喝得散淡理性;斟酌三巡,快意渐起;直至酒醺酣醉,杯盏交错,就进入了境界。恍惚状态,理性减少,偶然性增加,无论是嘴边琼浆,还是指间浓墨,此时正是佳品”。仿佛豁然开朗,酒的好,应该在于其中的性情吧。 植物物的精华,再经阳光雨露的酵藏,含着天然的灵气和人生的百味。古时英雄豪杰,以酒会盟,自然潇洒霸气;文人雅士,以酒斗诗,也是风雅随性。酒和茶叶,都是国人的最爱,却是一样的以苦和辣开始,舌尖、喉头尝过千般滋味,再得一个淡如清风的回味。 酒的好,在于它像一个催化剂、润滑剂,给生活以滋润,给灵魂以休憩。那年的诗词大会总决赛飞花令,就是一个“酒”字。多少诗词独赋酒,我独偏爱李白的“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以及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人胸中的豁达、潇洒自不必说,那一点点的小情调也正是今日行色匆匆的我们所缺乏的浪漫情怀。现在,偶尔地,我也会小酌几杯,当然限于酒量,只能是红酒、啤酒或香槟。有时候是三五知己,围炉夜话谈笑风生。有时候是听风观雨,独饮一杯自得其乐。花开宜半、酒品微醺,是人生的一种美好境界,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醉眼看世界,世界随我陶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