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12-28 15:18: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辣椒粑飘香
添加时间 : 2019/12/28 10:16:31
作者 : 熊立功 来源 : 黄冈新闻网
我的老家有一个特产,叫辣椒粑。历史文献考究,没有它的相关资料,它只是大集体的一个产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红安县北大山里的老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过着大集体的生活。没有自留地,吃粮吃油吃菜,全靠大集体分发。包括房前屋后,都限制私人种菜,不准养猪养鸡养鸭。
家大口阔没菜吃,靠集体分的一点是不够的,人们就只能另想它法。
勤爷一家九口人吃饭,经常为吃菜为难。可他脑子灵活,在没有菜吃的日子里,就到山上采摘一些野菜回来,作为补给。这年的一个冬日,没菜吃的勤爷,又到山上找菜,可山野间除了零星的野山椒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他就把野山椒摘了回来。
晚上,勤爷把野山椒捣碎,加盐,除制出一些辣椒酱外,正准备把其他的山椒晾起来晒干时,看到正在筛米的妻子筛下的细米,就突发灵感,让妻子第二天把细米舂成米粉,再把辣椒、辣椒酱混合进去,盘成条,蒸熟,晾干,切成片,再晒干水,做成了辣椒粑。
除了自己当菜吃,来客时也成了一个讲究菜。抓上一两把,自己吃,就用小火炒焦;来客时,就用油炸一下。端上桌,粉辣喷香,还有那焦黄淡红的颜色,直晃人眼。入口,脆辣的香味,满口跑。
勤爷的辣椒粑,很快走进左邻右舍,并很快形成各种特色,有五颜六色的,青色,红色,褐色……味道有酱香的,酸辣的,麻辣的……
辣椒粑除了当菜吃以外,还可以当零食。那个时候,我们小孩子可不像现在一样,吃的喝的任由选择。我们上学放学,口袋里如果能装上一块锅巴,或者一个红薯片,便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辣椒粑的产生,让我们小家伙不亦乐乎,吃饭的时候,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放一两片在口袋里,在学校可以炫耀一整天。
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可老家的辣椒粑依然是抢手货。进入农历冬月,留守在老家的老人们,再忙也要制作出一些色香味俱全的辣椒粑,如原味辣椒粑,牛肉辣椒粑,羊肉辣椒粑,鸡肉辣椒粑,鱼味辣椒粑……供在外回来过年的儿孙们享用。
更有精明的人,还把辣椒粑作为礼品赠送,作为特产销售。城里人或自驾,或组团,来到乡村讨购……
家乡的辣椒粑,香气四溢。这香气,过去飘在村里,将来啊,会飘到更远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