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孙金福 于 2020-2-5 11:20 编辑
1、伍参(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楚国湖北光化富乡村人(今老河口市洪山嘴镇傅家寨村),楚国大夫(丞相),伍子胥曾祖父。 由于伍参对楚庄王的作战计划天衣无缝,胸有成竹,打败晋军,楚庄王奠定了自己春秋五霸的地位。 2、伍奢(?―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楚国湖北光化富乡村人(今老河口市洪山嘴镇傅家寨村),楚庄王时重臣伍举之子(一说伍举之后),伍子胥的父亲,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相当于丞相)。 后来由于费无忌对太子建的陷害,牵连伍奢被捕,跟儿子伍尚一起被杀,伍子胥被迫逃走,准备报仇,辗转去到吴国,最终成功报仇。 3、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湖北省老河口市洪山嘴镇付家寨村人,春秋时为吴国相国。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赐死伍子胥,赠剑令他自尽,伍子胥去世9年后吴国灭亡。 4、萧何(?-前193年),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江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其后,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今老河口),食邑最多。 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5、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今河南邓县一带)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 孙金福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