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认为黄梅话有6声(加轻声7声),有入声,入江淮方言黄梅片,属于淮赣夹杂方言。分三个小区:上乡话,下乡话(都属于开口韵区),蔡山西南话(属于合口韵区)。有文读白读两套系统,文读属于标准的官话。
煮饭~焐饭,吃晚饭~过鸦(过夜),晚上~哈鸦(下夜),睡觉~睏醒。
妈妈~姆么(姆妈),嫲(现在这样叫的越来越少了,估计以后听不到了),伊(靠近武穴那边这样叫)。 爸爸~巴,爷,牙(实际上还是爷),更多的叫爹。 爸爸妈妈合称:牙(爷)屋娘。
奶奶~绝大多数叫奶(普通话一声),爷爷~嗲(普通话一声)。 舅舅~抹(实际上是母舅一词略掉舅字,很奇特!) 外公外婆~嘎(家)公,嘎婆。
老公~老板。 老婆~马马(只有武穴跟黄梅这样叫)。 小孩子~细伢,小伙子~后生,后生伢。小姑娘~女伢,假(姐),闺假(姐)。
土豆~洋芋。茄子~qia, 西红柿~洋茄(qia),南瓜~变古(瓜),豇豆~刚豆,玉米~玉榴,高粱~榴茠。
游泳~划许(水),垃圾铲~龊,措箕。撒谎~撤白(chei pei),犟嘴~打反犟,合拢~斗拢,回家~七(去)回, 打架~各捏(角孽),吵架~驳几(嘴),刷牙~洗几(嘴),故意~踢味(特为)。
感谢,谢谢~挠稳(劳慰你),喂饭~玉饭(实则为古音喂,比如尉yu迟恭)。
舍得~傻得,傻(舍)高。 下雨~哈雨,淋雨~汊(ca),摔跤~答高(跌跤),胖~藏(壮),窗户~仓牙(窗眼),眼睛~俺睛,鼻子~披伢(鼻眼),眉毛~迷毛。嘴巴~几。
音韵系列:
昨晚~co ya(昨夜),读书~tou/dou xu。
喂~yu,贼~cei,痰~can
惨,参,蚕~con,断,端,短~don,贪~ton等等。
干~guan,豆官就是豆干,就是豆腐。酱干。赶,甘,杆~guan,磡~kuan(陡坡)。汗,旱,含~huan,举例说明:把糖放在嘴里含着~吗(把)糖搁的(放在)几(嘴)豆的(里面)环(含)倒。
汉~kuan,现在仅仅保留在特定用词里,比如:男kuan(男子汉),看~kuan保留在特定词里,看鸡,看伢(生小孩叫宽伢)。
搬~ben,满~men/mei。梅,妹~mi。半~ben等等。
爷,野,夜~ya。舍,射,蛇~sha等等。永,泳~ren(ngen)等等。
味,位~vi(只存在于黄梅西南部),碗~wuon(只存在于黄梅南部部分地区),麦,脉~mei(只存在于合口韵区)
菊~jou,曲~qou,旭~xou。
猪~ju,出~qu,鼠~xu。
锥~jv,吹~qv,水~xv等等。
胡广韵:孝顺~孝hao顺,教书~教gao书,路上~路lou上,大家~大dai家,楚~cou。
重庆话源自鄂东一带,比如国guei家(开口韵guai)。黄梅话有湖南一样的楚韵比如:爷爷~dia,妻子~堂客(黄梅话似乎是贬义词),还有一种明显的贬义词:里神(sen轻声可以算黄梅话的第七声,武穴话是入声分阴阳有7声)。
杭州话很多说法跟武穴,黄梅话一样。这个在越剧里听得出来,所以本人最喜欢的就是越剧,其次才是黄梅戏,原因就是黄梅戏里的话是很官话的安庆话,方言方韵不明显,可能是为了推广的需要,跟普通话差不多了,但也失去了戏曲的灵魂~方言韵味。建议鄂东地区以后另立山头,创造黄梅戏南派(赣韵黄梅戏)。
现在讲普通话的太多了,方言已经越来越弱势了,作为地域文化特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讲,有必要传承与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