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楚网讯 24日,十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切实抓好 2020年春季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
《意见》要求,要突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一头等大事和重要工作,统筹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市场保供,统筹春季生产与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确保农村地区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春耕生产不误农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取得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胜利。
《意见》明确了春季农业生产目标任务。稳定粮油生产面积,全市粮油作物播种面积265万亩,其中,玉米113 万亩,水稻 38 万亩,红薯 30.5 万亩,春播马铃薯 10 万亩,春播油料(花生、芝麻)37万亩,豆杂 35万亩,高粱1.5 万亩。扩大特色作物规模,全市建设特色产业基地 61.5 万亩,其中春播蔬菜(含食用菌和魔芋)面积48 万亩(早春播 15 万亩,大春播 33 万亩),新建茶园 2.2 万亩,中药材2.1 万亩,柑橘及其它林果 1.1 万亩,烟叶 8.1 万亩。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市今年春季畜牧生产计划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为30 万头、1.58 万头、22 万只、269.3 万只。
《意见》提出7项重点措施落实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具体如下:
科学制定生产规划。结合全年农业发展目标,因地制宜,面向市场,指导帮助基层和农户精心谋划好春季种养业发展规划,将种植、养殖的品种、项目、规模落实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到田块。引导支持农民大力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牲猪、家禽、山羊等特色养殖业和食用菌、蔬菜、一年生中药材、特色豆杂粮、魔芋等特色种植业,实现当年生产当年增收。充分利用目前农村劳力暂时滞留乡村的有利时机,有序组织农民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做到应播尽播、应种尽种、应养尽养,不留空白地、不留撂荒地,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增产增收。
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加强小麦、油菜水肥管理,对播期晚、长势弱的田块,及时追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对旺长麦田,要控制肥水,控旺促壮,拔节后期浇水施肥,防止脱肥转弱;落实油菜“促春发,重防控”重点措施,早施薹肥;加强清沟理墒,做到“三沟”畅通,防涝防渍。加强果茶园等特色产业基地管理,及时翻耕晾晒、清园消毒、追施肥料,促进树势恢复生长。适时开展果园茶园春季修剪,改善树体结构和通风透光条件。坚持高标准建园,结合春季植树,抢抓墒机,抢种抢植。加强优龄园管理,大力推广果茶园多元间套。加强蔬菜田间管理,落实蔬菜生产“四抢”(抢收成熟蔬菜,抢播快生叶菜,抢栽设施蔬菜,抢抓田间管理)措施,强化设施蔬菜和香菇大棚通风换气、防寒保温、消毒灭菌。加强种苗基地管理,抓紧做好玉米、蔬菜、果茶苗圃整地育苗,及时开展育苗移栽。抓紧香菇制棒点菌。抓好畜牧业春繁春配,积极补栏增养,千方百计扩大养殖规模。
强化物资储备调运。及时准确掌握春耕生产农资需求,组织农资经营企业抓紧做好种子种苗、仔畜雏禽及种畜禽、肥料、农药、农膜、农机等春耕物资调运储备工作,确保满足生产需要。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活动,确保农资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业生产资料运输通行效率,严格落实“一断三不断”要求,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简化种子种畜禽及农业生产资料通行证办理流程。需要在县内运输的,由村出具通行证明;需要在市内运输的,由乡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放通行证;需要在省内运输的,由市、县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放通行证。抓好种子种苗和种畜禽及农资供应,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及时发布供求信息,统筹协调本地市场供需。开展经营门店与村点对点定向服务,采取村为单元、专人负责、专车配送、统计农民和经营主体物资需求,解决农资门店停业后农户农资购买难问题。
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统筹调配春防物资,做好防疫员个人防护,有序开展畜禽基础免疫。规模养殖场(户)可实行“先打后补”政策,按相关流程自主采购疫苗开展强制免疫;对中小养殖户,以乡镇为单元组织春季防疫。严格落实非洲猪瘟、畜禽 H5N1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治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抓好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草地贪夜蛾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防早、防小,点面结合,统防统治,确保农作物病虫害得到有效遏制。加强各种农业灾害防范,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做好各种异常天气防范准备。分类指导,综合施策,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抗逆性和适应强的优良品种,实现“种性抗灾”。调整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实现“时空避灾”。加固农业设施,备足抗灾物资,及时科学预防,实现“防灾减灾”。
强化科技推广应用。坚持科技春耕不动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微信等现代媒体手段和疫情期间各地普遍使用的农村喇叭,广泛宣传普及春季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劳动者科技意识和水平。组织力量编制农业技术要点,对重点产业、重点作物、重点环节,采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农村产业指导员和驻村工作队,印发到广大农村,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农村部门要抽调技术骨干,组建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团队,采取分片包干,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强化示范引导,大办春耕生产不同类型科技示范样板,推进农业科技应用。
有序放开农业生产用工。指导农民在严格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采取分时、分段下地进田,不集聚或少集聚,分散活动,分户生产。无疫乡(镇)和无疫村,要在做好封闭管理的同时,适当放开农村劳力开展春耕生产。有序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开工复工,及时协调解决用工问题。重点企业和规模种养大户急需的用工需求,本市范围内能够调剂解决的,以县域为单位明确用工需求,核定用工人数,精准对接到用工单位,做好劳动力点对点输送;需要跨市(州)调剂的,要精准上报用工需求,申请省直相关部门进行精准调配。
强化农产品加工营销和市场保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规模,拓展领域,提升档次,系列开发,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重点抓好香菇分级、烘干等产品初加工,增加菇农收入。筹备家禽集中定点屠宰场,永久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加强牲猪定点屠宰管理,确保“菜篮子”市场保供。做好春茶生产加工的各项准备工作,促进茶叶增产增收。加强菜、肉、蛋、禽等主要农产品产销对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重点品种监测预警,及时组织收储、调运、补充。对积压滞销的农产品,要帮助主体对接批发市场、商超等营销渠道,落实收储运销补贴,缓解卖难问题。同时,要引导主体积极探索新型营销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定点配送、电子商务等非接触式销售方式,满足市场需要,促进农产品营销。
《通知》提出三项强化春季农业生产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分类指导。春季生产定全年。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坚持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大员上阵、组建专班、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统筹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疫情轻重、农事缓急程度,分区域、分乡镇、分村组、分品种、分项目,一地一策,一业一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方案,坚决克服顾此失彼、简单一刀切的做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性。
落实政策,加大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农惠农政策,确保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落实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保障“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等相关政策,确保春耕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运输畅通。突出农民就业增收,实施农村公益性岗位倍增行动计划,各地农村贫困人口公益岗位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一倍以上。加大对贫困农户发展脱贫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在资金、物资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大力发展扶贫车间(作坊),促进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建设项目要优先录用本地农村劳力,加大农民外出务工组织服务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农民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整合资金,提高比重,对重点农业项目和民生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落实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税费减负和生产周转金延期使用政策,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困难。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倡导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优先采购贫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
密切配合,优质服务。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结合各自职能,积极主动为“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各级领导要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加强组织协调,解决春季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分片包干进行指导督导,确保重点工作落在实处。其他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为春耕备耕提供优质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