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离病毒只有0.5米 (央视网讯 洪成)他们是父亲是儿子;她们是女儿是母亲;他们是丈夫亦或妻子;此刻,他们是坚守在一线的核酸检验员。他们也被称为看不见的抗疫勇士,行走在刀尖上的尖兵。在这场新冠病毒战役中,是他们,不惧危险,在一个个样本中,寻找病毒的踪迹;是他们,不分昼夜,把一批批核酸检测结果,及时准确的上报。 
当我们每天打开手机或电视,关心最新疫情数字的时候,少有人知道,在这一串数字于黎明时分被公开之前,是无数检验人于暗夜面对成百上千例的样本,一一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反复核对确认后的结果。 在位于武汉光谷生物城的良培医学检验实验室中,有这样一群可爱又年轻的核酸检验员,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守在最重要的岗位,肩负着当下最危险的工作使命。 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是看不见的勇士,他们,也应该被时代铭记! 
武汉核酸检测压力大 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员逆行武汉 1月27日,武汉良培医学检验实验室和其他12家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正式被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定为——第一批可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吴志伟是良培检验实验室PCR平台的技术主管。 
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及解除隔离和出院的重要评估标准,疫情初期,核酸检测任务主要由医院检验科和疾疫控中心等负责,但随着疫情发展以及排查任务的加剧,仅凭医院及疾控中心已无法承担核酸检测重负,此时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加入,大大缓解了武汉市的检测压力,成为解决疫情防控困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2月12日,武汉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3436例,占到整个湖北总新增的90%以上,此时,30岁的吴志伟在孝感老家正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作为一名核酸检验员,他希望第一个上战场。在这一天,他接到紧急召唤,武汉核酸检测压力大,需要立即从孝感返回武汉,投入战斗。 上午8点,吴志伟带着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的红头文件、健康证明等相关通行文件、踏上返汉的征途,几经辗转周折,于2月14日,才抵达单位。良培医学检验实验室此次参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队员共19人,其中技术人员12人,83%以上都是在疫情期间历经波折,成功逆行返回武汉。 2月15日,吴志伟和同事们立马投入到忙碌而紧张的检验工作,虽然平时工作也接触过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有传染性的病毒,但这一次是接触全新的新冠病毒,检验员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害怕,可是疫情刻不容缓,一旦进入实验室,他们便立刻全身心投入到了检验工作中,也顾不得畏惧那些病毒了。 揭秘实验室检验人的日常工作 “我离病毒可能只有0.5米” 白天,患者的痰、鼻咽拭子等样本,被装在样本转运箱里,傍晚时分由疾控中心送到各个实验室。夜幕降临,吴志伟和他的同事们便开始了与新冠病毒的亲密接触。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他们要在清洁区穿戴一整套的防护装备,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由于整个身体被捂得严严实实,呼吸不顺畅不说,护目镜短短几分钟就能起雾,吴志伟和同事们找到一个小窍门:在护目镜里面涂抹洗洁精。 
为了节约防护物资,一旦开始实验,检测人员就要等到实验完全结束才能出来,中间不吃不喝,更不能如厕,一进一出的时长取决于当天送检的样本量,如果当晚样本超过1200例,甚至可能需要18个小时。因为在实验室待得时间长,吴志伟和同事们会穿上尿不湿,尽管如此,在进入实验室之前,他们还是会刻意少吃东西,少喝水。 吴志伟和同事王三负责的是试剂准备区,这一环节的工作是配备与样本量匹配的检测试剂,一般需要1个半小时,因为是第一个区域,他们是最早到达实验室的技术人员。 样本到达实验室后,首先要进行层层消杀,取出转运箱中的样本,并进行灭活处理。病毒灭活操作既要保证不影响检测结果,也要确保检测人员的安全。 灭活工作结束后,需要对样本信息进行核对。为了提高效率,会根据核对进度,分批对完成核对的样本同时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即病毒核酸提取。 
病毒核酸提取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危险的环节,此环节装有样本的离心管会在核酸提取区被打开,并从管中取出样本进行核酸提取操作,此时检验人员离可能存在的病毒,距离是最近的。 提取好的核酸会通过传递窗传到扩增区。扩增区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荧光定量PCR仪进行自动化的操作处理。不过仪器本身并不会直接给出阴性或阳性的结果,检验人员要根据样本检测产生的曲线图,给出最终的专业判断。 目前,良培医学检验实验室已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近30000例,每一个样本都要完整经历全部流程,实验室人员也一次次面临隐形的风险。吴志伟告诉记者:“在打开装有样本的离心管时,我们离病毒可能只有0.5米。” 
从打开样本到上报多环节把关 将新冠病毒假阳性控制在最低 假阴性和假阳性,一直是笼罩在新冠疫情核酸检测上的阴影,一度出现质疑核酸检测是否是病毒检测金标准的讨论。良培实验室负责人卢飞表示:“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感染的进程、样本采集的部位和操作、核酸检测操作规范性和实验室环境等,作为检验人员,我们一定要极力避免由实验室环境和技术人员操作所带来的偏差,要对每一个当下收到的样本负责,保证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为保证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性,在实验完全结束后,实验人员要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打包,如原始样本需单独放入一个垃圾袋,实验耗材如枪头一个垃圾袋,防护物资废物一个垃圾袋,之后再进行高压灭菌。 医疗垃圾经由专门的通道运离实验室,之后检验人员还要对实验室的台面、地面、仪器设备的进行消毒擦拭,整个实验空间用移动式臭氧发生器和空气紫外线照射等进行全面的消杀。 
同时,实验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打开样本的离心管为例,看上去就像平时打开一瓶纯净水般简单,但实际上,因为可能是含有病毒的样本,这个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动作也必须特别轻柔,如果用力过大,很可能产生带有病毒的气溶胶,既污染生物安全柜,也污染操作所戴的手套,甚至有可能让生物安全柜内的样本交叉感染,最终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 此外,核对样本信息也非常关键,这更是个细活。样本进入实验室进行灭活后,就要对照送检单,核对样本管上的信息,逐条逐项登记样本来源、编号、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数量等信息,对模糊不清的样本要进行标注,以便于及时反馈给送检单位、再次确认,全部信息核对完成需要3~4小时。 获得全部检测结果后,成百上千个样本的结果信息需要录入到电子版的表格中,并上传到疾控中心的数据系统,再根据需求分别整理发送给疫情防控相关的不同单位。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际非常繁琐,有时编号对不上,有时数量对不上,有时结果在灰区,还需重复检测等等。”良培医学检测实验室负责这一环节的朱爽表示,每家单位的表格信息不尽相同,需要一一填写,这个过程必须全神贯注,不能出一点差错。 “病毒看不见摸不到,不知道哪一环节会出问题,良培实验室参与实验的12名人员都是经验丰富,最长工作经验有6年。”卢飞表示。 
从一批样本到达实验室到最终出报告结果,最短也要6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数据上报、实验室消毒等环节,吴志伟和同事们忙完从实验室出来往往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两三点,如果当天的样本量多,时间延长到次日上午九、十点也是有的。 
进入实验室的每个人都租住在附近的酒店,即使家就在武汉,也无法像平时一样上下班回家。武汉的凌晨春寒料峭,从实验室回住宿酒店一公里的路程,冻得人瑟瑟发抖。天空即将泛白,黎明即将到来。孤独的路灯下,映射着病毒核酸检验人下班路上疲倦的身影以及他们坚定的步伐。(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