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中有情人 于 2020-3-15 00:11 编辑
孔湾大白菜
“孔湾白菜,刘猴的菇,流水的西瓜,王集的葱,”宜城本地的特色菜品已不再只是本地响,已在全国有了名气。因为跟孔湾白菜的缘份,记忆较深。 1981年,由于父亲的工作关系,根据国家的政策,我和母亲从王集镇中心村搬到了孔湾镇农具厂居住。那时候,农具厂占地面积不小,除了有翻砂厂、钢材厂、面粉厂外,还有照像馆、服装车间、门市部等,全厂有一百多号人,母亲在服装销售部上班,做销售工作。那时候,除了车间、职工住房占地外,院中还有片不小的菜园,都分给了职工。母亲是勤劳的,她和厂长说也想侍弄块菜地,厂长说,“原来的菜地都分好了,要不等明年看能不能调块出来”,母亲说,“边角还有一点空地,要不,我开荒”,厂长说了一句,“闲着也是闲着,行”。对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来说,简直是捡了个宝。 中国人的种菜情结真是不可小瞧,是非一般民族可比的。母亲说干就干,清理了杂物后就开始挖地垦荒,然后不知道在那拉了一板车沤好了的农家肥,撒在了挖好的菜地里,然后又一锹一锹的把菜地翻了一遍,然后种上了虹豆、黄瓜、罗卜、白菜等各色菜品。在母亲精心的侍弄下,很有起色,做为农村出身的母亲是闲不住的,早上做完了一家的早饭,洗好碗筷后,第一件事就是赶在上班前去菜园里看看,动动手,下了班也在菜地忙碌,挖地、撒种、浇水、施肥,除了吃饭和上班时间外,菜园几乎占据了母亲全部的空闲时间。半年以后,原来杂草丛生,杂物乱堆的一片乱草岗就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里面的虹豆、黄瓜、罗卜、白菜、茄子等,参嵯有序,一垄一垄的,赏心悦目。 孔湾的大白菜向来有名,母亲自然载种了不少,载苗那天,母亲起得很早,在赶上班前买好了白菜苗,晚上下班后,她一棵一棵的栽好,然后一个人担水,一棵一棵的浇水,我要帮忙,母亲是不允许的,她总说一个人忙得过来。以后,母亲隔三差五饮点水,一个月后还浇了两次厕所的粪水,白菜得到了充足的营养,绿油油的非常惹人喜爱。 辛勤劳你终于有了收获,秋天,白菜在得到了充足的营养后,开始象一个害羞的大姑娘一样,想把自己的心紧紧的包起来了,又把包着的心努力的怒放着,一层一层的,慢慢的成长。冬天的时候,白菜苗终于长成了一棵棵的包心大白菜。白菜包心包的非常紧密,最小的至少有三斤以上。 吃白菜的季节到了,母亲先把白菜从地里揪下来,直接在菜地里打下老叶,老叶打下后,这样的白菜非常的水嫩,晶莹剔透,洁白可爱。 母亲做白菜的时候,直接把白菜在水中冲洗一下就可以的了,里面非常的干净(我现在做的时候总要把白菜叶一片一片的撒下来冲洗,但还是感觉到没有洗净)。然后把白菜梆和叶分开放置,把白菜梆切成断。在锅里放上两三片肉炼油(那时候家里条件有所改观,但是大块吃肉仍然是奢侈)。一直炸到肉片焦黄,然后把白菜梆子放入锅中翻炒,加上葱、姜、盐等调料,也不加水煮,直接利用白菜自身的水分,白莱梆熟了以后就放在煤炉上炖着吃,在吃饭的时候才把白菜叶加进进去,在锅里烫一下就可以吃了,非常的可口,常常一顿饭一棵白菜不够吃,我经常性的要吃干锅底,还觉没吃好时,母亲就直接住锅底倒一勺猪油,又能吃不少,直到喊撑死了,太好吃了。我问父亲,怎么孔湾的白菜那么好吃,父亲说,孔湾白菜有几大特点,关键是一点杜岗(孔湾镇镇政府所在的村)的土质好,长出来的白菜一是卷心紧,二是水分多,三是菜的经络很少,从而造成孔湾白菜特别甜脆,一棵莱掉地上,会砸的粉碎,而且加入火锅的时候直接用手可以不用刀切。四是可以长时间放,能放到第二年三四月份。 1984年由于父亲工作的调动我离开了孔湾。从那以后,我到过很多地方,南方北方港澳地区都吃过火锅加白菜,却都没有孔湾白菜好吃,有机会出国的话也一定要尝尝,应该也没有孔湾的白菜好吃,我想一定是这样的。 1986年我的一个关系很好的小学同岁到我家玩,给我家送来袋孔湾白菜,又尝到了那甜脆的味道,前年,我到他家去串门,加入锅里的孔湾白菜跟街上买的白菜的味道己没有什么差别了,微微有些失落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网上的信息,也知道原来孔湾大白菜的种植基地的土壤中含有磷、硅、镁、铁等多种矿物质成份,并且引进了“青杂改良3号”等新品种,吃起来以“无茎不酸、味甜爽口”所著称,已形成了产业化,热销北京、武汉、广州、深圳、海南等地,获得了“无公害绿色大白菜”的称号。 去年,又去孔湾那个同学家吃了一次大白菜,可能是现在的生活条件的好转,每天的食物非常丰富,也许是怀旧的情怀在作怪,总是找不到那时候的感觉,可能以后也吃不到了。人本来就是这样,得到了些东西,总会失去一些东西,人在矛盾中努力的生活着,历史总是在矛盾中不断的前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