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送儿返南国
小儿自幼自立,学成谋事于南国,庚子春节归来,遇疫滞家月余返岗,送之戚然,赋诗勉之。 世事白云苍狗间,人生筑梦在华年。 从来杰士多磨难。自古瓜儿苦后甜。 韩信曲膝钻恶胯,孙伯咽屎惑庞涓。 蓬禽尚有鸿鹄志,虬龙焉能久藏渊! (仄起新韵) 韩信胯下之辱: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译文: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释义: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韩信少失父母,靠钓鱼换钱为生,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施舍,遭人歧视。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一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众多围观者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韩信“胯下之辱”启示:人要学会忍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韩信当时如果受不了胯下之辱,一怒拼之,必难保性命,更不会成为后来的一代战神,正是因为韩信忍了这份屈辱,所以他才能成功。 孙膑吃屎求生: 孙膑,亦名孙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武之后。 孙庞斗智: 孙膑和庞涓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后,庞涓辞师下山任魏国上将军之职。翟向魏惠王举荐孙膑。庞涓忌妒,诬陷孙膑暗通齐国,残忍地对孙膑施以刖刑黥刑,又骗他录写《孙子兵法》十三篇,打算写完了杀害他。孙膑装疯,在牢中用吃屎的方式麻痹庞涓,使庞涓放松了警惕。孙膑后来得到齐国大臣救助,逃到齐国,被齐王拜为军师。后庞涓率兵来攻齐国,孙膑率兵迎敌,第一次用围魏救赵之计,在桂陵地方击败了庞涓的魏军。第二次战斗孙膑用减灶之计,将庞涓诱入马陵道,用乱箭将庞涓射死。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魏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鸿鹄之志:《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陈胜,是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地方的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地方的人,字叔。陈涉在年轻时,曾经受雇帮人耕田种地,做累了就跑到田埂上休息,心里头纳闷怨忿了好一阵子,说道:“如果将来富贵了,可不能忘记这段日子呵!”帮佣的在旁笑着对他说:“你是个受雇帮人种田的人,怎么个富贵法呢?”陈涉叹息着说:“唉!燕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到鸿鹄的高远志向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