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章田 于 2020-4-2 18:17 编辑
浰河春来分外美
蔡章田
我的家乡在汉江中游河西的钟祥市磷矿镇浰河村。浰河是汉江在钟祥的一条支流,浰河的上游是双河,双河发源地在曾集白云山里头。 浰河是条传奇河,传说是当年七仙女拿王母娘的玉簪下凡,被王母娘收玉簪随手一划而成一条绕仙女山而流的圣水河。浰河好似玉飘带,从白云深处,穿山越涧过象山、东宝山、仙女山、抵五宝山,经浰河口汇入汉江。浰河是条财富河,两岸是富饶的鱼米之乡,一路流经的山里藏着许多宝藏;双河长坪、丽山有铝钒土,杨榨山里有累托石矿,五宝山有丰富的磷矿石,浰河又是重要的通江达海的河运大通道。浰河是条美丽的河,芳草萋萋,绿树森森,河北有稻香蟹肥的沃野;河南岸的重山叠影映在河水里荡漾。 浰河与汉江在杨家湾交汇,浰河村为汉江与浰河长期冲击淤积形成一个三角洲。杨家湾是五宝山伸向东边汉江的一个山嘴,山嘴把汉江活生生地向东逼过一、二里,滔滔汉江在杨家湾来了个急转湾向河东南折转流去。 双河、浰河、汉江是钟祥人的母亲河,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大动脉,杨家湾是汉江上重要的中转码头。过去,山里的树木,双河、浰河两岸良田产的粮食都由河运下汉口。在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大军南下,钟祥河西产的粮食就是从浰河运到武汉交到解放军的。1975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难忘的战斗》的故事就发生在双河、浰河这一带,而且当年拍摄电影取景也在这里。钟祥是江汉平原上的著名粮仓。现在钟祥仍是湖北省的产粮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过去陆路交通滞后,许多重要物资的运输都是走浰河、汉江水路运输。 浰河村西高东低,村民大多数临河而居。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505户、2320人,耕地4300多亩。从杨家湾过浰河,沿河而上,经浰河口,到何(家)林子,蔡(家)巷子,然后是武家台,再向北走几步就是马家台子,村的最北边是黄柳林子。村西边是何家山。说是何家山,其实山不大,应算是山丘连绵的岗地。过去县上的第一砖瓦厂建在这里。现为中原磷都重要的磷化基地——鄂中化工。 浰河村是粮棉兼作的平原湖区。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麦、玉米、黄豆等。过去汉江堤防洪能力差,村民还常种高粱,秋汛后河边水淹地、堤内低洼地,还补种上荞麦。现在好了,2019年钟祥碾盘山水利工程开工后,因上游江水水位要抬高,浰河村的浰河、汉江堤防全面加高加固,不仅防洪能力大为提高,而且堤上全做上水泥路面,除了载重车不能通行外,小车和农用车还是畅行无阻,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农田平整、沟渠纵横、绿树成荫、路网配套,村民种地基本旱涝保收,村民农忙种地,农闲就在村上的企业做工。许多村民现在就在家门口的企业当产业工人。村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收入也更加稳定可靠。 村民傍水而生,也有不少村民向河要财富。在汉江里打鱼、淘金、挖沙,在汉江里跑船搞运输。市里提出要建设生态汉江,实行河长制、生态目标考核制,对江河的治理、管理更加从严,村民们的生态观念开始形成,对母亲河也更加爱惜并自觉保护。打鱼、挖沙的村民民开始转业转型了。 老话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习俗和文化积淀。浰河人靠码头、邻矿区,浰河人既有深厚的农耕文化、渔家文化、码头文化。浰河在大革命时期作为荆钟宜革命老区一部分和在解放战争中作为支前粮食采购队“难忘的战斗”沉淀的红色文化、上世纪70年代武汉体育学院先后三批大几十个下放到村的知识青年带来的知青文化。浰河人兼收并蓄,形成独特的性格,普遍的是村民们勤劳、朴实,待人真诚,他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敢为人先。村里人不仅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人下海,拥有自己的运输船队,而且浰河人办的企业率先在央视一频道黄金时段做广告,产品行销海内外。浰河村早在1975年就开始迁村腾地,在何家山的岗地做居民点,把平原上的农户集中搬到居民点去,腾出大片良田便于大型农机耕种。因为浰河村当时是县里农业机械化示范村。
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抓住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机遇,在村党支部书记蔡章洪的带领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四个自信”,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村风文明之路,实现村民增收、村貌变美、村安人和。一个生态浰河,宜居浰河,富裕浰河,幸福浰河展现在世人面前。 浰河的水越来越清,浰河村越来越美,浰河人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来越幸福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