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中有情人 于 2020-4-22 10:17 编辑
庞居洞游记 4月19日,星期天,晴,温度21。与妻和一男一女两个好友一起吃中饭,两杯小酒下肚,话题拉开,其中一友说今天放假,下午没事的话一起去宜城市王集镇庞居士洞去看下。 庞居士洞(宜城称为庞居洞)在宜城市东北约20余公里的汉水东岸,背靠霸王山和庙门山,传东汉末名士庞德公在此隐居,故名。庞德公,襄阳人,躬耕于襄阳城南岘山。与司马徽、诸葛亮、徐庶等友善。以知人著称。刘表为荆州收时,他拒绝礼请,隐居鹿门山,采药以终。还有“襄阳才子”之称的王万芳是王集人,曾赋诗一首“襄阳好,最好是庞居。林下茶卮消夏酒,洞中鸡犬辟秦余,福地总难如。”极力夸赞故乡庞居洞恰如桃花源,是个避世乱、避世尘的好地方。 庞蕴字道玄,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唐元和年间在此修行。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庞大士一家面对生死的从容,就不是豁达能概括。据刺史于頔记录;庞蕴预知正午寂灭,其女灵照诳门外日蚀,待其出外,登其座跏趺合什先去,庞蕴回笑;吾女锋捷矣!经七日。于公往问安。居士以手藉公之膝。流盼良久。云:“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而灭。当庞婆知道庞蕴与灵照都已入寂了道:“这痴女和无知老汉,竟然不告而别,何其忍心啊!”就将这消息告诉他儿子,他儿子“嘎”的一声,拄着锄头,站着往生了。 庞婆将儿子火化后,说了一偈:“坐卧立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双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可知典故甚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已查找。 王集镇也是我的故乡,上世纪90年代曾去“庞居洞”看过一次,时代久远,残存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那时候的信息来源没有这么多,只知道有个“庞居洞”,但是并不知道是那一位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过痕迹。历史上的传说以及对故乡的一种特有的情感,心底的情素一下子被调了起来,一拍既合,欣然而往。 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前行,由于宜城汉江大桥进行维护封桥,我们从麻安高速向王集镇行驶。一路上在车载音乐的相伴下,大的四十分钟的时间到达了庞居村,由于近三十年未再到过,变化太大,原来的泥泞路已全部成了水泥路,过去的瓦房已被高楼所替代,当时能在村边的小路上远远的看到“庞居洞”的大门和山脊。现在已经看不到一点影儿了,略有些生疏。“不识村边路,驻足询野老”,停车在一家门口,一中年妇女很是热情,放下手机出得门来,问道:“你们找谁?”“我们想问一下去庞居洞怎么走?”我问道。那妇女大声道:“你们往前走,走不了几步,前面大队商店那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庞居洞三个字,你们顺着那条路就能看到了。” 感谢之后,驱车前行了大约二百米左右,果见路边树一牌,绿底白字,上面大书“庞居寺”三字,下面画着一个向右的箭头,顺箭头前行,因前一天曾下大雨,通往庞居寺的道路竟然是土路,泥泞不堪,甚感困惑,一友自语道:“这么好的风景区,路怎么不修一下?” 再往前走,一看道路,实在无法继续前行,只好弃车步行,一出村口,赫然见一排高墙,高墙的中间有一山隆起,山腰中有一座铁皮的房屋,我们顺道前行,道路虽然泥泞,尚可行走,道路两旁长满了各色的野草,大致认识的有野油菜,小巢菜(我们俗称麦豆弯),艾草,车前草等,田间的油菜已经有了成熟的味道,小麦也扬花完备,正是灌浆的好季节,一场及时的春雨来的正是时候,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走了大的五百米,来到了庞居寺的山脚下,从山脚到庞居寺山门口大约有五十余级水泥台阶,并装有扶手,虽然简陋,但还是很安全的,这在三十年前是没有的。 我们拾级而上,不一会就到了庞居洞门口,亦不感觉累,进了门口,有一老妪手持念珠,坐一木椅上,旁边是快要熟透的野油菜,问之,老妪答道:“野油菜产量不是很高,纯野生的,但炸出来的油香气浓溢,味道非好。”问:“每年留种吗?”老妪答:“不留种,每年都出多厚(多的意思),农民们烦死了,打几次药都不行。” 继续和老妪聊庞居寺近况,老妪说:“我一人住在这里,96年以前除了庞居洞,是没有房子的,96年后有居士盖有三间瓦房,有尼姑三人在此供奉庞公庞母及其儿女,99年涉嫌违建,加上山体全是石灰石,有泥石流滑坡等安全隐患,撤除了,这几间屋是去年,在防泥石流滑坡阻拦墙做好后又盖的,你们看到的那高墙就是防滑坡的,目前我一个人在这住。”友问:“你一个人住这,怕吗?”老妪说道:“怕啥子,有庞公庞母保佑着,不怕。” 向里走到主洞口,见一拱形石门,上书“隐士居”三个大字,两边是一副对联,由“襄阳名士”之称的王万芳所书,上联“山中日月闲来往,”下联“洞口烟霞自古今,”横幅“隐士居”三字。进入洞内,凉风嗖嗖扑面而来。庞公庞母的座像立于正中,旁边是其儿女,庞公庞母者,唐名士庞蕴也,因在此间一家开悟,得道而飞升,故名隐士居。有道是“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庞蕴得道飞升后,庞居寺声名大噪,鼎盛时,庙宇数十间,僧侣近百人,后因战乱等因素,日渐式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只留此一洞一对联。 可能无电的缘故,洞内非常阴暗,打开手机电筒,洞內有两个侧洞,左边的洞内立观音立像,右边的洞内有三座像,没有认出是谁,也没有咨询老妪。几尊塑像都不甚精致,塑像水平不敢恭维,老妪曰:“心诚则灵,一日三香,不敢怠慢。”看有引洞,问老妪有多深,答道:“听说一直通到鹿门山,鹿门寺,过去庞德公在此隐居时,不愿当官,有官来拜访时,从洞里跑到鹿门寺藏起来了,只是谁也没有走进去过。” 出了庞居洞,一行四人沿山坡上的婉延小路向山顶攀登,山不是很高,不到五分钟,己登顶成功。山顶上种有小麦和玉米,在山顶向西看,汉江如一条玉带一般,把王集和襄阳一分为二,象母亲一样,把整个王集镇揽入她的怀抱。北边是王集镇街道的全貌,车水马龙,一览无遗。东边是霸王山,既是王集武装革命的游击地,也是诸葛亮干老庞德公(诸葛亮的姐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襄阳人的称呼,诸葛亮应称庞德公干老子)的隐居地,庞居洞与鹿门山顶的观江亭遥相呼应。南边就是张自忠上将殉国之地十里长山南瓜店,真是风水宝地也。 山顶甚平,山崖边长满了野山枣树、国槐等树木以及艾草、野油菜等野草,我和友在山顶兴步,指点江山,一阵阵微风吹过,麦苗频频点头,春日微暖,空气清新,有些薰薰然了,妻和另一女友则在讨论着艾草的各种好处,聊着聊着,就动起了手,约莫十分钟的样子,就扯一抱有余,抱下山自然是我的任务,艾草非常整齐漂亮,看得出两个美女用心了的,看来注重美丽是女人的天性。 下山的路上边走边聊,树上的鸟叫声,风吹山坳的呼呼声,山脚下沟渠的流水声,庞居村里的狗叫声,汽车的嗽叭声相互呼应,演奏着春的的歌谣。在这歌谣中,一阵阵山花的花香,艾草的药香,麦苗的清草香,一起涌入鼻中,沁人心肺。 这一趟没白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