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年来,荆州市全面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及拆违还绿等措施,让荆江两岸应绿尽绿,逐步成为绿水东流的生态廊道。 在公安县埠河镇三八洲长江边上的岸线复绿现场,一片树林映入眼前,这片树林今年三月是栽植,采取色叶混交林搭配开花植物,营造出了颇具特色的景观林带。 挺拔的中山杉、巨紫荆、意杨,搭配优雅的樱花、红枫、海棠,各类乔木和灌木把长江岸线变成了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带。漫步其中,远眺长江,极目楚天舒。而在过去,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建设之前,周边的环境比较差,杂树丛生……”公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徐正强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区原来是埠河三八洲的一个预制堆场和沿岸的民房,为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重要精神,公安县对长江荆南干堤埠河段堤外侧的部分地段,进行综合整治和岸线复绿。复绿项目长度约2.87公里,总面积103亩,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栽植有中山杉、巨紫荆、木槿等树木1485株。 复绿项目实施后,有效提升了长江公安埠河段的造林绿化水平和岸线森林质量,对公安县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放眼荆江两岸,一大批岸线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正如火如荼。在荆江大堤江陵祁渊段,一排排新栽的树木迎风挺立、生机勃勃。今年春节植树造林,江陵县主要围绕长江岸线植绿复绿和通道绿化补植补栽两项重点任务,在三月底之前完成造林面积约7000亩。 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则局副局长宋文杰介绍,荆州在长江大保护造林绿化战役中,近两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9年到2020年两年完成新造林44.78万亩,占省下达总任务,36.8万亩的120%,森林质量提升15.89万亩。占省下达总任务15.5万亩的102%。 在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中,荆州市于2019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四个县市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一个乡镇获“省级森林乡镇”称号,实现了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现在,全市364处码头已关停并拆除340处,高标准复绿308处,长江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