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中国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96
IP属地:中国
|
少时在荆州呆了较长时间、后来去了北京(非北漂,身份oneonezero起),个人离开湖北已久、对湖北所谓的一主两副战略无感——但是,对荆州还是有较深感情、对湖北也还是有感情(今年湖北这样,哥也通过民间组织自愿捐了款);当然,个人也比较喜欢宜昌,很喜欢长江三峡、葛洲坝、三游洞、玉泉山、屈原/昭君故里等。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参考意义较大,也有些话想简单评述。
{ 原文(花括号内部分,仅转贴公众号文章,个人无任何观点):
湖北省荆州市:虽然在全省排名第4,但与湖南常德、岳阳差距明显
2019年湖北省GDP总量的统计数据为4.58万亿,而湖南省为3.97万亿。从总量上看,湖北比湖南多出了6000亿。
仅从总量上看,湖北省占优。如果拿湖北地市与湖南省比较排名,结果又将如何呢?
荆州市,是湖北南部一个重要的地级市。人口近660万,整个南部几乎全部与湖南接壤,也是湖北省中与湖南交往最密切的地市。
2019年荆州市GDP为2516.48亿,在湖北省排名第4,位居武汉、襄阳和宜昌之后。
从湖南省2019年各地市GDP数据来看,以荆州的总量在湖南省仅排在郴州市之前,位居湖南省第6名。
湖北省总量比湖南多,为何湖北第4的荆州,放到湖南省却只能排第6名呢?
湖北各地市不均衡,发展差异较大
第一、湖北省虽然总量高,武汉市占比却很大。2019年武汉市GDP达到1.6万亿,而长沙市为1.157万亿。武汉就比长沙多了4000多亿,就几乎快把两个省之间的差距拉平。
第二、湖北省各地市之间差距很大,尤其是前4名。武汉、襄阳和宜昌是湖北省制定的“一主二副”城市。三市合计数据约2.6万亿,占到全省一半还多。
不仅如此,这三市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武汉是襄阳的3倍,而襄阳也比宜昌多了近400亿。
湖南省除省会长沙遥遥领先,超过1万亿,其余各地市层级相对均衡。
其中超过3000亿的城市有4个,分别为:岳阳、常德、衡阳和株洲,而2000亿层级的也是4个。
衡阳和株洲是湖南省的老牌工业城市,常德和岳阳则为新兴工业城。尤其是岳阳,占据长江和洞庭湖口的地理之便,是湖南省唯一的港口城市。
湖南新工业城市兴起,老工业城依然兴旺。由此可以看出,湖南省的发展较为均衡。
荆州市原本为湖北省的大市和强市,在八九十年代,是环洞庭湖区域的一哥。如今被常德和岳阳反超,虽然现在在湖北仍可排第4,但与周边各市差距明显。
希望能奋起直追,重新找回昔日的地位。 }
——————————————————————
过去与现状的客观事实,都很清楚了——荆州近30年的衰落、是事实、不用回避/否认,现就事论事、简单说点个人看法:
荆州自身也要反思,“工业兴市”口号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没有持之以恒、缺乏发展战略的主心骨(个人认为,荆州搞旅游兴市,比较优势与硬核卖点、都不如宜昌!),到现在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工业拳头产品,更别说哪怕是某个细分行业的完善产业结构与比较突出优势了(如武汉的光谷、贵阳的大数据、温州的鞋与打火机、东莞的中低端电子制品等)。
在近30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荆州在工业制造业领域的“国内、甚至是省内的存在感”都不明显,坐失了很多机会(事实上,荆州作为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千百年来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国之粮仓,先天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荆州产业布局的小战略,应跟上国家产业转型的大战略。
还有,早期有一些荆州/沙市二货,民间与非民间都有(当然,现在这种二货很少了),在兄弟城市在搞“都市群建设”的时候,荆州内部还要搞什么沙市/荆州之争的内耗、整合成本过高,白白浪费了许多时光与机会——不明白现代都市需要发展腹地,区区原沙市市的地盘与人口、早就不适应现代都市的发展要求,表面上看是荆州吞并了沙市,实际上是沙市吞并了原江陵县的优质资产(如荆州城、岑河镇、观音档镇等)、接管了公安/江陵/松滋/石首/洪湖等原荆州地区的广阔发展空间,只不过名字上叫“荆州市”,核心主体仍是原沙市市与荆州城。
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搞不好?!荆州自己当然是第一责任人,还有人在怀念特定时期短期内的小局部繁荣、不想着开拓进取、不想着重新创业/知耻后勇——这类怨天尤人/不知进取的“极少数荆州/沙市人”,有何脸面面对父佬乡亲?
荆州再不好,有本事去当武汉人嘛(除京/沪外,全中国、现在户籍门槛都不高,包括武汉!),不就完啦?!
创造的财富少,财政收入有限,能干的事、当然也就少;
荆州不能只是靠天靠上头吃饭,只等/靠/要是不行的,自身强、才是真的强;实实在在做事、把GDP搞上去,GDP不是万能、但没GDP万万不能。
自身发展战略模糊、摇摆不定,浑浑噩噩浪费了一些自强的机会,这是内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