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对于祖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祖国,祝您70岁生日快乐”的祝福已在各大快闪视频中成为人们的“口头禅”。2020的“步步紧逼”时刻提醒着国人脱贫攻坚战已到了最后最关键的一年。2019年对于我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继“汉阳调研”和“恩施支教”之后,我再次出发,来到了贵州荔波进行调研。 汽车盘旋在曲折地山路上,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毫无规律的刹车、每一个峰顶都“戴”着一顶“白帽子”......虽从未涉足此处,却莫名有种亲切感。原来,这条通往大土村的路和暑假期间通往恩施太平镇的路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然而,相似只是暂时的,进村之后我发现它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差甚远。 进村的第一天,我们便和村主任进行了详细的访谈。我们所在的大土村有6个自然寨、5个小组、245户,共计931人。其中原来村贫困户就达123户,贫困人数高达481人。可见,该村的脱贫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据村主任介绍,2015有17户脱贫、2016年有22户脱贫、2017年有64户脱贫、2018年有20户脱贫,直至2019年,仍有6户未脱贫,其中4户已进行搬迁,另外2户都是因为家人患重病。一户是家中父亲患脑囊虫、一户是家中孩子患白血病,目前两户的医药费用已由国家全保。预计大土村今年将实现全面脱贫。这一战已经基本打赢了,但是,打得漂不漂亮我认为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从文化程度访谈结果来说:据了解,整个村有高中及以上的学历的人只有16人,其中高中生10人、大学生6人。可见,当地的整体文化程度是偏低的。这也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大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只能靠着卖苦力拿着微薄的薪水,不利于乡村的振兴。二、从村内党员的文化程度来说:在33名党员中,3名学历为大专、7名学历为中专,剩余的23名皆为初中学历。可见,党员的整体文化水平也不够高。三、从扶贫资金的使用方面来说:据介绍,村里大部分扶贫资金都用于乡村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村里对教育的投入很少甚至未提及“教育”二字,所以我认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有待提高的。四: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度来说:除了访谈,队员们还会深入当地村落与村民进行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每当队员提及孩子的学习等相关问题时,家长们便有些“力不从心”并纷纷表示不了解。从这里来看,家长们多孩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在访谈过程中,主任也提及到了一些村内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提到有些村民不愿意脱贫,害怕脱贫之后得不到国家的援助;说到很多村民安于现状,不愿意努力等等一系列思想问题。我认为一切思想问题的根源都是教育问题。扶贫与扶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添加剂”。 一天的访谈下来,确实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当地的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不易。“自从这精准扶贫的政策一出,我一年跑烂了几双鞋子。”村主任这样说道。脱贫攻坚战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在脱贫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教育的发展。是的,这一代人赶上了中国的好时代,赶上了国家的精准扶贫,让这一代人脱去了贫困的帽子。但是,如果教育不被重视、不发展,那么他们的下一代也还会有着和他们相同的思想:不愿意脱贫。国家刚把上一代扶起来,下一代却又跌了回去,那我们完成脱贫的任务有何意义呢?如果没有了精准扶贫政策,他们的下一代又将何去何从呢? 我所认为的扶贫绝不是一直扶下去。所谓的“扶”,就是“扶你起来,然后自己走下去”。要想自己走,要想不跌倒,教育就是他们的拐杖。 脱贫攻坚的任务固然紧迫,一时的资金投入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只是暂时的脱贫。要想真正脱贫,应该连根拔起。但这个根卖得很深很深,能动摇它的只有教育。 脱贫攻坚战能不能打赢,是经济收入有没有提上来的问题。脱贫攻坚战打得漂不漂亮,是教育有没有被重视起来的问题。要想脱贫攻坚战打得漂亮,教育水平必须能亮相。(通讯员 王梦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