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所有的经济行为,其本质是做好土地文章,让地尽其能,发展土地产生最大化的价值,红安县南临近武汉主城区,近年来发展较快,土地占用也很大,这就需要县北和县东进行农业土地补偿,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特别是县北革命战争年代人口损失较大,近乎一半以上的人口损失,土地非常充裕,呈现出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本人针对红安的土地整理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一是,土地整理平原化,对一些坡度较小,相对高度较低的低丘岗底要实行土地整理平原化,土地平原化,保墒保水,土地单产高,一些低丘岗地,通过平原化改造,不仅地貌景观大大改观,农作物产量也成倍增长,可根据不同的坡度实行小平原的台地化,这比单纯的梯田,小块田地产量要高的多,也为机械化耕作提供便利。土地整理平原化,制定一个标准,必须在一个平面上,土地面积达到100亩以上规模,还要求田块方格化,这样非常便于机械化,以及为未来无人农业化提供便利,比如无人机喷洒农药,方格化更容易坐标定位,精准喷洒。未来随着5G的发展,农业机械会普遍实现无人化,因此红安的土地整理必须要着眼长远未来。
二是,土地整理景观化,目前江浙一带的土地整理已经实现了土地景观化,土地景观化,不仅农民种植可以带来收入,同时旅游业也能为农民带来收入,针对一些高丘梯田,要实现土地整理景观化,做好田埂护坡,适当修建一些景观亭,改善农业自然景观。实现农业+服务业的双重模式,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文化历史,搞农业+旅游业的模式,说直接点,就是把农田修得好看点。比如我湾一处山坡上,曾经日军修有碉楼,那么在农田整理上,用石头垒一个小碉堡,里面是抽水泵,外面是碉楼,将水管埋入地下,是不是更能增加农田的观赏性。同时在农田整理时,对一些古树,象形石要予以保留,并利用其自然景观造景。
三是,农田整理要和村庄规划协调起来,目前中国在开展合村并镇的政策,红安乡镇合并早在30年前就进行了,但合村并未进行,红安应抓住国家合村并镇的政策,在农田整理上综合考虑合村的可能,一些小村庄,无历史人文的村湾,无自然景观的村庄应该合并到较大的村庄里面,将腾出来的地统一划入农业用地,增加红安耕地面积,一些村庄因历史的原因,占据较为平整的土地,如果村庄较小,又无历史人文文化,应该拆除,并入其他村湾,腾出耕地。
四是,农业土地整理必须预留水域,农业庄稼对水利依存关系非常大,在土地整理时,必须要预留水域,一百亩的整理面积必须要有2亩以上水域作为保障,红安属于丘陵地貌,和山区农业比,因没有高大山体涵养水源,和平原地区比,丘陵土壤瘠薄,含水层较少,无大面积冲击土涵养水体,因此较易发生干旱,因此,红安的农田整理必须保留一定面积的水域面积。为旱涝保收提供便利。
五是,农业土地整理要尽量利用土地瘠薄区,土地瘠薄区农田整理难度大,整理出来的效果低,但这是短期,事实上,土地整理后,原本瘠薄的土地因挖机翻耕,往往土地逐步变得肥沃起来。经过若干年,会变成优质的农业用地,比如,60年代,红安一些地方造田,有些地方直接是石头底子,但因为这些年的耕种,原本贫瘠的土壤逐步变为肥沃的水稻土,红安雨水充沛,一些被挖机翻耕的土壤逐步会变得肥沃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