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335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20-6-2 18: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关于“沙市人”。据我了解的荆州本地生活的人,现在基本没多少在强调自己是“沙市人”,可能老人比较多点,存在对过往辉煌的缅怀。
其次,关于兴衰。兴衰更多的要看大势。国企改革,WTO。。全国同步经历,两副包括武汉发展快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武汉不也是从08年满城挖开始的吗。国门打开,长三角、珠三角区位优势先发展起来了,内陆在技术、运输成本各方面毫无优势。活力当时不合资可能也就是晚几年死,合资后演变成现在的利杰时也不错,每年上亿的税收。早几年稻花香买了“活力28”想以品牌换土地,但现在这个品牌除了情怀已没什么价值。
再次,关于人的因素。同一种体制培养出来的同层次的人,能力差距还真是没那么大,都有此消彼长(前省汉掌柜国企出身,可能长于经济,但也短于社会治理)。荆沙合并,机构臃肿,“吃饭财政”的包袱背了十几、二十年,(现在机构改革单位合并也一样,有的单位编制一正三副,几个单位合并可能有十几副。年龄不到你强制别人退休?只能通过时间慢慢消化)。目前形势来讲,历史车轮在向前,某个人不能逆向而行,跑慢了就会被淘汰。。。
最后,关于政策。两副最大的政策也是人,能参与上级决策的人。财政上襄副有烟厂大几十亿税收,西副两个坝、三峡小烟厂也有大几十亿的真金白银(下面烟厂的牌子不像芙蓉王在湖南那么硬,下了决心是可以全部关掉的)。有人了才能来项目,有钱才能搞建设,才有底气谈发展。这点比湖南好点吧,为了长沙追武汉,芙蓉王大部分税收都算在长沙了吧。
另外,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只要没有水患,千百年来都不会太差,不必太悲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