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844|回复: 0

黄州禅悟苏东坡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923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5092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20-6-2 23:2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来到黄州,面对人生的陡然下落,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开始了静心禅修,达到了随缘自适、物我两忘的境界。他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方巾,穿上了芒鞋短褂,耕东坡,筑雪堂,种树木,请教老农、喂养牲口,让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仁宗景祐丙子,母梦一僧入堂而生,智慧夙成。少年慕玄释,不乐世染,欲辞婚宦,有志未遂。”明代就有记载说苏东坡是和尚转世,还有人说苏东坡是“五祖戒”禅师。也就是说苏东坡禅悟到了一定的境界。

初到黄州的苏东坡,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他“归诚佛僧”,专心研读佛经,并发表了很多言论,对佛理进行探讨。他在《安国寺浴》中写道:“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山城足薪炭,烟雾濛汤谷。尘垢能几何,翛然脱羁梏。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默归毋多谈,此理观要熟。”在《黄州安国寺记》中说出了他学佛的缘由及心态:“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激愤,其目的是要排遣愁绪,消除烦恼,以求得更为旷达和潇洒的人生态度。



苏东坡涉及佛教的诗文,有流露出不堪世事压迫以求解脱的心情,但更多的是透过佛理来认识世界,看待苦海中的人生。他利用佛教对人生进行理智地思索,深刻地反省,培育出一种超然洒脱,与世无争的襟怀,求得心理上的平静安宁。

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满庭芳》中,“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于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行香子·述怀》中“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休苦劳神。似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已看淡了人生,离“顿悟”也越来越近了。或许这正是“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也正是一场灾难,使他“彻悟”罢。



于是,便有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人生如梦”的感叹。
“若见冠非冠,即知我非我。五浊烦恼中,清净常欢喜。”苏东坡心态平静超然地面对人生世事,放弃了对功名富贵的执着,便有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豪迈和“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惬意。



随缘自适,一念清净。在佛理的浸润下,在对忧患人生的反思中,苏东坡形成了坦然面对现实苦难的人生哲学,随遇而安,超然物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3-23-50-050.jpg
23-23-47-047.jpg
23-23-45-045.jpg
23-23-41-04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