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胡恬波 通讯员 王强 报道:主动脉夹层,因其隐蔽性强,致死、致残率极高,被称为“人体炸弹”。完成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心胸外科,因其技术要求极高,又被称为“拆弹专家”。
如今,十堰市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独立开展的3D打印技术,为手术医生装上“透视眼”,让隐藏的“炸弹”无所遁形,“拆弹手术”从此不再让人谈之色变,从此为复杂主动脉夹层患者带来福音。
47岁的邹先生是家里的顶梁柱。2019年10月,邹先生突发胸背部剧烈疼痛,同时还出现气促、恶心、大汗淋漓及右下肢肢体麻木等症状,随即被送到十堰市人民医院做胸腹主动脉CT,检查发现主动脉夹层。由于病情危重,夹层累及范围广泛,随时会出现夹层破裂,危及生命,同时腹腔脏器血管受累,面临着脏器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可能。
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江海详细研究邹先生的病情及影像学特征后,经过精心设计,决定分期进行手术治疗,首先解决最紧急的胸主动脉夹层,待邹先生病情稳定后,再行腹主动脉夹层相关治疗。
2019年10月21日,由江海主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升主动脉部分切除,以及人工血管置换和支架象鼻术,首先解决了最危险的胸主动脉夹层,经积极治疗后逐步康复。今年4月,邹先生复查胸腹部血管CTA提示,主动脉夹层术后胸主动脉血管塑形良好,但腹主动脉夹层假腔较之前增大,腹主动脉见多发破口。邹先生的腹主动脉血管病变复杂,覆膜支架在覆盖腹主动脉破口的同时,必须保证双侧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供血。常规血管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无法解决腹腔脏器供血问题,2个部位以上的支架开窗脏器血管重建无法达到精准定位,治疗相当棘手。但邹先生的病情仍在持续发展,若不及时手术,后期手术可能越来越困难,甚至失去手术机会。江海会同医生王波仔细研究,反复斟酌后,决定借助3D打印技术进行血管重建。
据江海介绍,因为患者血管破口比较多,需要多部位同时开窗,这对开窗位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往手术医生只能凭借经验“盲开”,一旦操作失误,手术宣告失败,患者就只能接受风险更高的外科开胸手术。3D打印技术的采用,可以帮助手术医生精准找到破口,精准开窗,精准定位,既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又保证了腹腔脏器供血。
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和设计,5月4日,邹先生成功接受手术。在医护团队的努力下,由江海和王波开展的十堰市首例3D打印技术处理复杂型腹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并行腹主动脉支架置入、烟囱技术肾动脉重建、髂动脉支架置入术顺利完成。5月26日,邹先生康复出院。
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胸血管外科经十余年发展,目前能独立熟练开展各类主动脉夹层手术、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腔内修复手术、主动脉支架开窗、烟囱手术,腹部分支血管夹层、狭窄介入手术、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四肢动、静脉血管疾病的介入手术等复杂心胸血管外科手术,为一方患者谋福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