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6954|回复: 4

[今日老河口] 老河口汉江奇石文创园发现纪念大禹治水的禹王庙遗址 组图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9-16 20: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河口汉江奇石文创园发现纪念大禹治水的禹王庙遗址 组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四千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水之地《禹贡》、《禹迹图》有详细记载各地均修建祠堂庙宇纪念大禹治水之功绩。大禹在老河口治水《禹迹图》上刻有光化外,明清《光化县志》记载老河口建有“禹王庙”。遗憾的是,现在的老河口人几乎不知道大禹在老河口治水外也没人知道《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在哪儿?
    五年前我在研究老河口楚方城、丹水、黑水河、《清华简.楚居》中的发渐地望、大禹治水二劈山、禹家寨、禹山时就开始寻找老河口的禹王庙在哪儿,多年来考察走访洪山咀镇袁冲乡孟楼镇时,经常向老人们打听询问老河口的禹王庙的事儿,很遗憾禹王庙像躲猫猫似的老跟我捉迷藏,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禹王庙在哪儿的一点确切线索。仅据明清《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在县北三里”和“县境之图”的标注位置,初步推测禹王庙在光化县城以北朱连群山下的某一地?
    细查清光绪《光化县志》记载:“禹王庙县治西三里,本祀夏禹王故名禹王庙(及争议)。前明嘉靖末,邑有邓生某谓其先人邓禹曾封酂候,后人因为之建庙,而冠用冕旒,未免使吾先人不安。时学宪校士郧郡於此经过,遂具呈工之学宪,学宪不察饬,令改塑候貌。时蔡孝子玉在庙中教读力阻之,乃另塑其像于左併塑。蔡孝子以为话柄,今庙中蔡孝子像尚存,而所谓禹王像者,则杳不可复覩矣”。



明正德《光化县志》县境之图记载:禹王庙在县北三里,洪武间陈聪建。禹王庙位置图


清光绪《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及光化县城图
    详查后发现“明清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有很大的出入,一个记载在县城之北三里,一个记载在县治之西三里,似建有两座禹王庙?让人看后很蒙圈,根本不知道老河口光化县的禹王庙到底是在北还是在西,还是建了两座禹王庙了?
    历史上光化县城滨临汉江频遭水患城池不断变迁,加上明清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位置出入很大,系列原因造成至今老河口人不知道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到底在哪儿?在西关汉江奇石文创园里发现禹王庙遗址,是今年五月初的最新研究发现。
    2020年5月13日,老河口市政协文史委崔生田主任安排我和光化办事处的张邦安、广播局的王建兵、汉江奇石文创园的刘小群及老县城退休教师李德平等老人专程到光化县老县城遗址地,实地考察走访光化老县城四周城墙位置以查证还原光化县城的城池范围和西关的历史变迁,没想到调研活动中意外发现了寻找多年的禹王庙遗址。


2020年5月8日实地勘察光化县东西南北中四周老城墙遗址图
    调研中75岁的李德平老师指着西关奇石园西南角的树林说这儿是禹王庙,禹是大禹的禹,西关人口中说的玉皇庙是把“禹王”念讹成“玉皇”了,西关的玉皇庙就是《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解放后禹王庙都还没有扒掉,八十年代初是原光化办事处妇联主任李华英带队扒的禹王庙,具体情况要跟她联系。
    经过多方打听2020年9月8日联系上原光化办事处妇联主任李华英。据李华英老人回忆,她是在1982年秋左右拆除过西关村的禹王庙。当年是因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备战备荒,食盐紧张,西关的禹王庙当时曾作为老河口市盐业公司的盐业仓库使用过多年。因为做过食盐仓库的禹王庙里的潮气很大,房子潮湿加上漏雨长期没有人住等原因,1982年奉办事处之命,婆家是西关的光化办事处妇联主任李华英阴差阳错的奉命带队拆除的禹王庙。拆除后的大部分物料都用在旁边建的西关管理区办公楼了,当年缺口的资金还是由其他单位资助的,据李华英及爱人刘长福介绍当年建的西关管理区老楼现在都还在。

2020年6月据《光化县志》记载实地踏勘走访老县城老人记忆中的禹王庙萧何丞相祠定位禹王庙萧何丞相祠遗址图
    没想到,寻寻觅觅探访多年都没有找到的禹王庙原来在经常光顾的西关村奇石园,只是拆毁后的禹王庙转身变成西关管理区了。最搞笑的是我居然在三年前就已经实地考察过禹王庙,跟李德平老师说的一样,当时只听西关人说这个地方叫玉皇庙。没想到三年之后才第一次在光化县衙门城墙根儿下西关村汉江奇石文创园西南侧50米处找到了禹王庙。
    因为禹王庙已拆除,又没有相关的物证,仅凭老人口述回忆说说是不够的?稳妥起见,我严格的按照查实后的清光化县城四周老城墙的准确位置,以县城中心的钟鼓楼为基准加以检查验证,实测北斗卫星地图后发现李德平老师所指认的西关村禹王庙的位置,至光化县老县城中心的钟鼓楼刚好三里远(如实测参考图),与《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县治西三里的实际方位、距离都高度吻合。测查结果证实西关村汉江奇石文创园西50米废墟遗址与《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遗址吻合相符,系列对应证据能够相互印证证明属实无疑。庆幸的是,虽然600年前的禹王庙已经拆毁,而禹王庙的砖瓦等建筑物料并未流失,至今还完整保存在西关管理区的建筑墙体之内,具有再次利用可能。
    查实禹王庙之后,再回头看明清《光化县志》记载,才明白为什么明清光化县志一个记载禹王庙在县城之北三里,一个记载禹王庙在县治之西三里的原因是对的。因为清代的光化县城是在明代洪水泛滥县城冲毁一半的基础上所建的光化县新县城,所以明代禹王庙在县城之北,到清代随城池缩小变迁就记载成禹王庙在县城之西了。
    作为老河口市大禹治水文化的研究者,如此在西关村汉江奇石文创园区内准确的找到明清《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遗址地,是证明大禹在老河口治水的纪念遗址外,这一发现堪称老河口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新发现。与《光化县志》、《禹贡禹迹图》等记载相符的证据是证明大禹在老河口治水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地,直接把老河口的历史推向环环相扣有迹可循的四千年前大禹治水时代,这对老河口历史来说是比金子还珍贵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当予重视加以开发和保护,如此被遗弃或遗忘将是老河口历史文化的重大损失。
    明清《光化县志》确切记载禹王庙,记录大禹治水的《禹迹图》上刻有光化。光化黉学《明万历科甲碑》上雕刻的“大禹之绩”,洪山嘴镇有以大禹名字命名的禹家寨古地名,大禹治水大军驻扎得名的禹山之下二劈山分流治水遗址至今没有干涸断流、西关村发现禹王庙遗址,传承演变有序有据,铁证如山的系列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遗憾的是,有众多关于大禹治水历史记载遗迹的老河口如今却没有一处大禹治水纪念地?更为遗憾的是至今老河口人不知道大禹在老河口治过水外也根本不相信大禹在老河口治过水?细想起来很滑稽也很可笑?当然这不过这只是漫长历史演变过程中暂时被淡忘罢了。研究大禹治水文化的专家都了解,纪念大禹的禹王庙不是所有地方随便都能建的。像保康、南漳、襄阳、宜城这些地方有就没有禹王庙。老河口建禹王庙印证历史上的老河口与大禹治水有关并留下了禹家寨古地和二劈山分流治水的遗址地。所以老河口应该通过禹王庙遗址的发现,尽快补上大禹治水光化县老河口的这一堂历史文化大课。
    当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很多历史遗址遗迹随拆迁一夜之间拆毁和消失,人的记忆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历史遗址遗迹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消失?一想到家住禹王庙旁边的西关人都不知道禹王庙在哪儿,再过几年基本就没有人知道光化县有个禹王庙了就深感忧虑。历史虽然不能重演,但历史不能被遗忘。建议老河口市、西关奇石文创园当抓住发现禹王庙的重大历史机遇,抢救性的在原址恢复重建禹王庙、配套建起遗址碑类的永久性标志牌或雕刻一块大型石雕、设置系列宣传介绍牌予以开发和有效利用。仅在禹王庙遗址废墟原址周围规划出可供游人靠近参观的简易步道,花很小的代价设置介绍和宣传展牌,即丰富园区景观,也能增加西关汉江奇石文创园的文化底蕴,又建成了一个具有四千年历史且很有纪念意义的禹王庙大禹文化景区,实现老河口人永久纪念大禹治水功绩之愿。
                                                 2020年9月16日 于湖北老河口 卧马居
附新撰《禹王庙遗址碑记》设计图及碑文:
禹王庙遗址碑 图
    大禹劈山导河治天下水患,治水之地多建庙祭祀。据《禹贡》所载大禹治水地镌刻的《禹迹图》刻光化之名;老河口洪山咀镇禹家寨古地名四千年传承至今;袁冲乡东因大禹治水大军驻扎得名的禹山之下的二劈山遗址大禹劈山导河分老河、清河二流入汉江之水至今尚未干涸;光化黉学《万历科甲碑》确载“大禹之绩”。明正德《光化县志.祠宇类》记载禹王庙在县北三里,洪武间陈聪建。光化县境之图标注禹王庙 ;清.光绪《光化县志》记载禹王庙县治西三里,本祀夏禹王故名禹王庙。并澄清关于邓禹之后争说禹王庙为祭祀邓禹而建之误。光化县与大禹有关古地名遗迹遗址记载多矣,系列证据证明大禹确实治理过老河口光化县之水。遗憾因滨临汉江丹江的光化县城频遭水患城池不断变迁之故,为祭祀大禹而建的禹王庙建成650年至今市人不知道在哪儿?
    2020年5月,老河口市政协文史委崔生田主任安排李敦彦、王建兵、张邦安、刘小群、李德平等专程考察走访光化老县城四周城墙位置与西关历史变迁。调研中在西关村玉皇庙前听李德平老师介绍是《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解放后禹王庙曾作为老河口市盐业公司的盐业仓库多年,拆毁于八十年代初期,经与负责拆除的原光化办事处妇联主任李华英核实1982年拆除禹王庙属实无疑。实测北斗卫星图与光化县志记载高度吻合。寻寻觅觅探访多年终于第一次在光化办事处西关汉江奇石文创园西南侧准确找到《光化县志》记载的禹王庙遗址。
    呜呼哀哉,历经六百年风雨屹立未倒的禹王庙,屋漏未予保护修缮居然被人为拆除毁于一旦成遗憾。如今的禹王庙废墟土丘只留下残砖碎瓦和一片疏影萧瑟的苍凉古木,禹王庙古遗址只留在西关老人的记忆中。岁月悠悠,想到家住禹王庙旁的西关人尚不知禹王庙在哪儿,恐再过几年已无人知晓光化县有个禹王庙了?特撰“禹王庙碑记”永祭大禹治水功绩。  撰文卧马先生
设计参考图:

禹王庙遗址 景区牌
选择以水纹为主 反映洪水滔天之感的石料 雕刻遗址碑刻



明确标注“光化”的《禹迹图》放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1-8 11: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五六载 发现大禹分流治水遗址二劈山老河口大河老河考察记 组图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1-1-8 13:09 编辑

风雨五六载 发现大禹分流治水遗址二劈山老河口大河老河考察记 组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清光绪《光化县志》卷一记载:二劈山:县北四十里,自洞儿山发脈,山南土冈析为二支,绵延数十里,西支诸水由县治西入汉,东支诸水均由襄阳县清河入汉水,由此山劈为二脈故名。
    明正德《光化县志》县境之图记载,历史上的光化县城以东有一条源自丹江二劈山以西的丹水古河道。
    为了捋清二劈山的山水变迁,首先按照《光化县志》记载的山脉走向及东西支流流经地进行核查,绘制出二劈山山脉走向图及丹水以二劈山为界分流的老河和清河流域图。然后按照《光化县志》的记载,有目的实地考察二劈山分流的古河道。

    以老河口袁冲乡二劈山头为分水岭的丹江清泉沟、老河大河湾、槐树湾、小桥河、明家山、拦马河入汉江的西支流,清泉沟、古城、排子河、襄阳清河口汇入汉江的两大流域路径图二劈山东支流,以清泉沟以下、二劈山东南下、经古城水库(叫小清河)、排子河到襄阳清河口汇入汉江至今没有干涸,整个流域与《光化县志》记载相符源流清晰没有疑问。二劈山西支流,因为上游修建丹江大坝、引丹大渠、孟桥川水库、加上南水北调等等系列水利工程,一道道筑坝截流,历史上曾经让老县城频遭水患、河水飞涨的西关二劈山西支流,虽然未完全干涸断流,但肆意横流的老河口老河大河湾古河道,早已经变成涓涓细流,难以分辨其走向了。为此在老河口政协文史委的组织下,多次从二劈山源头、清泉沟、老河(大河湾)、槐树湾、小桥河、明家山、李家沟、拦马河到汇入汉江的各段逐一进行摸排考察。


-------------------------点击打开链接http://bbs.cnhubei.com/thread-4750386-1-1.html参看精彩完整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92a2a0102yxsh.html----------------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1-20 10: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夜访西关村奇石园 整理禹王庙老河口民谣《夏九九歌》征寻唱将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1-1-20 13:55 编辑


夜访西关村奇石园 整理禹王庙老河口民谣《夏九九歌》征寻唱将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自今年五月在老河口市西关村汉江奇石文创园发现“禹王庙遗址”后,我又想起五年前发表“清华简《楚居》大揭谜系列之“发渐”地证明“大禹治水”地在二劈山”时查到的老河口禹王庙发现《夏九九歌》的事儿。
    因为1982年拆毁禹王庙的原光化办事处妇联主任李华英现在年事已高,2020年9月8日询问关于禹王庙《夏九九歌》的情况,她说只记得扒过禹王庙的事儿,其它的事情现在都记不清了。
    为了寻找禹王庙的《夏九九歌》,2020年9月22日,我再次夜访西关村,在刘小群及小田的引荐下当晚九点多,在西关民俗博物馆我和刘小群、小田、王建兵、李瑞一起现场调查走访了西关村82岁的刘立昌老人,询问关于禹王庙正厅榆树大梁上《夏九九歌》的问题,老人说不识字儿,大梁上那么高没注意这些字儿?老人介绍禹王庙没扒以前,只记得当年禹王庙先做过盐庫,后还做过几年粮库,并讲了禹王庙前的梭罗树挖了以后,梭罗树木实做了禹王庙的香案。传说梭罗树是仙树,过去西关人头疼脑热了,常常到禹王庙的香案上刮一块回家熬水喝,说是能去病消灾。刘立昌还介绍,禹王庙前的梭罗树就是老河口人常说的“金鸡对梭罗、四眼井对到温水河”的梭罗树,就是指西关在禹王庙前的这一棵。




    听了刘立昌老人的讲述,又增加了对西关禹王庙的新认识,遗憾没有找到记载《夏九九歌》的榆木大梁有关证据线索。
    自网上查到“2007年8月22《襄樊日报》报道: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发现有一首《夏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及得到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的重视认为最能反映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就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并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等内容后,就对这个《夏九九歌》很感兴趣,一直很想看到当年报道的原文或与作者联系详细了解相关情况。
    因为是十三年前的报道,早期没有电子文档,手边一时很难找到。为此8月22日我专门请老河口收藏界最有名的“光化老河口博雅微信群”的收藏家老师们和原《老河口报社》晏书成社长帮忙查找2007年8月22日的《襄樊日报》报纸。见好几天也没有动静,等待中25日突然想到一位《襄阳日报》社的朋友刘佳成主任,再次恳请他帮忙查找拍一张能看清文字的《夏九九歌》图片。
    2020年9月27日上午刘佳成主任亲自到襄阳日报社档案馆查到资料并发来两张十三年前的《襄樊日报》资料图片,报道上虽然没有书写《夏九九歌》的榆木大梁文字和图片,但也弥足珍贵,在此真诚的感谢襄阳日报社刘佳成主任的帮助支持


    认真赏读来之不易的2007年8月22日《襄樊日报》关于老河口禹王庙发现《夏九九歌》报道,初步分析2007年《襄樊日报》报道时,记载《夏九九歌》的榆木大梁现在还在?因为,据拆除禹王庙的光化办事处原妇联主任李华英及李德平老师等回忆证实禹王庙拆除于1982年无疑,距2007年报道时已经25年了,《襄樊日报》是大报党报,2007年记者洪斌在《襄樊日报》发表的题目是发现,当是记者亲眼看到过榆木大梁上的《夏九九歌》文字记载后按照榆木大梁上的文字实录采写的报道。认真研究认为十三年前党报《襄樊日报》的报道是印证《光化县志》记载“禹王庙”、证实《夏九九歌》真实性存在的重要文献证据。记载《夏九九歌》的榆木大梁现在何处,有待进一步查找,一旦查到老河口应当作为重要历史文物加以有效保护。
    因为民歌民谣都是来自民间很接地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等原因,历来深受广大民众和歌唱家的亲睐,特别是2020年堪称民谣鼎盛火爆之年。2020年7月5日北京卫视大型音乐节目《跨界歌王》第五季武汉人王凯用方言唱的一首武汉民谣《汉阳门花园》,饱含着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戳中了无数歌迷的心弦,超越原唱爆红网络成为经典。8月21日跨界歌王大赛再传佳绩,李小萌的一曲《探清水河》一开口征服所有观众,超过原唱成功夺冠,一个多月时间诞生的两首脍炙人口的民谣神曲,给广大歌迷和观众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
    听着火爆好听的民谣时我想到了这首《夏九九歌》,发现念乘法口诀似的《夏九九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有浓厚的老河口民谣特色,开始着手整理歌词,融入其它老河口地方文化特色,尝试性的改编创作了新版的老河口民谣《夏九九歌》。
2020新版老河口民谣《夏九九歌》
流传于老河口民间
民谣歌词改编:卧马先生
    老河口乡土乡音演唱,男声或天真童声:唱出老河口的古老历史和沧桑感。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一赶赶到老河口。老河口、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到了天里头。牛头对马面,金鸡对梭罗,四眼井,对到温水河。老河口有座禹王庙,方圆左右都知道,禹王庙的禹王像,高高立在庙堂上,一年到头人不断,纪念大禹治水功。爷爷说,禹王庙的榆木大梁上,有一首夏至九九歌。
    随着鼓点说唱:一九得九入头九,羽毛扇子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帽换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儿汗只滴;四九三十六,铺个席子睡外头。五九四十五,秋天还有个秋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儿;八九七十二,半夜寻棉被儿;九九八十一,开柜找棉衣。
    童声合唱、重唱: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一赶赶到老河口。老河口有座禹王庙,禹王庙的禹王像,高高立在庙堂上,禹王庙的榆木大梁上,有一首夏至九九歌。
    在念乘法口诀顺口溜念白声中结束:一九得个九、二九一十八、三九二十七,九九八十一,一九开始热,六九开始凉,九九穿上了棉衣裳。说不完的老河口,大禹治水故事多,唱不完的禹王庙,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夏至、九九、歌------。
    老河口禹王庙的《夏九九歌》2007年经《襄樊日报》报道,已经在全国各地流传多年,如果有老河口籍歌手,用充满乡土气息的乡音唱红《夏九九歌》民谣不失为宣传推介老河口的一个好办法,将让广大的歌迷朋友和观众因传唱《夏九九歌》民谣,而真正了解和记住大禹治水地老河口。
    在此谨向老河口籍音乐爱好者征寻歌唱《夏九九歌》民谣的歌手唱将,有兴趣、有条件的歌者请发清唱试唱录音至 937401519@qq.com  邮箱,提出歌词修改意见、谱曲等建议,等成熟之后拍摄民谣MV,共同联合打造老河口民谣《夏九九歌》丰富发展老河口的文艺创作。
王凯版 武汉民谣《汉阳门花园》截图
       参看: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i31117gw7da.html

李小萌版 北京民谣 《探清水河》截图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y31360glrs6.html
                                                    2020年9月28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老河口民谣《夏九九歌》补充对白:“牛头对马面,金鸡对梭罗,四眼井,对到温水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上海
精华
0

5

主题

15

帖子

27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27

IP属地:上海市嘉定区

发表于 上海市嘉定区 2021-5-22 15: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卧马先生:《夏九九歌》决不是2007年才发现!我很早以前就知道《夏九九歌》而且老版《十万个为什么》里就有记载,《夏九九歌》在湖北省光化县禹王庙榆木大梁发现。你找到老版《十万个为什么》看是什么时间出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5-25 10: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乐321 发表于 2021-5-22 15:23
卧马先生:《夏九九歌》决不是2007年才发现!我很早以前就知道《夏九九歌》而且老版《十万个为什么》里就有 ...

    《十万个为什么》是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的一套科普图书。2013年8月13日首发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了,不知道您说的老版是哪一年的老版?《夏九九歌》最早发现应该是在1982年拆“禹王庙”后就发现了,2007年8月22日《襄樊日报》记者采写“关于老河口禹王庙发现《夏九九歌》报道”,因为没找到当年写报道的记者,不知道他写报道的具体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