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428|回复: 1

[今日老河口] 拓雕龙古碑 老河口发现户部侍郎韩光祜故里在韩家大堰村 组图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9-24 11: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0-9-24 11:30 编辑


拓雕龙古碑 老河口发现户部侍郎韩光祜故里在韩家大堰村 组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2019年初夏,老河口电视台韩海云记者给我发来韩家大堰村的古碑图片,初看古碑碑首上雕刻有二龙戏珠的雕龙图案和模糊的“皇恩”字样?由于下部碑文风化腐蚀严重,放大照片也无法看清碑文。
    因为碑上有“皇恩”及雕龙图案,感觉此碑很有历史文物研究价值,2020年8月9日在老河口市政协文史委的组织安排下,我和老河口市博物馆徐昌寅副馆长在韩海云的带领下,冒着入秋的酷暑专程到韩家大堰村韩文佩有机梨园去拓制了立在梨园西北角高台亭子中央的雕龙碑文。





    经过对拓制碑文的释译发现,这是126年前的光绪二十年由老河口韩氏家族合族立于韩家大堰的一块祖茔碑。

韩家大堰村韩文佩有机梨园 图
参看《老河口人民政府网》【决战脱贫攻坚】大堰村有机梨:美了乡村富了口袋
http://www.lhk.gov.cn/zwgk/zdgk/fp/202008/t20200821_2238058.shtml
    碑首深浮雕刻的二龙戏珠栩栩如生,中下拓出的“皇恩”二字清晰可辩。
    碑文:龙膝穴韩氏祖茔也,前明时,直薇恒登蕊榜者继之承之,迄国朝二百余年,瓜瓞绵衍皆由此毓焉。当其先墓侧树以柏,舞色英姿,望之蔚然,堪舆家谓“人杰地灵,信足徵也”。厥后,迭邃兵燹,林木灈之具垦为耕田,彼黍彼稷谁弗过而与。嗟乎哉,光绪中绅耆约束,合族正其经界,永不复许开种,时来之墲植废幾复其,故旧欤爰,勒诸石俾垂,永远云尔”。
    张殿?撰文,韩大?书丹,石土韩士隆。 存心仁厚,崇守善行,立德中正,荣昌克成。 光邑合族公立。皇清光绪二十年喜月吉日立。
    因为此碑是韩氏祖茔碑,除记载撰文书丹和负责土石制作者姓名外,未载韩氏先祖之名。

    因对韩家大堰村及韩氏家族了解不多,拓译月余,也不知大堰村的韩氏老祖是谁?近日连绵阴雨在查阅《光化县志》研究禹王庙、禹家寨、大禹分流治水遗址二劈山时才意外发现,原来位于竹林桥镇西北的韩家大堰村是大名鼎鼎的“户部侍郎韩光祜的故里”。
    清光绪《光化县志》记载:朱家岗,县东北二十里,二劈山西支土岗也,南为大堰山,韩侍郎祖墓在焉,东为小堰山,侍郎墓在焉,碑碣俱存。
    清光绪《光化县志》记载:徐承儒,武昌兴国人,先官应城学博,与同寅江夏贺逢圣称莫逆交,万历间改任光化,勤于教士,以功迁滇南禄丰令。侍郎韩光祜为文美之。

    对照清光绪《光化县志》的记载,细测卫星地图后发现,今天的竹林桥镇大堰村的朱家岗、大堰山、小堰山和二劈山西支土岗的古地名至今未变,以清光化县年光化县城中心钟鼓楼为中心,大堰村的地理方位及发现韩氏祖茔碑的大堰村的位置等,均与《光化县志》记载韩侍郎墓、韩侍郎祖墓的位置完全相符。
    侍郎是个官名,是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综合研究认为,与《光化县志》记载韩侍郎墓相符的老河口市竹林桥镇韩家大堰村韩家小堰,当是户部侍郎韩光祜的故里无疑。没想到,一次无意的拓制碑帖活动,居然踏入了光化县大名鼎鼎的户部侍郎韩光祜的故里。
研究发现身居高位的韩侍郎,是诗人之外还是个为政清廉敢言直谏的清官。
    【明】《光化县志》“游马窟山”诗,明.韩光祜:绎殿依山起,长烟古树深。昙花零细雨,尤气闭深秋。乘兴寻幽谷,忘机伴野鸭。进禅何处是,天地一虚舟。
    明《谷城县志》“游承恩寺”诗,明 韩光祜:每忆兹山一日程,登临况复叩空明。岩石壁摩天径,杳霭枫林接地平。龙获堂云气冷,牛眠池畔水痕清。座来色相浑无碍,夜半泉声杂雨声。斗壁崚匝四围,盘空金色转霏霏。峰峦曲折分仙界,松桧参差带翠微。藩龙远延王可壮,襄山近拂楚云归。芙蓉朵朵明天外,始信人间胜地稀。
    明史有载:明万历1597年紫禁城遭遇了一场空前的大火,后明神宗下令内监陈永寿对紫禁城进行了修缮。明万历三十七年九月初一户科给事中韩光祜侍郎言:内监陈永寿所派三殿木植、大工钱粮至九百三十余万,比嘉靖间三门午楼之费尚增一培,乞明诏天下,蠲湖广川贵三省木价之半。
户部官员韩光祜上书,弹劾监工太监陈永寿勒索物料,“指一倍百”,导致三大殿光木料成本就高达930万两白银,比嘉靖朝修三大殿高了数百万两。最终三大殿的修建,一直到万历的孙子,那个著名的木匠天启皇帝手里才完工,天启年间耗资又接近600多万两白银。当年那场紫禁城大火,居然烧掉大明朝整整1500万两白银。
    拓碑研究之外还有个意外发现。近期关于“破译老河口五座坟M6娄寿印章 发现《光化县志》记载的娄寿墓”文章,引起现在武汉的老河口韩姓网友“1A马窟山”的关注,交谈中他讲“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战争和文革,韩家祠堂数次被毁,族谱遗失,族人分散到光化各地,只有祖辈的口头相传”的遗憾。看后我把“新拓的韩氏祖茔碑”转发给他,没想到他居然介绍说,他朋友也是大堰的,他家有块明万历年间的石碑,碑后边有撰文,字迹模糊问我不知能否拓印,并发来始祖碑图片。
参看“娄氏吧”:https://tieba.baidu.com/p/6911846798?red_tag=1994834478
    经过辨认,这块始祖碑是明万历四十一年的韩得仁与李氏墓碑。因为文字尚能辨认,经过处理已辨认出碑文:韩氏始祖四者 讳得仁 妣李氏之墓。明万历四十一年清明敬立。
    按历推算,明万历四十一年是1616年,这块韩氏始祖碑比新拓的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韩氏祖茔碑早278年。从碑文中的者四分析这块碑当是韩氏四老祖的墓碑,应该还有一二三的?初步分析韩家大堰村起码有不少于四块始祖碑。
    细算,成书于光绪十三年的《光化县志》的出版时间,早于光绪二十年才立的韩氏祖茔碑七年,发现新拓的“韩氏祖茔碑”并未收录于光绪十三年的《光化县志》,“韩氏祖茔碑”可补《光化县志》记载之缺。这块明万历四十一年的韩氏始祖碑当是清光绪十三年《光化县志》记载“韩侍郎祖墓在焉”的韩侍郎祖墓碑,404年前的韩侍郎祖墓碑铁证如山,也进一步印证韩侍郎韩光祜故里在韩家大堰村。
    关于韩家大堰始祖碑的拓制研究,有待后续进一步跟进研究。特写老河口韩家大堰村拓碑记,以记录发现户部侍郎韩光祜故里过程。
                                                 2020年9月24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0-10-28 10: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家大堰小堰记行之探访韩光祜故里拜见给事后裔发现韩侍郎墓 组图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0-10-28 11:39 编辑


韩家大堰小堰记行之探访韩光祜故里拜见给事后裔发现韩侍郎墓 组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自2020年8月9日拓韩家大堰韩氏祖碑,在《光化县志》上发现昔有韩半县之称的韩侍郎韩光祜之墓在韩家小堰时就想去一探虚实。久雨初晴后的2020年10月20日,借老河口市政协文史委组织安排我和老河口市博物馆副馆长徐昌寅、郝建设、老宋等去收藏韩氏始祖碑的竹林桥镇韩家大堰村韩老二家拓制万历年四十一年的韩氏始祖碑之机,挤时间专程去了趟韩家小堰,没想到这趟韩侍郎故里之行有系列重大新发现。
    经过一上午的清洗、拼接拓制,一直忙碌到下午一点半才拓完碑的一面去吃饭,直到下午五点才完成两面的拓制工作。经过拓片拓制后“皇明 万历四十一年 清明日立”的“韩氏始祖四老讳得仁妣李氏之墓”的墓碑碑文清晰可辨,终于又抢救回一块四百多年前的韩氏始祖碑正面碑文文字。遗憾的是韩氏始祖背面碑文已经残缺不全,为了找到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也一字不拉的逐一小心拓制不轻易放过任何小细节。
    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一行才赶往不远的韩家小堰去探访半店以北韩家小堰韩光祜韩侍郎的老家故里。
    因为大堰村没有直通韩家小堰的路,绕行到半店再北转几里才到二劈山脉以西的偏僻小村。叩门问了半天韩光祜、韩侍郎墓在哪儿七、八十岁韩家小堰人居然都摇头不知道?问一个过路来的七十多岁的老胡知道韩家小堰村子里、听说过哪儿有石人、石马等老石器没有?这个热心的老胡才说村前边韩给事的后人家里有个旗杆石鼓座,在老胡的带领下,我们才来到小堰村最南边这个韩给事的后人的家里,进院后果然看到,两个摞在一起方方正正、中间带孔、四周雕刻有花纹的石头基座?我和郝建设震惊的看着这个看似很有来头的旗杆石基座,并且互与老人和旗杆座拍照留念。
    询问得知,这个韩给事的后人叫韩维祥,说这样的旗杆石头基座,他们家收藏了四个,两个一组共两对,另外的一组在门口柴垛子堆下放到。说起旗杆座老人来了兴致,说他是在京城做过大官的韩给事的后代,说旗杆石基座是当年放在韩给事家府院门口专门插旗子用的,院门两边一边一个旗杆石头基座。
    在韩维祥自家面向东的院门前,韩维祥指到偏西南方向说,韩给事的府院老宅在前边,韩给事的墓在不远的东南方,可惜破四旧的时候,韩给事的府院、韩给事的墓都拆毁扒掉了,并且说过去墓前有石人石马等石像生跟韩给事大墓碑,并说韩给事大墓碑和石人石马石像生都砸了垫朱家岗坝了。说还有一部分墓碑做石桥板用了,说村东头还有一堆古墓碑。听着老人介绍我们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到早已变成四季耕种的农田,感概世事沧桑之变,幻想韩给事府当年的气派风光。
    说起韩给事墓,韩维祥还说韩家小堰的给事墓,是真墓。他说祖上韩给事在京城做大官,死后从北京拉回的路上,沿路随机的走到哪儿埋到哪儿埋了很多假墓,说韩家小堰的给事墓是真墓。听后感概古人为防盗墓贼用心良苦。
    当我问到韩维祥家里保存有韩氏家族的家谱族谱没有时,韩维祥摇摇头意犹未尽的給我们讲述了关于“驸马韩、将军韩、给事韩”一门三韩的故事。老人说,传说过去韩给事在京城做了大官儿后,怕万一出事会连累及家族他人。韩给事为了规避株连凶险想出了韩氏家门自己人对外都不能说是一家人,并且编出了驸马韩、将军韩、给事韩三种不一样的韩氏家谱,这个就在光化县、竹林桥、韩家大堰、韩家小堰盛传的“驸马韩、将军韩、给事韩”的不同家族来源的一门三韩之说。听了老人的述说,思虑在株连九族的封建旧制时代很多官宦名人的仕途风险,叹服韩侍郎家族的一门三韩思虑之周全解除后顾之忧。
    眼看天色已晚,在韩维祥老人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他说的有一堆老石碑的桥前。桥前果然斜躺着四五块大青石质的古碑,因为桥前的墓碑都是背面上文字在下,只有两块断碑字在上,经过老河口市博物馆徐昌寅副馆长我和郝建设及韩家小堰韩国清等简单清洗拍照辨认发现这堆石碑有清初及韩等字,从石碑大小看,初步判断这些古碑为距韩侍郎年代不远的韩氏后裔墓碑。
    迎着晚霞我们打开车灯,收获着找到《光化县志》记载的韩侍郎故里、韩侍郎墓在光化县韩家大堰、韩家小堰、寻找到韩侍郎嫡传后人韩维祥、发现韩侍郎府邸、发现保存完好的两套石制旗杆座等一车满满的希望,一路说笑着赶回万家灯火的老河口市区。
    最后还需要解释下韩家大堰、韩家小堰和韩维祥口中的“给事韩”的“给事”和“韩侍郎”韩光祜之间的关系。
    明代“给事中”是个官名。“给事中”拼音读[jǐ shì zhōng]。秦汉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参议政事,因执事于殿中,故名。明制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之弊误,有驳正制敕违失之权。清代隶属都察院,与御史同为谏官,故又称给谏。省称“给事”。
    韩维祥口中的“给事韩、给事墓”的出处很多。《明实录.神宗实录》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二有载:“明万历三十七年九月初一,户科给事中韩光祜言:内监陈永寿所派三殿木植、大工钱粮至九百三十余万,比嘉靖间三门午楼之费尚增一培,乞明诏天下,蠲湖广川贵三省木价之半”。
所以韩维祥口中的“给事韩、给事墓”与《明实录》记载的“户科给事中韩光祜”一致相符,史实证明韩家小堰人韩维祥口中的“给事韩、给事墓”的“给事”就是《光化县志》记载的户部侍郎韩光祜无疑。
    最讽刺好笑的是,因为韩氏家谱的遗失,韩侍郎韩半县的嫡传后人居然不知道先祖名叫韩光祜,韩侍郎的老家故里人不知口口声声说的给事府、给事墓、韩给事的给事,不是人名而是官职名称。也正是“给事”这个叫了数百年的称呼充分证明老河口市竹林桥镇韩家小堰是明户部侍郎韩光祜的故里。
    结束“韩家小堰探访韩光祜故里韩侍郎墓”探访之行在整理,韩家大堰始祖碑碑文、韩家小堰韩侍郎墓、巨大的旗杆石座、成堆的古碑、韩侍郎府院、垫于朱家岗坝的石人石马石像生、及韩家大堰村韩文海计划修建以韩氏始祖碑为主体的“韩氏宗祠”等较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时,我想了很多,想到历史文化是需要传承保护的,想到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在大堰村这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加以利用保护是一大损失,在大堰村大规模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应该好好挖掘和利用户部侍郎韩光祜韩半县这张在老河口、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牌,联合起韩家大堰韩家小堰,修一条连通韩家大堰到韩家小堰的路,路通了韩家大小堰的历史和文化也就能够有机的衔接贯通了,可以好好规划整体打造出一张以韩氏始祖纪念、韩氏宗祠、韩侍郎府、韩侍郎墓等多元素韩氏文化为主题又独具特色的老河口历史文化新名片。特写韩家大堰小堰考察走访纪行,以供各界了解和参考。
                                                          2020年10月24日 于湖北老河口 卧马居
参考图:
       韩家大堰制作拓片 韩家小堰考察花絮



韩氏始祖碑拓碑现场 图



建设中的大堰村 一 二
韩家大堰韩氏始祖碑正反面 拓片及译文





韩侍郎后裔韩维祥家考察采访实地指认韩侍郎府邸韩侍郎墓 图



韩家小堰桥边考察古碑现场 拍摄 李敦彦 郝建设

竹林桥镇韩家大堰韩家小堰联合打造韩侍郎文化方案(仅供参考)
韩家大堰韩氏宗祠 参考图
韩光祜故里牌坊 参考图
韩家大堰韩氏始祖碑 祖茔碑祭祀台 参考图
韩家小堰旗杆石基座 参考图

韩家小堰韩侍郎府 匾牌 府邸 参考图
韩家小堰韩侍郎墓 参考图

竹林桥镇韩家大堰韩家小堰联合打造韩侍郎文化方案(二 仅供参考)设计制图 李敦彦


关于韩家大堰与韩家小堰韩氏传承简要说明:
    据拓译韩家大堰村韩氏祖茔碑、韩氏始祖碑、及韩家小堰韩侍郎韩光祜墓等考察研究发现,韩家大堰为老河口韩氏发源地无疑。只是因为土地改革、区域划分等演变,造成地连地的韩家小堰与韩家大堰村分开,韩侍郎韩光祜的府邸、墓虽然在韩家小堰,韩光祜的根祖在韩家大堰,所以整个韩家大堰韩家小堰都是韩侍郎韩光祜的故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