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0-10-14 19:49 编辑
震惊发现大量疑是光化县五座坟古墓被盗的青铜镜文物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四十七年前老河口市发掘了光化县五座坟西汉墓,出土了青铜印章及一批带铭文的青铜镜。五座坟虽然出土有能够论定墓葬人的印章及青铜镜铭文,遗憾的是发掘四十七年来湖北省考古专家并没有准确论定墓葬人是谁,至今成为一个久拖难解的一大光化县老河口市重大历史考古悬案? 墓葬里能够出土印章,是所有考古专家求之不得的事情。如2011年南昌海昏候墓被盗后发掘五六年一直难以论定墓葬人,直到2016年3月考古人员发现刘贺印章最终论定海昏候墓。还有湖南沅陵候墓,因为出土吴阳玉印最终论定。 真没想到光化县五座坟西汉墓发掘四十七年后,我会成为破译娄寿印章发现五座坟墓葬人身份,找到与《光化县志》记载娄寿墓高度吻合相符的捡漏人。因为未见到五座坟青铜印章的实物原件,加上发掘简报上的印文与青铜镜铭文笔画不太清晰,自破译为娄寿印章两个多月来一直很想看到现在藏在湖北省博物馆的五座坟青铜印青铜镜实物原件或拍到高清能看清笔画的高清实物照片,进一步对五座坟印章青铜镜铭文文字加以考释和验证。 由于五座坟西汉墓发掘出土于四十七年前,青铜印章、青铜镜等大量珍贵文物都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询问市文物工作者都说很难看到实物。不得已在2020年9月9日直接向市文物局领导反映想查看五座坟青铜印和青铜镜实物事宜,没想到苦等一个月多后等到令人失望的回复,湖北省博物馆以今年在搞三期建设工作很忙之外省博还要求专业研究人员才可以看?看后异常愤怒,谁他M D是专业研究人员啦?光化县的五座坟出土文物放到湖北省博物馆快五十年了哪个专业研究专家研究过了-----? 更纳闷的是,一座发掘四十七年的五座坟大墓老河口市文物局、襄阳市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硬是没有一个考古专家能准确破译区区一方汉代的四字印文又不是夏商周早期文字居然成为一大考古悬案?我带着为老河口历史文化关注负责的态度挑灯夜战辛辛苦苦的像福尔摩斯神探一样一丝不苟研究破解了五十年未解的五座坟考古悬案,堪称文物考古重大发现。按说任何文物考古单位都应该很关注和支持重视主动跟我这个福尔摩斯联络,共同深入的研究探讨五座坟研究进展或邀请考古专家进一步的加以鉴定?结果却是这样的视而不见连看下文物都不让看更不说什么支持了?湖北省主抓主管文物考古研究展览的湖北省博物馆这个态度那还能有啥办法? 不得已我才试探性的在网上搜索青铜镜铭文相关的图片资料,让我意外的是,居然在网上拍卖行的拍卖品中发现与光化县五座坟西汉墓发掘出土的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几乎一模一样的大量青铜镜?看到这么多如同是五座坟出土的青铜镜文物在拍卖拍卖后大为震惊? 因为,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铭文,均记载与娄寿之祖娄敬、娄攸的先祖之功及东汉高士娄寿隐居授徒,官府屡次征召娄寿均不赴任有关的相关文字针对性很强之外,对外流通使用传播的面很小,这些珍贵的青铜镜按说仅可能在娄寿家族内部流传使用具有很明显的家族专有特性仅有生用死葬的可能,有别于钱币香炉等通用器物,基本不可能在市场上大范围广泛流通的。 从拍卖行随处可见的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等拍品的制作工艺、青铜锈色、锈蚀程度、胞浆陈色及与五座坟出土文物的铭文字迹对比看,这些真实清晰的文物照片有字数不同的细微区别证明拍品均非复制品和赝品,当是真实存在的汉代文物基本无疑。 分析这些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文物,近年来扎堆在专业的文物拍卖行出现、品种系统齐全等反常迹象,初步研究认为有两种可能? 1、推测,这些拍卖行拍卖的青铜镜镜文物有从馆藏出土文物中流出的可能? 2、推测,这些拍卖行的拍卖文物,有可能是五座坟未发掘墓葬的被盗文物?因为,五座坟地理位置偏僻发掘近五十年来,当地常传有盗墓贼光顾,且发现不少据说打出清高泥木炭的盗洞。当然否是五座坟文物有待文物相关部门据实证实,但愿未遭被盗之劫? 虽然为看到拍卖行拍卖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推测有可能是馆藏文物流失或被盗而忧心忡忡,而这些文字清晰的真实文物照片,无意中却圆了我想看清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铭文字迹笔画之愿。 通过逐一验看这些出现在拍卖行的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实物照片,基本如看到出土文物无别。之外,经过放大处理,进一步验证,2020年8月29日发表的“老河口五座坟娄寿墓发现爨体文字 有将中国爨体形成提前六百年可能”得到进一步验证。
拍卖行拍品横排爨体铭文彩图 光化县五座坟M3昭明镜与拍卖行拍品横排爨体铭文对比图 放大细看发现,所看到的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铭文的字迹笔画的雕刻、铸造、制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有铭文笔画的立体厚度都是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在青铜镜铭文拓片上只能看到顶端偏瘦较细的铭文笔画,底根下部其实都很宽大,看上去宽厚稳妥,这样上小下大看上去纤细的笔画特征,其实具有经得起磨损不易损坏文字的使用功能。 更为难得的是对比观看立体完整的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铭文的字迹笔画,同样的一个字,青铜镜照片上铭文字体的爨体字笔法风味更加明显,让人看一眼就能够认出具有爨体字的书写特色。立体完整的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铭文笔画结构图片,也进一步证实“老河口五座坟娄寿墓发现的青铜镜铭文文字,具有爨体字的书法特色,这一发现将中国爨体书法的形成提前六百年的推测变为现实,进一步证明中国爨体字形成于六百年前的汉代。 放大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等青铜镜上的铭文笔画仔细甄别细看时,还发现具有隶书风味的爨体字的形成与汉代流行的青铜镜有关? 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这些青铜器上的铭文笔画基本是汉隶结构。因为受一圈一圈圆形青铜镜线条和圆形装饰图案的条条框框限制,如果完全按照汉隶的蚕头燕尾笔画书写或制作的话,大尾巴的汉隶尾巴会占去很大的空间外,围绕圆心转圈书写的汉隶很多字因为蚕头燕尾的笔画,完全按照隶书完整书写,要么会写的很小影响整体布局,主体结构一放大隶书大尾巴的燕尾会打破青铜镜的圆圈跑到圈外去,很影响青铜镜的整体美观? 分析,设计制作青铜镜面具的工匠师傅,为了青铜镜整体美观大放和保持隶书风味,不得已掐去了蚕头燕尾的头和去掉了蚕头燕尾的大尾巴,对汉隶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初步研究认为,汉隶是受书写在青铜镜上圆圈以内的空间范围限制,逐渐形成了与汉隶有一定区别,逐步向爨体转化演变过度,天长日久最终形成爨体字看上去如刀劈斧削般刚劲有力的书法特色。 为什么?书法爱好者都知道爨体字的书写特点是,一改隶书蚕头燕尾的隶书风格,变为横起笔落笔呈平直线形,笔画失去蚕头和燕尾的笔画形式,成为如刀削斧劈似的直线形起笔和收笔。汉隶到南北朝时期发现爨碑爨体书风以来,研究中国书家的书家,一直没真正找到爨体书法是如何演变形成的? 从7788拍品的日光镜铭文看,这个镜的铭文,笔画普遍都很纤细立体不厚,字体笔画都是半圆形柱状呈圆滑的弧形结构,仅有不塞内个别字的下部有一点点爨体的笔法?分析当是汉隶向爨体转化的早期作品,特别是三点水还是柱状,保持了小篆的书法风格,当是早期青铜镜。 汉代以隶书见长的首推娄寿,而娄寿碑虽然有汉隶第一之称,但可以肯定的是此碑不是出自娄寿之手。从“娄寿自幼有志,立志成才,博览群书,好学不厌,学识高深,时为名士。后来官府屡征他为官均不就。隐居收徒,以教授弟子为乐。他去世之后,其门人谥其为“玄儒先生”,时有58人全都是以前的下级官吏或赋闲绅士,捐资为其立碑”记载的很清楚,娄寿碑立于娄寿死后。所以认为汉隶第一的娄寿碑只能是其弟子所写。从记载娄寿家族及官府屡征其为官均不就的日光镜与清白镜、昭明镜铭文书法书法风格不同看,明显具有爨体兼具隶书书风的清白镜、昭明镜有出自娄寿之手的可能?从光化县五座坟出土证明娄寿墓的青铜印及具有爨体书法风格的青铜镜铭文,证明爨体当形成于汉代,或与娄寿有关?仅为管见,欢迎研究汉隶爨体书法的老师批评指导。 2020 10 14 于老河口 卧马居
疑是五座坟日光镜、清白镜、昭明镜等青铜镜参考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