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沽九 于 2020-10-31 17:31 编辑
我的家乡物产丰富,主产水稻、小麦和花生,所以我的家乡大部分时间是一片碧绿。 所产的大米虽然不能和东北大米齐名,但水源却也是极品,因为我的家乡附近没有矿山 和化工产业,从天而降的雨水,经过满山青松的吆喝汇积到水库、池塘,故带着松针的 香气,水库、池塘里的水再经过鱼儿的调教然后温顺地直达稻田。不过,有时还要靠抽 水机、水车、小桶或脸盆甚至葫芦瓢的帮助,才能让禾苗转忧为喜,所以也总会有无水 浇灌的时候。过去我们的水稻都是勾着腰去插去除草去收割,收割的水稻经骄阳晒上四 五天,捆成草头(捆),然后用冲担挑到打谷场堆成垛,收割水稻前还能喜获很多小鱼、 小虾、小泥鳅,甚或半斤多一条的黄鳝,甚至还有甲鱼、乌龟。挑草头不是件容易的事 情,一百多斤担在肩上,还要一手攀着木梯,一手握紧冲担,爬上屋檐高的谷垛,这基 本是男人的活,一些体贴的女人,也只能是将草头挑到谷垛下,再等自己火急火燎的男 人挑到垛上去码成加盖的圆柱形,这个圆柱通常是下小上大,以防灌水。等到农闲的时 候,选个有阳光有秋风的日子,把谷垛在打谷场上摊成一张圆饼,反正不能是方的,牵 上黄牛架上石滚在圆饼上不停的画圈,瞧着饼上面的谷子都吓得溜到饼的下面去了,才 将这张饼用扬叉翻个面,翻饼的时候,人一定要站在上风头,不然扬出的细尘会让人咳 得直不起腰,待饼翻好了面,又让黄牛拉着石滚在圆饼上不停的画圈,画圈的质量全由 人来掌控,圈的质量好,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谷子碾得最干净,画圈的质量怎样算好, 这个问题就留给没有看过碾谷子的人自己去发挥;谷子全碾掉了,接下来工序便是出草、 拢场、扬谷,这几道工序都是通过专业的工具来完成,最后就是将沉甸甸的谷子用箩筐 挑回家,虽然百多斤的担子压得肩生疼,但人们的脸上总是笑开了花。当然还是要两个 人配合及时将稻草码成垛,这毕竟是老黄牛一冬的口粮。 再说我们家乡的小麦,虽然面粉没有他乡的白,但味道还是很特别。灌溉的水是老 天所赐,抽水浇灌的活路从来不干,所以就别说水源污染了,肥料也是以农家肥为主。 仲夏,正是农闲时节,老农们乘着早晚天凉的时候,挑上一担黄荆篮子,拿着一张四齿 扒锄,肩上搭着一条毛巾,到离庄稼地近的山坡上挖草渣(草皮),四齿扒锄既能将草 渣挖下来,还能将草渣根部的沙土抖落干净,然后用黄荆篮子挑到花生地边上堆起来, 或方或圆,三几天就能挖一大堆,然后不辞辛苦挑上十多担腐熟的猪粪尿将这草渣堆浇 透,堆的表面要用粪渣全覆盖,以加快草渣的腐熟速度;过一个多月的样子,再将整个 肥堆来个底朝天,还覆以粪水,等到种小麦的时候就变成了优质的有机肥。在我的记忆 中,小麦是从来不打农药的,收多收少主要看老天爷的态度。人们在尽情享受惬意的春 天和初夏后,骤然进入炎热的夏天,在这个时间节点去收获小麦比收获水稻、花生要辛 苦多得,中署的风险也很大,用一粒粮食一滴汗水来比喻一点也不为过,如此这样换来 的馒头不香喷喷才怪呢! 在我的家乡,绝大部分是沙土地,特别适宜种植花生,以粒小、籽实、甜脆而著称, 也是家乡特产之一,被列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水到渠成之事。记得二十多年前的一个 秋晨,我费了整个早晨才掏(拔完花生后,再用锄去挖丢在地下的)了不到两斤的花生, 在回家的路上碰到我的一个堂兄,趁蹲在枫树下聊天的档儿,我们两人你一颗我一颗地吃 起刚掏的花生来,可能是花生太过甜脆的原因,不大一会儿,篮子就见底了,眼见所剩不 多,索性将花生全倒出来一吃了之,所以忙了一个早上,搞得我是提了个空篮子回家,还 遭老婆一番数落。挖花生的时候,正值秋高气爽之季,把拔出的花生抱到满身翡翠的乌桕 树荫下去摘,一边享受丰收的喜悦,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蓝天白云;时隔二十多年,那种 恬淡的田园生活至今难忘!但这种时光毕竟不是太多。 我的家乡是乌桕之乡,板栗、茶叶、花生久负盛名,物产丰富,其品种数不胜数。随 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农民进城谋生,特别是近几年,在农村老家种田的基本上是一 些六七十多的老人,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抛荒,荒草丛生,看到如此现状,谁不心纠!在今 天,物产丰富的历史即将逝去,但并不代表物产丰富的历史不再!我是一个农民,我要对 我的家乡深深道一声:对不起!但我坚信,在将来,一定有群朝气蓬勃的有志之士回乡建 设自己的家乡,介时,乌桕红叶有了勤劳身影的衬托,才会使家乡美景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