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是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时代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补上农村人居环境这块“短板”,任重而道远。在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要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三大任务,强化源头治理、过程严管、终端处理三管齐下,软硬结合,系统推进,着力在解决好终端处置“最后一公里”问题和引导群众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绿色生活方式上下功夫,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色生态良性循环的治理路径。 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实现收起来、运出去、处置好 由于缺乏城乡一体化整治机制,缺乏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终端处理设施,一些地方边整治边反弹,垃圾从村内到村外和沟渠,垃圾围村、围坝现象较多,存在农村生活垃圾分散变集中、地上变地下、“垃圾转移”等二次污染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源头治理入手,强化过程严管,狠抓终端处置,做好系统治理。一是打好集中整治攻坚战。重点以拆违治乱、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有效解决农村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扔乱倒垃圾“六乱”问题。二是建立高效稳定的垃圾收运体系。无论是城乡一体化运行,还是“村民建村民管”,都离不开稳定高效的收运体系,这是确保收起来、运出去的关键。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确定收运处置模式,不搞一个模式,避免资源浪费。三是切实解决好终端处置“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最大的短板,也是系统治理最大的“堵点”。要统筹布局一批垃圾无害化焚烧、资源化利用项目,强化共建共享、高效运行。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立足有需求、建设施、运行好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有序实施。各地应坚持规划引领,优先在沿河、沿湖村及人口集聚程度较高的中心村、移民村、旅游村实施,分批次有序推进,久久为功。二是遴选和研究一批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的好技术、好模式。要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校、环保企业积极研究、引进一批适合农村的生态式、分散式、低成本、高效益、小型化的治理技术装备。三是坚持建管结合,同步推动。坚持因地制宜,以城带乡、就近联建、独立建设的原则,对靠近城镇周边的村庄,将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规模较大的独立村庄或有条件的相邻村庄,建设或联合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工程;对位置偏远、规模较小的村庄,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三、与乡村治理、农村改革有机结合,既重视硬实力建设,又抓好软实力提升 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倒逼,强化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强化与农村改革相统筹,切实抓好完善乡村环境治理机制和促进农民群众观念改变这一软实力,既塑“形”,又塑“魂”,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神形兼备的善治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