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对职业教育抱有成见的人不在少数。有不少贫困家庭,孩子考不上高中、读不了大学,即便职业学校对贫困生免除学杂费,可他们宁愿去打工干体力活,也不愿意上职业学校。 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这种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的老观念真的需要转变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中等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曾经的一个报道,一家纺织产业园计划招近千名技术工人,结果有技能的应聘人员不到10%。而这个现象不是个例,放眼全国,近些年很多地方出现了“用工荒”,身怀“绝技”的蓝领如今都是香饽饽,一些企业争着抢着要他们,收入远超普通白领。 试想,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掌握了技术,找到了工作,赚到了工资,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能让这个家庭的生活慢慢好起来。同样,一个城里的孩子能拥有一技之长,在社会立稳脚跟、出人头地,也是每个父母所期望的。老话常说“积财千万,不如一技在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在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上,总能见到不少选手来自职业院校,他们不但找到了理想工作,更实现了自身价值。 个人认为,职业教育再怎么投入都不算多,再怎么抓都不为过。想要扭转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一方面需要引导,另一方面需要效益激励,这个尤为重要。通过加大职教建设,提高办学水平,让更多的人能够学有所成、掌握技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有稳定收入。当职业教育承载更多年轻人的梦想,职业教育迸发无限潜力的时候,人们对它的偏见自然会慢慢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