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沽九 于 2020-11-25 23:07 编辑
竹,一年四季挺秀,其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品质常为人所敬。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一目了然!允许我在这里也胡雅一句:头尖皮厚腹中空,半月就攀万代松!竹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已经用竹筷、竹碗、竹勺来解决如何吃饭的问题,后来甚至用牙签来解决饭后塞牙的问题;先秦时代,人们已盛行用竹简来书写汉字;在现在,我们已经能将竹子制成竹炭纤维来满足对不同衣服面料的奢求;人们还常将鲜嫩的竹笋制成美味佳肴来款待客人;用竹扇、竹席、竹床、竹椅来纳凉,住竹楼以避炎暑;用竹排来实现游山玩水的自由。竹子的用途之广,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人们用竹子制成扁担、冲担、抬杆以搬运重物,制成箩筐、簸箕、篓子、篮子、筲箕……来盛东西,制成各种规格的筛子来分选五谷杂粮,用竹枝制成扫帚来打扫庭院,制成斗笠来抗击暴雨的肆虐,制成鱼竿以巧取美味,制成弓箭以猎取山货,制成云梯来助攻城池,搭成架子来建高楼大厦,用竹子做笛子来奏出天籁之音,用竹子造纸以记录历史、憧憬未来,一些山人还会用竹根制成各式精美的烟杆以出售,甚至还有老师用竹根做教鞭,小时候我也曾将竹根当成尉迟恭手中的钢鞭,竹剑则是我小时候的随身武器,竹制鱼竿还是我的拿手好戏,选材必须是上下匀称、竹节平滑、长短如意。制作鱼竿时,特别是削竹子梢上的竹丫时,一定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将竹梢弄断、弄破,则会前功尽弃。发现竹节不直,就用点燃的蜡烛将有弯的地方均匀加热,再用双手小心的将其扳直,用力过大就会将竹子一分为二,但千万不要用手去触摸被烛火烤热的地方,那种钻心的疼至今难忘。最后总免不了将称心如意的宝贝拿在手上掂了又掂,试了又试,比划又比划,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世上还有更精巧的碳素鱼竿。 竹子不但用途广泛,而且种类繁多,据说其种类多达一千余种。由于孤陋寡闻的原因,我所见过的竹子品种那是屈指可数,所以说我对竹子的了解还是相当的肤浅。我的老家是个十多户的小山村,每家都有自己的竹园,甚至一个单身汉也不例外,可见竹子的作用在农村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这么个小山村,种植的竹子品种也有三种:一是水竹,它在老家方圆几里并不多见,其种植面积相当小,不过一丈见方,虽然与另外两种较高大的竹子相邻,几十年来也算相安无事,那就更别说领地扩张了。水竹不仅可以入药,还听说是制作竹席的上好材料,躺上去相当凉快,但由于水竹过于细弱,所以我很少用它去制作鱼竿,不过钓钓虾子还是可以的。二是桂竹,栽培面积数它最大,另外一种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其名字,也没有去根究,主要是它们爆笋的时间不同,前后相差一个多月。大概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标准的庄稼汉,村子里的桂竹都相继出现历史少见的开花结籽现象,随后便是大片死亡,茂盛的竹园也很快衰败下来,稀稀落落,竹梢都死去一大截,我不知道那个时候,一旁的水竹有没有讥笑那些步入低谷的它们! 也就是在竹子出现开花现象没几年,举家外迁的我们一家汇入到了外出打工的洪流之中。在外谋生二十余年,迫于生计,我很少回老家,所以也只得“几春未有回乡祭,早借槐香慰祖先”。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沉睡多年的老家桂竹开始苏醒,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老家的桂竹开始茂盛起来,还在六、七年前的一天,突然接到老家的电话:你家的瓦快被竹子捅翻了!回老宅屋里一看,竟看见一根半人高的竹笋枯萎在屋里一角,另有一棵已近屋顶的竹子大有顶翻泥瓦之势,且枝叶繁茂,清秀无朋,毕竟它有渴求阳光的权力;鉴于竹子对老宅发起的强大攻势,我不得不请自家兄弟将老宅的阳沟深挖一次,斩除竹根以绝后患。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天起,听老家人说:附近做房子的人家都到我们村子来砍竹子!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是高兴,也很难相信我们村曾经开过花结过籽的桂竹,其粗壮程度已是远近闻名! 今年十一假期,有空回老家一次,也不顾后山满是荆棘,也不管秋雨绵绵,专程到屋后竹园走了一趟,过去曾适合制作鱼竿的竹子现在比茶杯口还要粗得多,其直径达十多公分,与以前的三四公分简直是不可想像,所以被别人砍去搭架子建房子也是笃定的事实,只不过由于竹子的变粗、变高,所以竹子也没有原来的那么密,没有那么难钻;另外还有惊讶的发现:曾经的水竹林已全部枯萎死亡,只见其领地已全被桂竹所占,三国鼎立的局面不复存在;堂兄家曾因竹林衰败而改栽的板栗树,虽树龄已达十多年,树高上十米,但在缓过气来的桂竹的强大反攻之下,也已全部枯死,因为我在树下、树上没有发现半片树叶,或绿或黄;竹林中比我年龄大得多的柏树也死于非命。 直观老家竹林的发展史:它虽然开花衰败不堪,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但它经多年的沉睡而不知不觉地苏醒,最后成功逆袭而终成大用之材,也突然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跌入低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失去了坚定的意志!失去了自己的方向!竹且知道这个道理,况我们人乎! 庚子年小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