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在属地管理原则的大框架下,街道、社区承接了很多工作任务,涵盖了社区动员、防疫宣传、社区分类管控、大数据核查、社区值守、特殊人群服务(隔离人员、困难人员)等。社区作为社会建设的神经元,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线社区防控战场,是传染病防治“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中切断传染源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避免传染病防控不利引起群众恐慌、社会不稳定等次生灾害的主战场。区级层面各项防控举措都需要在社区落地,疫情防控的所有压力都集中在社区,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大考。就目前的成绩来看,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但是从对疫情管控的细节上看,还不能打满分,工作还存在通达社会末端的社会治理运行机制不够顺畅,社区治理现代化手段运用不足,基层力量调动不充分,组织发动社会驻区单位能力不强等问题。社区建设,我们需要不断探索这个命题。 首先要强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效能,深化街道党工委对地区治理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继续提高社区党建属地管理的权力,巩固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投身城市基层治理的常态机制。 其次利用疫情防控的有效成果,建立基层横向链接机制,拓宽与驻区单位的联系面,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加强街道社区内生社会组织培育,突出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法律援助、心理干预等专业性,增强组织归属感,使其能够植根于区域治理中。推进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逐步将老旧小区、失管小区、平房院落、简易楼等纳入物业管理。 最后推进社区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构建有情怀、有格局、有能力、有灵魂的社区人才队伍。加大优秀年轻社工的培养选拔,以需求为导向,加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培训力度,增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时,基层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探索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顶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