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群众反映,某市有洒水车在零度以下的天气里洒水,导致路面结冰,早高峰多人滑倒。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当地相关部门作出回应称,因当日凌晨气温骤降,不利于前日晚班洒水作业后的水汽挥发,造成路面结冰,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深表歉意。 一辆洒水车折射出城市管理的水平。其实,翻阅往年的新闻报道,类似新闻屡见不鲜。不仅路面结冰致路人滑倒,有的地方还发生交通事故,甚至有洒水车在暴雨天里仍“坚持”洒水奇闻。 针对此类事件,《人民日报》曾评论道:往轻里说,这反映了相关部门僵化的管理手段,不问效果、不讲科学、一味盲干;往重里讲,是在提供公共服务时,眼里心中少了“人”。 其实,无论管理机制上是“政府包干”还是“购买服务”,都不能“一考了之”、“一买了之”、“一罚了之”。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当“甩手掌柜”,特别是在季节变换、极端天气时,更应提前考虑到环卫效果,主动介入。事实上,一些城市为避免类似情况,专门为洒水车司机配备了温度计,便于调整作业频次,这类科学做法,让城市更具温度。 中国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治理的各种难题接踵而来。不光洒水车,城市垃圾分类、盲道建设、养老设施、电梯、路面等诸多问题,都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体现着城市管理的精细程度。过往快速发展时可能管用的粗放管理思路和手法,肯定没法沿用到现在。 在大数据、智能设备让城市越来越“聪明”的今天,更需要关照细节、不弃微末,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今天,我们城市管理者也更有条件在各种手段便利、快捷、科学的基础上提升城市的“温度”,让市民感受“人情味” “烟火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