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0-12-12 17:09 编辑
轰动世界的国际文字官司“权杈之争”取得最新研究进展 组图 --一场跨国文字争端悬案随汉字传承文字证据的发现出现大逆转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近来网络媒体关于外媒一个占据近半个版面巨大的手写版红色汉字“权”字多加了一点变成“杈”字的错字风波,走红网络并且引起世界各地的高度关注。至今各界专家学者几乎一边倒的认为,这个多一点的权字是个错别字? 中国国画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权学友赠“权县”书法 图 作为一个中国书法和古文字研究者,看到关于“权杈之争”的相关报道后即很好笑也感觉很是欣慰。好笑的是,中国书法史上有很多增笔、减笔字的文字之外,五年前的2016年我在研究发表“湖北省应为沙洋的中国第一县“权县”复名 图http://bbs.cnhubei.com/thread-4043831-1-1.html”时,我就认真研究过权国、权县的“权”字演变,并于2019年8月15日收到中国国画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权学友代表权氏家族赠送给我的“权县”书法作品,早就研究了解过多加了一个点的“权”字也是权字并没有错的问题?欣慰的是国人如此关注重视汉字笔画对错的同时,连使用洋文的老外们也都开始认真研究起中国的汉字了。 《国学大师》正字通(994P)加点权字链接: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zhengzitong&p=994 《国学大师》异体字加点权字字例链接:http://www.guoxuedashi.com/zidian/ytz_s2050p.html 为什么说多加了一个点的“权”字并没有错?不能想当然的自以为是,需要像打官司一样靠的是文字传承演变证据说话。参看以下的权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至汉字简化后的演变及权的异体字字例。 权的繁体字權之外,有国学第一网,古典图书集成《国学大师网》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常见的古代图书,是目前网上收录古典文学作品最全最多的图书集成。《国学大师》网中汉字“权”的异体字有26种不同写法,其中第五种写法就是多加一个点与“杈”字一模一样的权的异体字,这种带点的权字是权字的文字传承演变确凿证据。研究了解权字造字的本意和字源演变,你就会发现,加一点的权字更符合权字。 《说文解字》权(繁權)黃華木。从木雚聲。一曰反常。《康熙字典》权quán从木从雚,衡器。繁体:權。[1]本义:黄花木,因其坚硬、难以变形,被用于秤之杆、锤之柄、拄之杖。引申:衡器。权⑨〈古〉又同‘颧’。《玉篇》权:称锤也。黄花木简体字的权,从木从又。简化原因在于文字改革者们认为“雚”字不易书写,于是以“又”字代替“雚”字(见右上图)。出于相同原因简化的汉字还有:观(原字“观”即左雚右见)和劝(原字“劝”即左雚右力)还有欢(原字欢即左雚右欠)。
了解了本意为“称锤也”的权(繁權)字之意后,你会发现,权字的“称和锤”如鱼儿离不开水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 而简化汉字的权字,木旁为秤杆、又为手之外,其实缺少了称锤之锤的笔画结构?对比一下“杈”字的“叉”部造字本意,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后期叉字中间还是有两点笔画与又部组合表达双手交叉之意。只是汉字简化后又去掉了一点才简化成为现在只有一点的叉字和杈字。 而又内加一点的叉字与木组合,从造字的本意上说是很符合杆子称的旧时以“称”为“权”的权字意形。没有了一点的权字,原则上缺少了称锤之权的组成部分是不全的,缺少造字本意中很重要的称锤之锤?中间带一点的权字异体字的点,应该是以点代锤代表称锤之锤。只是中国汉字简化时,不再使用带点的权和其它26个不同权字的写法统一将权字简化为“权”了。 写书法的书法家们都熟悉,传统的中国汉字书法演变中有很多增笔和减笔字的写法。2019年2月2日《南国早报》发表的“春联上的书法字有减笔有加笔,与民俗有关可增加汉字意趣”文章专门介绍增笔和减笔字。 “鱼的下面是一横,但书写春联时,很多书法家都把一横写成三点水。这是为什么?潘继坦说:四点水就是火的意思,三点水就是水的意思,鱼在火里就死了,但在水里就活了,所以呢,书法家春联写鱼字时,往往写成三点水,寓意如鱼得水”这些都是跟民俗有关,这也给中国的汉字增加了新的意趣。 “春联上的书法字也有减笔的写法,如:德。很多书法家和经典的作品里写德字,心上面那一横是没有的。这是为什么呢?潘继坦说,首先,唐代之前德就是没有这一横的,其次,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说,不愿意在心脏上横一把刀,所以就把一横给省略掉了”。 德字演变字例中有很多中间缺一笔的德字 碑帖中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德字 乾隆年《道德经》中缺一横的德字字例 当然,春联上的书法字也有加笔的写法。潘继坦介绍:比如:明,本来是日月,左右结构,为了表示用眼睛来看,看得更清楚些,日就多加一横就变成一个目字,有目就有光明;还有和字,口子里面多一点,意思是多一点和平、多一点和气。 综合研究传统的中国书法字典里中国汉字演变中有很多如“鱼”、“德”、“明”、“和”等等增笔和减笔字的写法,你看到缺一点的“鱼”、少一横的“德”、多一笔的“明”与“和”字,你能说它们都是错别字吗?恰恰是这些特殊写法的汉字反而体现中国书法中国文化内涵和魅力所在。所以研究认为手写书法中将“权”字加一点写成如“杈”字的书法符合汉字演变中“权”字异体字带点的写法,有是“权”字的确凿文字传承演变依据,不能说这种加点的“权”字是错别字,只是简化汉字前多种“权”字写法之一。研究了解了“权叉杈”及增笔减笔字“德鱼明”等文字演变后,这场跨国的书法体“权杈之争”孰是孰非对错与否的国际书法官司争端基本可以划上个圆满的句号了。 欢迎关注“权杈之争”的各位书法家与文字研究专家继续深入研究和批评指导。 2020年12月12日 于湖北老河口卧马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