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3971|回复: 13

[今日广水] 杨涟在应山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2

主题

459

帖子

49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9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2020-12-15 05: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瓢一 于 2020-12-15 05:07 编辑

       杨涟在常熟任知县,后来为朝廷正宫闱,劾魏阉,为史学界人士耳熟能详。本文讲述的是,杨涟为家乡做的一些事情。

       杨涟何许人也?想必他的声名在民间并不一定十分广泛,但他却是应山历史上有史以来官至最高的原籍应山人。
psb.jpg

  杨涟授予过的官职

        户科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左给事中;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等。

       明朝为防内阁官员权力集中、过大,威胁皇权,故将权力分散下放(即革除丞相制),让六部权力既可以互相牵制又可以互相监督。各给事中虽位居七品,但实为皇帝在民间、官场上的耳目手足。体察民情,监察百官乃职责所在。所以即便只位居七品,大小官员均不敢怠慢与马虎。
        至于这些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位,诸位去想。
psc.jpg

       万历四十五年,杨涟二娘病重,杨涟自进士礼部观政以来,相隔十年首次回乡。

       自进士以来回乡,自然光耀门楣,乡人相见甚欢,家人相见甚悦。算得上传统观念上的衣锦还乡。
       最早看见杨涟回乡的张老汉,喜极失态,顾不上招呼,高兴得奔走相告,招朋引伴,迅速向乡邻传播这一喜讯。那一些与杨涟相交甚好的发小、知己纷纷连走带跑汇集于杨家。
        除了故交相逢,为杨二娘看病分忧以外,杨涟也为时下应山民生做了一点事情。

        应山地处桐柏山南麓,淮河源头以南,属低山丘陵地带。素有“十年九旱”之称,传统农业完全“看天吃饭”,能不能有个好收成,一年能不能填饱肚子,得看天气的“脸色”。

        时值应山大旱,长时间滴雨未下。正逢秧苗生长旺季需要雨水滋养的时候,却未见下雨。杨涟约了知县艾自修冒着炎炎烈日、踩着滚烫地,四下里察看灾情。时堰塘见底、河床露天、土地龟裂、缝可插手、秧稞焦黄、秧叶逢火即燃。

       杨涟见此情形,心急如焚,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唯望助应山百姓度过眼下的难关。


       他建议知县迅速上报灾情,早做赈灾准备,靠近水源的稻田组织人力水车逐级提水,能浇一点是一点。

       过了几天,他约起发小陈愚骑马前往德安府,寻求知府王家桢支持。一是上报应山灾情,二是请求朝廷免除应山捐税。

       三个月内,知府四次前往应山。每次到来,知县艾自修都会请杨涟一同察看灾情。第四次来时,杨涟以待职身份写了一禀帖,让王知府一起呈上。

       待到秋收时节,无水浇灌的稻田几无收成,全县稻谷收成,不及正常年份的一半。人们在日常里谈论最多的就是度荒,不少人吃起了树皮草根,甚至易子相食,有些老人不愿拖累后人,悄悄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想起了自己在常熟任知县时度灾荒的事情,以及在常熟任上度灾荒的情形,结合应山实际情况采取办法。他先召集应山当地富商、乡贤、地主、义士还有应山官府里的人一起共商大义。采用捐、买、借、租等方式开启赈灾模式。

       非常时期,物价关系人命。杨涟建议采取非常措施平抑物价,买粮、借粮、募捐,并且自己做了表率当场带头捐款。他建议所有捐助放赈,银米出入等详细信息均需登记造册,以备查核。

       杨涟家人对杨涟的赈灾义事很是支持,自己卖掉祖传田产上百亩,得银数百两全部捐出买粮救人。加上身边的一些仗义之士同心协力相助,募捐所得尚算可观。

       他们在县城四门与受旱严重地区张榜告示,搭棚施粥,每日三次。饥民相闻,欢呼相告,扶老携幼,抚残引弱,纷纷前来就食。

       赈济期间,知府单骑省视,见刚到辰时,饥民已接踵而来,首尾相连,连湿地都坐满了人。见杨涟、陈愚、各自家属女眷等人,分工明细,秩序井然,赈灾情形进行得有模有样,心中甚慰。

       开始时百来人,后续日常相约而来就食者万余人。原计划赈济两个月,后来赈济三个月余。救活应山人九千余口。

       施粥进入尾声,朝廷批文终于下来,同意应山免捐税一年,但没同意放粮。

        万历四十六年初,杨涟假期届满,遂告别一家老小返京。

qq图片广水市与杨涟相关的地名.jpg
       万历四十七年七月,杨涟以拟授户科给事中身份为正使,出使册封堵阳王。堵阳离应山不远,因挂念好友刘玉磊家事儿,让副使先返京复命,自己却回应山了却心事儿。

       七月初在京城刘玉磊托梦于杨涟,返回应山得知所托之梦属实,悲切之情油然而生。

       杨涟约了几个好友,带上香蜡纸炮前往刘玉磊的村塆,发现刘玉磊家已易主,刘妻后再嫁亦被卖为奴。杨涟与同行好友听后怒火中烧,却被告知刘妻前夫不知所踪。

       祭拜刘坟后,杨涟一行将刘妻赎回,暂安置在县城杨府,后被安排居住于张家塆。杨涟托人在其家隔壁赶建三间砖瓦房,家里日常家具、生活所需物品一应俱全。杨涟亲自送刘妻婆孙到张家塆,刘妻见了新家以及杨涟相赠的三亩良田,还有给刘妻之孙定亲,感激涕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刘玉磊及其儿子都是早婚,其孙也以早婚的形式定亲完婚。

       当下,朝廷局势紧张,辽东战事吃紧,杨涟心弦一直绷得紧紧的。完成这几件心事儿后匆匆返京。


                        2020年12月14日    20:00  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2

主题

459

帖子

49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9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2020-12-15 10: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瓢一 于 2020-12-15 10:57 编辑

       天启元年正月,即已成势的魏阉以“莫须有”的罪名污蔑杨涟,杨涟气愤难平,为明心迹避嫌,返回应山。
       此时的杨涟已经历了“保两朝太子登基”故事,美名远扬。回乡受到了乡人极其隆重的礼遇,乡人相见亲呼“杨老爷”,透露着亲切与骄傲的神情。
       应山县、德安府以及湖广等地大小官员,纷纷登门造访,还有南来北往路过的官员也顺道来访。
       应山百姓有两件事受累二百余年,杨涟这次回乡着手解决此两件事。
       一是南北兑,指的是应山每年两次的税粮靠百姓肩挑背扛运往汉口,所经之处均被各地衙门、军旅勒索豪夺,导致运粮户“十室九空”。
       二是无田子粒,本是官员失误,京山应山,张冠李戴,横来的摊派。本与应山无关,却因没有及时纠正,形成上缴惯例。
       经过杨涟的不懈努力,南北兑改成折银,无理的无田子粒被豁除。
       杨涟对应山的学子很是关切,对表现好的向有关方推荐却不被当事人知晓;对寒苦之士,勉励劝学,慷慨相助。在他的帮助下,一时间应山涌现出一批才学名俊。
       还有兴修水利、修缮先贤祠宇、表彰忠义诸事,杨涟无不周璇忙在其间。
       天启三年五月,杨涟抵京赴任。此时,他已被皇帝连升三级,擢升为太常寺少卿。
       此时朝局,魏阉气势正盛,政局混浊,辽东战事吃紧,地方关系错综复杂。杨涟此去算是临危受命,他已置自己生死于度外了。
       天启四年十月,气势如日中天的魏阉矫旨以“大不敬”的罪名革职杨涟为民。十一月初一,杨涟离京回籍。
       杨涟的故事,在应山民间的知识分子层面传播,三百余年以来,经久不衰。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仅仅是他为应山历史上官至最高的乡人,更是那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
       如果没有他那份对乡土、对乡人的热爱,他不可能被乡人所认同,所传颂。
       杨涟身为一代清官为民间传唱自不必多议,他为应山百姓做的一些实事也为应山百姓所感怀。杨涟被魏阉矫旨逮捕之时,应山全城轰动,万人空巷,堵塞街头巷尾。在人潮如堵,气势如虹的场面,杨涟情不能自已,生怕因此连累乡人,遂向众人下跪,甚至以死相求,苦苦相劝求众人让出一条道。经过杨涟及在场官员苦口婆心的劝说,众人方才让出一条道。
      天地之间有杆称,拿秤砣的是老百姓。好官昏官,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杨涟对百姓、对君王的一片挚心与衷心,得到当时百姓所认可,也得到后世三百余年以来的名人雅士所肯定。
      杨涟站在历史时间轴的明朝,为后世历代历任应山籍官员树立起了榜样。当下杨涟故乡的官员不但该学习杨涟的清廉之风,更应该学习他那不辞辛劳,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杨涟赢得了身前清名,也赢得了后世历代的传唱。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昭示着一代又一代应山人。身为应山官,当为应山百姓分忧解难,你所做的百姓都看得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42

主题

459

帖子

49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9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2020-12-15 1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瓢一 于 2020-12-15 10:59 编辑

讨论: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污蔑与诋毁杨涟的网文,认为杨涟不配谥“忠烈”二字。其实这于同妄图跟为秦桧、魏阉、汪兆铭翻案一样,跳梁小丑终无法改变历史久有定论的人物。为博取眼球,妄图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止增笑耳罢了。
     杨涟一生清廉,做上了官反而将祖传家产变卖,所得之银均捐赠于当时治下的常熟以及受难的家乡应山。他的募捐义举让百姓受益,百姓为他建祠与传唱他的美名,是任何一个跳梁小丑都抹杀不了的。
     魏阉树倒猢狲散之际,除去那些来不及带走散下与赠送出去的家产,匆匆上车的奇珍异物、金银珠宝装满四十车,与杨涟为官前赖于祖传家产家境还算富有,离世时竟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形成鲜明对比。孰忠孰奸,孰为己孰为民,一比便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74

主题

6785

帖子

691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91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15 11: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贤者名流牵挂家乡为家乡尽力历朝历代留美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3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3853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20-12-15 18: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涟是个好同志!
PS:能不能解释一下“无田子粒”?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西
精华
1

36

主题

1587

帖子

1652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52

IP属地:江西省南昌市

发表于 江西省南昌市 2020-12-15 20: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涟------扬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74

主题

6785

帖子

691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91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16 1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瓢一 发表于 2020-12-15 10:45
讨论: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污蔑与诋毁杨涟的网文,认为杨涟不配谥“忠烈”二字。其实这于同妄图跟为秦 ...

对历史名人的讨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人是一个复合体,若把一个人的所有做的好事和优点总结宣扬,可能此人会是个大英雄,但同样一个人,你把其所有做的坏事和缺点拿出来这可能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所以要避免金银盾的陷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才是,而不是攻其一点不顾其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6

主题

56

帖子

6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6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16 13: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户科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这里六科给事中,不是尚书省的六部,而是都察院的六科,明清时为监察六部、十三省,设了六科、三十道等,户科给事中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驻财政部纪检组组长,或者中纪委内部的某个室主任,礼科、兵科给事中也是同样道理。另外,杨涟在民间影响很大,广水、大悟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36

主题

1587

帖子

1652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52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20-12-16 21: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涟、连氏,俱往矣,数广水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74

主题

6785

帖子

691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91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0-12-17 13: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偶观你那个图很有保密观呢!偶到生态公园觉得是在应办西边,你这个示意图都或到南方了,散兵都深藏其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