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上海市 2020-12-19 15:46:36
目前,湖北省的发展方向由"一主两副"的三点式,向一主两带的线性转变,这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发展规律决定。
湖北省的城市化和区域化还严重不足,应以更加前瞻性思想,规划和加强湖北省的空间布局,举水经济带是实现湖北省下一步发展的关键一步,由长江,汉江交汇于武汉,发展为加上举水+鄂东长江新的一带,一点三带四向。
数年前根据湖北的一主两副战略,笔者发文指出其不足,应由点向线发展,今年湖北省的发展战略终于调整,但调整的幅度还应完善,应该加上举水经济带,构构湖北省的带状经济,以下是供参考的原文:
武汉中心城市的终极目标是,以武汉市为中心的沿江中游城市群,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城市群,组建成双核多极中心的城市群集,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带(群集)-中国长江中下游群市带,从湖北宜昌开始到上海的连续千余公里的一体化群市带。
由于河南郑州己自立门户,安徽合肥游走东部,中部之间,以及武汉自身实力欠缺,由湖北倡导的中部崛起战略受阻,演变成鄂湘赣三省为基础的长江中游群市群,并加速一体化。
湖北省整体战略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城市圈,和以襄宜副中心城市圈,引领湖北省城市群内部向沿江聚集,外部整体东进,其中武汉圈东部率先沿江一体化,东进与九江一体化,并且继续整合湘赣,向皖江扩张,沿伸到安徽境内整合安庆,并与南昌,长沙在长江会合,基本形成以长江为主线,汉江,湘江,赣江辅线的一体化城市带,在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再次整合下,最终与上海在安徽会师,逐渐一体化形成长江中下游群市带。
武汉的终极目标是,中国中部和长江中游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地区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实现中部整体富裕发达,构建起世界最大一体化城市带-长江中下游城市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武汉智慧。
目前,在武汉城市圈内,由于黄黄孝咸等城市自身能力不强,与周边岳阳九江安庆等城市,没有形成优势,并且还处在劣势当中,武汉自身实力还没达到对圈内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进一步讲,在面对周边省份城市,武汉圈内对口城市没办法形成优势,难以签署形成补充武汉中心的共识协议,每次只有湖北和武汉出面才能达成对等协议。
这种被动响应对武汉很受伤,使武汉难以集中精力整合圈内经济体,以及专注转型升级更高端产业,快速形成圈内产业链分工和协作,引领圈内快速发展。
有鉴于此,湖北省最新提出省际门户城市,应对周边省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着重打造麻城咸宁两市,与襄宜构造成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省际四极分中心城市架构。
根据湖北东部资源禀赋特和地理特征,以及各经济体发展情况,强力推出武汉圈东面和北面省际门户麻城市,以应对河南安徽两省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南面西面的省际门户咸宁市,应对湖南江西两省的机遇和挑战。
重点打造麻城的门户地位,协力武汉圈,从北到东随武汉市整体东进,形成次主力的大别山中心城市,对河南安徽两省近临县市,形成相对优势。
近期完成沪汉蓉,京九,沿江三条高铁互通,中期修建麻随,武青高铁,构建起武汉圈副交通枢纽中心。在货运方面,新建麻(城)安(庆),麻青(麻城-阳逻-青山)铁路,与京九,麻横铁路互通构成货运枢纽。由此形成湖北省金角银边草肚皮的高度战略布局,其中处于锋芒的麻城市,不断在湖北省整体战略格局中得到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