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有许多杰出者把廉洁二字看得像生命一样,始终将廉洁恪守终生。孔子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在小的时候,心灵是纯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的膨胀,思想也随之复杂。意志坚强的人,就能够始终把廉洁放在心上,能经受得住利益和诱惑的考验,成为人们敬仰的榜样。也有许许多多意志脆弱,思想不健康,自私自利的人,虽然也知道廉洁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却经不起利益的诱惑,人心不足,贪图享乐。 北宋名臣司马光年老体弱时,其友刘贤良拟用50万钱买一婢女供其使唤,司马光婉言拒之,他说:“吾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俗语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苦读寒窗,跻身仕途,无不是为了显耀门庭,荣华富贵,泽被后世,荫及子孙。在这些人面前,司马光的清廉更显可贵,且司马光任官近40年,而且位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读历史,让人深思。 古人尊崇“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有廉洁的成分在里面,即君子之间的交往不以利益为纽带,而是建立在相知的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廉洁并不排斥利益,只是将其限定在合法化的范围内,廉者的气质可以影响身边的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由己及人,将周围的空气净化。再到整个社会,廉洁的意义就更广了。在古人眼中,廉洁之于社会在于廉洁之治,在今天,它首先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弘扬优秀文化遗产,挖掘廉洁文化现代价值,从而作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传承下去;第二点,它体现在对社会风气的塑造上面,“廉洁文化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因素”,廉洁文化观坚持“以廉为荣、以廉为美、以廉为乐”假如社会被这样一种价值观导向,必将更进一步迈向和谐。 廉与腐,往往只有一墙之隔,腐败常常来诱惑我们,如同罂粟花那样,往往有着美丽的外表,却藏着恶毒的心。从生活小事到人生大事,这二者的斗争始终存在于我们心中,不过只要明确一点,选择权总是在我们手中,切记勿为名所驱,“清风两袖”要求的并不是一贫如洗,而是清白的精神。不久前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则寓言故事:一只老鼠掉进了一个盛的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老鼠岂能放过,一顿饱食后倒头就睡。不知不觉好长时间过去了,有时候老鼠想跳出去,可眼瞅这么多白花花的大米,又舍不得离开。直到有一天米缸见了底,老鼠才惊觉缸底的高度无论如何已是难以企及,更要命的是,此时它已胖的如一只笨拙的肥猫,几乎没有弹跳力了。这则寓言故事看了,谁都会笑这只老鼠蠢,但笑过之后,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反思。寓言故事中“老鼠”象征着某些腐败的公务人员,“米”象征着权力、金钱、美色等。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许多形形色色的诱惑,个别的贪官行径与这只老鼠的做法很相似,他们利欲熏心、巧立名目,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以此中饱私囊,但不要忘了,法网恢恢,伸手必被抓。最终他们也逃不掉老鼠的下场。 有人说,廉洁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为人们送上一丝绿意,有人说,廉洁是一盏灯,在黑暗冰冷的夜晚,为人们添上一份光明。而我们更要说,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廉洁更是一面镜子,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