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委全会精神解读】(10)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在乡村全面振兴上交出更优答卷
黄梅广播电视台 昨天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全会精神解读之——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在乡村全面振兴上交出更优答卷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产业发展为先导,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01
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强县。
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工程、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形成主导产业集聚、扶持政策集成、强县富民统一的农业发展格局。用现代农业理念引导结构调整优化。发挥区域优势,立足“一乡一业、一业一品”,加快发展常规优质稻、蓝莓、新产业新业态等“一优一特一新”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挥资源优势,更高质量建设两湖现代农业示范区、沿江精细农业发展区、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带。用现代产业思路促进质量效益提高。坚持“两转四用”路径,深化“个十百千”工程,推动农业向生产、精深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延伸拓展。深化产业化经营,持续推进能人回乡,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机制,培育“农创客”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等稳粮增收模式,加快机械化升级,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发展高质、高产、高效农业。加快融合化发展,着力培育区域公共特色品牌,推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用现代要素保障生产能力提升。加快科技推广,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突破性发展数字农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确保粮食安全。
02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的重要位置,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科学推进乡村规划设计,持续优化乡村布局,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以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和冷链物流建设为重点,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健全集约建设、高效利用、长效管护机制,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形成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以环境整治为重点,持续推进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支持新建一批宜居型示范农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公共服务一体化为重点,加强乡镇公共服务功能,优化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坚持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实施“百村样板、全域美丽”工程,在横山公路、105国道、沿江一级公路、杉木停前十里观光长廊等沿线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做优做强一批中心村,着力把乡村建设成产业庄园、生态花园、诗意田园、幸福乐园。
03
深化农村改革。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引导“两进两回”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交流。实施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承包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用足用活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政策,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集体资产监管,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深化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和用好农业保险。统筹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04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扶贫政策、资金、力量总体稳定,加快实现“输血”脱贫向“造血”致富、数量达标向质量提升、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变,让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巩固提升贫困村脱贫成果。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探索建立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运用脱贫攻坚成功经验推动乡村振兴,推进战略规划、政策体系、产业发展和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工程项目有机衔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