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少尉
 
- 积分
- 1380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2-1 12: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谢不谢。对于讴歌襄阳的文学大家的后人,襄阳人理当欢迎。
推荐一篇博客文
从襄阳走出一个欧阳修
(2016-08-11 18:43:57)
有人说,欧阳修是一生纵情山水的,他歌赋吟咏,一派逍遥自在。在襄阳,写有《岘山亭记》、《汉水行》、《秋日与诸君马头山登高》,把酒对江山,飞鸟意自闲。可我却觉得,诗酒之外,欧阳公其实是钟情于师古交友的。他游必有友,学必有师。据史料记载,宝元元年(1038年)春,欧阳修由夷陵赴乾德,朝廷一篇迁贬的告文,让他听得醍醐灌顶。朝廷说,欧阳某,偶弗慎于言阶,敏智从事,尔尚勉勤,宜迁通邑之良。但一路上,欧阳修剖析得更深,他认为,自某获罪,窜身南楚,是“如修之愚,少无师传,而学出已见,未一发其蕴,忽发焉,果辄得罪,是其学不本实,而其中空虚无有而然也。”
学不成,作不实。欧阳修遂谨以师古为怀。乾德,就是当下的老河口。宋乾德二年,以襄州阴城镇建光化军,析谷城三乡为乾德县。初来乍到,欧阳公便欲予结识文人雅士。乾德,虽是通良,但亦荒蛮,求师是不可得的。他怅然所失说,“羁游宦学之不至,风俗言语之不通,顽然囚拘,谁与为偶?”当他人行汉上,见得江水悍暴,江上数千家,竟安然自若,问其长老,筑江岸石堤者,谓光化知军李仲芳也。于是,喟然而叹,颂其有德于民,刻石于隧。又问乡里贤能,当地人说,有三个人。其一是太傅、中书令邓文懿公张士逊。其一是尚书屯田郎戴国忠。其一是泉州永春县令欧庆。三人忠信笃于朋友,孝悌称于宗族,礼义达于乡闾。尽管这些名士皆不在乡,无足以与讲论,但欧阳修寻获诸多古碑,以益学养。这一年,他在县郊的数座大冢之间,找到一块汉南阳娄寿先生的祀碑,遂求教于京师王源叔,得一佳士风范。
要说,考察欧阳修一生,他文学素养的精进,当属与胥偃、晏殊、尹洙、谢绛、梅尧臣的访友唱和。宝元二年(1039年)三月,任乾德令的欧阳修,当他得知谢绛守邓州,梅尧臣宰襄城,时值郡府多暇,县衙无事,遂邀希深偕行同游中原,乐于文宴诗会,留数日方还。他在《集古录目序题记》中说,“陈郡谢希深善评文章,河南尹师鲁辩论精博,余每有所作,二人者必申纸疾读,便得余深意。以示他人,亦或时有所称,皆非余所自得者也。”曾经有一次,在西京洛阳,钱惟演筑一阙馆,命谢绛、尹师鲁、欧阳修各撰一记。希深写了五百字,欧阳修也写五百字,独尹师鲁三百八十字而成。欧阳公不伏,拿着酒向师鲁请教。师鲁说“大凡文字所忌者,格弱字冗”。欧阳公依此别作一记,更简师鲁而成之。师鲁对人说“欧九真一日千里也”。在襄阳,欧阳公才大何可涯,春深花未残。在张氏园亭,欧阳修题笔一挥“君家花几种,来自洛阳滨;惟我曾游洛,看花若故人”;在马窟山上,他揽山色入怀中,直言“惟有渊明偏好饮,篮与酩酊一衰翁”;在襄阳大堤,他触景生情,“襄阳下来滩复滩,七十二回相见湾。南风乍停北风起,愁杀行船牵水难。”但凡欧阳修访山问水吟诗题赋,多目睹景物有感而发,摒弃西昆体,迥出尘土的风骨,与他熟知襄阳的人文风物是分不开的。
正是欧阳修“言之有物,文以载道”的创作方法,使他的诸多作品淡而有真味,写出了襄阳“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的风土人情。在《乐哉襄阳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中,不仅描述襄阳种桑植麻、柑橘枇杷、玉笋争新、万屋连甍的繁盛景象,而且提到襄阳的水中特产“槎头鳊”。在《金鸡冢》中,呈现山有多物怪,山鸡、禽鸟之多,看得游客转目睛惫。还有稻粱长势很好,象云一样深厚。在《归敝居诗》中,一句“陇麦风际绿,霜鸦村外还。禾黍日已熟,杯酒聊开颜”,道出了北宋“以黍制酒”的社会情状。
康定元年(1040年)春,仁宗皇帝对欧阳公说,朕意汝尚儒雅,博考辞艺,使优游并进。特授守太子中允,依旧馆阁校勘。欧阳修方离开襄阳。对于这样一种“语简事备,复典重有法”的文风,经二十年沉淀,顿然酿出了一壶好酒。嘉佑二年(1057年),欧阳修权知贡举,选贤任能,以诗律长短歌杂言举士,创千年科举先河,录384人,不乏有苏轼、苏辙、曾巩等名士,自然无桑濮淫哇。这一年,有进士刘从广赴襄阳,欧阳修兴致高昂,撰诗道:“荆州汉魏以来重,古今相望多名臣”;“嗟尔乐哉襄阳人,道扶白发抱幼孙”;“远迎刘侯朱两轮,刘侯年少气甚淳”;“往时邢洺有善政,至今遗爱留其民”。在这个大好的日子,有谁愿意拿着我的诗送给他呢?
对于襄阳的山水,欧阳公虽已官至枢衙,仍与友人互为踏歌,切磋词赋。友人赋诗赞襄阳,他也附和“东津绿水南山色,梦寐襄阳二十年。顾我百忧今白首,羡君千骑若登仙。花开汉女游堤上,人看仙翁拥道边。况有玉钟应不负,夜槽春酒响如泉”。欧世英是乾德人欧庆的儿子,曾任襄阳邓城县令。一年,去拜访欧阳修,公多有褒奖。他说“昔日青衫令,今为白发翁。俟时君子守,求士有司公。况子之才美,焉能久因穷”。
熙宁三年 (1070年),友人史中辉守襄阳,欲铭羊祜、杜预的功德。欧阳公六十四岁,仍纪事于石,以让襄阳人览考自得之。对于欧阳修师古交友、精勤奋进的情怀,明人何迁在乾德《重修欧阳文忠公书院记》中写道“光化有书院,自欧阳文忠公始”。乾隆57年知县魏世鼐重修欧阳修祠时评论他:“公在当时,议论不在韩范下,顾横被谗谤,久沉郡县间。而乾德以偏小之区,遂首蒙仁人之惠。然公之拂郁,实邑之光荣也。”
作者:刈谷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