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2191|回复: 1

[今日老河口] 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M1022-1鄾子鼎(諆余鼎)铭文文字例证篇 组图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1-29 2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1-1-30 10:03 编辑


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M1022-1鄾子鼎(諆余鼎)铭文文字例证篇 组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昨日发表《破译樊城沈岗墓鄾子鼎句鑃铭文发现邓城为鄾子国鄾城解开襄阳历史之谜》研究文章,将武汉大学徐少华教授十年前所译33字的沈岗墓M1022-1号青铜鼎盖铭为36字的“鄾子鼎”铭文:“憂,丁亥,鄾子诩,余择其吉金,自作飤虞鼎,其眉寿无疆,憂子子孙孙,永保用之。隹丁巳月初吉”之后,心里不免忐忑,从程序上说,破译出古简帛青铜铭文仅仅只是辨认出了青铜鼎铭文上的文字,对错与否最关键的是需要拿出与青铜铭文相符的文字演变传承证据,为了便于列举特将围绕圆形鼎改外圈的铭文,按照纵向容易辨识的角度,划分五列并编上序号如下图。
襄阳市沈岗墓M1022-1号鄾子鼎盖铭文编号图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与卧马先生释译沈岗墓M1022-1号鄾子鼎铭文译文对比图
    沈岗墓M1022-1号鄾子鼎盖铭文编号1、22号字,《破译樊城沈岗墓鄾子鼎句鑃铭文发现邓城为鄾子国鄾城 解开襄阳历史之谜》研究文章已论,以下依序列举4、6、15、32、33号六字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证据。
    2013年《文物》第7期“湖北襄阳沈岗墓地M1022发掘简报”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将沈岗墓M1022-1号青铜鼎4、5、6号铭文释为“□子諆”,没能破译认出关系到墓葬人国属的4号字?
    经过仔细甄别发现,这个看似繁杂的字,其实很眼熟,特别是在邓国属地的襄阳,这个左右上下组合的(邑+大+‘似首’+人)的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鄾子国的“鄾”字?我第一次看到就认为像鄾,因为铭文不清,一直没有详论。
沈岗墓M1022-1号鄾子鼎盖铭文与鄾子諆该诩金文演变字例对比图
    参看清华简《楚居》2017勘误释注之鄾郢庐郢那郢朋郢考 图 http://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910258741
    综合对比不同时期的憂和鄾字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发现襄阳沈岗墓1022-1号鄾子鼎4号字铭文笔画中的(邑+大+‘似首’+人)的铭文与鄾字演变相符,当为鄾字。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青铜鼎上的铭文与鄾字笔画相符之外,更令人欣慰的是,鄾字的破译解读,与古邓国历史上的子国中,只有一个“鄾子国”的历史史实相符。
    鄾子鼎铭文6号字字迹笔画很清晰的左右组合,左部为上无点的言字金文无疑。右边是一上一下两个酷似“π”的(言+π+π)笔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将其释译为“諆”字?,就是看上去很怪的字可难坏了本尊?
    翻江倒海在脑海里找不到这个有两个π的字是什么字?之外也没有查到与“諆”相符的甲骨文金文篆字演变证据?因为徐教授未详细举证释译为“諆”的证据,为此真是犯了大难?最后用淘汰法寻找答案?
    首先考虑圆周率π诞生和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得出圆周率π应该介于3.1315926和3.1415927之间,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分子/分母)。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早了近千年。首先淘汰了与π的关系。




邓城 鄾 字例            4.jpg
    除π之外,怀疑过似古同“莘莘”的“詵”字、似应该的“该”字、“诽谤”的诽字和自诩的“诩”字?经过反反复复一一比较对比,最终一个个淘汰右部两个π字弯曲笔画可以上下呼应的该字和找不到文字演变证据的諆字,确定当是与“诩”、与“羽”笔画演变相符的“诩”字。需要说明的是,在先秦文字未统一的古代,文字书写灵活多变,很多简帛、青铜铭文即可正写、也可反写的缘故。如果把羽字左转90度,就与铭文6号字笔画重叠相符了。
    说完鄾子諆,说下“湖北襄阳沈岗墓地M1022发掘简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译为“緐”编号15号破译为“虞”字。15号字的笔画很清楚上虍下加一个圈带尾巴的糸部。放大一笔一画的辨认查对与徐教授所译的“緐”的每字笔画对不上?
     研究后边的带圈的小尾巴发现,这个圈和小尾巴与“虞”字下部与吴的(口+夨)金文演变相符,反复研究认为当释译为“虞”字。
    下边接着说编号为32、33号字。因为32、33号字铭文,上有一点太小、只有下边一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将其释为缺少一撇的八字?这样释译也缺乏文字演变证据?俗话常说的“八字没一撇”的八字不管是缺少哪一笔都不可能是八字?
仔细放大辨认铭文发现,上边的一点笔画虽小,所占的间隔位置并不小,加上后面的铭文是月份的月字,综合研究认为这个写的小的一小点与干支纪年的丁笔画是相符的,再与后边看似乙,似巳的演变神似接近,符合释为“丁巳月”的农历四月份的“丁巳”二字。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破译的襄阳沈岗墓“鄾子鼎”中的“憂”字和“鄾子国”的“鄾”字,在籀文的古文字演变中相通如上图,“憂”和“鄾”都是指春秋传的“邓国地”。列举完破译勘误的“鄾子鼎”铭文甲骨文金文演变字例如释重负。
    请关注和读到2021年1月28日卧马先生破译沈岗墓“鄾子鼎”铭文为:“憂,丁亥,鄾子诩,余择其吉金,自作飤虞鼎,其眉寿无疆,憂子子孙孙,永保用之。隹丁巳月初吉”释译的考古专家和古文字专家和网友读者朋友们,发现不确不准的字予以批评指正为谢。
    欢迎继续关注: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1022-1号“鄾子鼎”铭文文字例证篇的续篇“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1022-29号“句鑃”铭文文字例证篇。

                                               2021年1月29日   于湖北省老河口 卧马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2-1 18: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参看:2014年岱之野 :闲探“邓城”与“鄾城”(一 -七)及今河南邓州即秦汉穰县应属古邓国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