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了,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方面都在突飞猛进,农村虽然也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和城市比起来差距越来越大,三农问题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想要振兴首先就得将乡村治理好,那么乡村治理的困境在哪里呢?如何去解决呢? 
乡村治理的困境? 1、体质的困境 农村都是由村里选举出村委会,代表大家进行村子的管理,接收乡镇政府的指令,但是有的地方乡镇与上级政府职能部门存在职责范围界定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一些职能部门以“属地管理”为由下压任务、推卸责任,把任务下放之后就不管了,造成任务到了村里之后能不能执行还是一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自治的活力。 2、制度困境 乡村治理“碎片化”问题比较严重,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但是很多地方制度缺乏统一规划,乡村的规划和服务体系建设统筹不够,共享消息存在很多障碍,很多地方存在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服务不精准等问题,就会出现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的情况。 3、人才困境 乡村人才流失很多,一般农村孩子上了大学都会选择留在大城市生活,大城市的工作好找,工作机会也多,工资也普遍比较高,然而农村机会少,中西部乡村普遍存在干部储备总量不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够、社会治理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农村的后备干部严重不足,一线村干部不仅仅工作强度大,工资还不高,造成了越来越少的人愿意留在村里,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普遍。 4、技术困境 乡村治理信息化进程虽然提出的口号比较响,但是乡村信息化建设还是比较落后的,很多地方的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低,硬件设施不健全,数据平台互联共享不足,线上、线下与网上、网下统筹治理能力不足,实际操作过程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何解决乡村治理的困境 首先要优化权责配置体系,提高乡村治理的整体效果,促进乡村治理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转变,一方面,要优化权责配置体系,另一方面,强化乡村治理资源的整合。其次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乡村发展的新秩序,只有合理的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的力量,最大情况的激发乡村的活力,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中促进乡村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极引导大家参与公共生活,激发乡村活力。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刻不容缓的,要制定乡村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干部监督体系,避免出现怠政懒政甚至是贪污腐败现象,可以使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通过薪酬提升和升职空间加大,来提高干部的积极性。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需要对症下药,立足乡村具体和实际情况,可以加强农村信息服务自助终端设施建设,整合智慧党建、智慧乡村和电子政务等现代信息建设成果,完善乡村治理信息快速上传下达和治理事项有效处置机制,美丽乡村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的“一横两竖”工单式管理系统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增强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预见性。
|